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秦废封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9—14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 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 不置王无以镇之, 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 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相诛伐, 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甚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 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 能不失时而已。三代兴, 诸侯无罪不可夺削, 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 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 诸侯相并, 齐、晋、秦、楚皆千馀里, 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 行天子之事, 然终不封诸侯。久矣, 世之畏诸侯之祸也, 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 分郡邑, 置守宰, 理固当然, 如冬裘夏葛, 时之所宜, 非人之私智独见也, 所谓不失时者, 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 张子房以为不可, 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 知诸侯不可复, 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 岂独高帝所为, 子房亦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 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 宗元之论出, 诸子之论废矣, 虽圣人复起, 不能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 曰:凡有血气必争, 争必利, 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 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 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 父子兄弟相贼杀, 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 至刑措不用, 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 君臣父子相贼虐, 皆诸侯王子孙, 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 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 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 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 柳宗元之论, 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后疏远               属:亲属
        B.诸侯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焉               与:参与
        D.不能也                 易:交换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侯王            争必
        B.三代兴            知诸侯不可复
        C.学士大夫多非之    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        君臣父子相贼虐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请立诸子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 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 能行得通吗
        D.封建非圣人意也, 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 而是时势使然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 能不失时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 至刑措不用, 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 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 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 以史为鉴, 力排众议, 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 纵论古今, 鞭辟入里, 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14.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 势也’”, 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5分)
        【答案】
        9.D
        10.C
        11.B
        12.①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 圣人能把握时势, 不违背时势罢了。
        ②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 曾经达到了刑�?梢愿橹貌挥玫某潭�, 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中/华-资*源%库
        13.D
        14.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 但是迫于形势, 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 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 势也”。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综观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 文言虚词的考查呈现逐渐弱化的趋势, 但不代表可以忽视文言虚词。高中阶段要求考生把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考生必须将这18个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牢记在心, 并掌握一定的判断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和步骤。做题时, 考生首先在脑海中检索该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再将之代入到考查的语句中, 结合语境判断、确认。
        11.试题分析:B项中“皆封侯”在“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一句中找不到对应的内容, 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 一要结合原文, 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大致语意是否正确, 二要将翻译过来的句子与文言中的原句仔细对比, 看是否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歪曲文意等错误。
        12.试题分析:重点词语的翻译:(1)为, 创造, 1分;失时, 违背时代, 1分;句意1分。
        (2)已, 停止, 1分;篡弑, 篡位弑君, 1分;大意, 1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此题中的“为”“失时”“已”“篡弑”等词语的落实, 翻译完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 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筛选区间遍布全文。D项最后一句“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不当, 该文主要分析了分封制的弊端, 至于其他并无过多的论述, 此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首先要通读全文, 了解大意。其次要抓住题干, 读全读准。再拿选项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进行比较, 特别是在人物的角度, 事情的件数与行为的程度、时效、时间、因果等方面。常犯的错误有: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混淆已然未然等。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 把握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包括人物、事件等。其次要看清题干, 明确筛选指向, 什么人什么事, 范围是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最后到文中筛选信息, 看清楚是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还是用原文回答, 抑或两者皆可。
        【参考译文】
        秦王刚刚吞并天下的时候, 丞相王绾等说:“燕国、齐国、楚国之地偏远, 如果不设置藩王就无法镇守这些地方,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秦始皇把这条建议交给大臣们讨论, 群臣都以为(分封藩王)有利。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 然而后来的亲属日益疏远, (他们)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 各诸侯国更是互相征战, 最终达到天子也不能禁止的地步。现在天下依靠陛下的神力, 全部统一成为秦朝的郡县, 诸位皇子和功臣朝廷可以用公家的赋税分别重重地赏赐他们, 很容易控制他们。能够使天下人没有异心, 这就是使天下安宁的正确办法, (所以说)设置诸侯不利。”秦始皇说:“天下一直都苦于战斗不止, 正因为有诸侯王。现在依靠大秦宗庙的福佑天下刚刚安定, 又再设立诸侯国, 这是建立(分立的)部队, 要想天下安定, 岂不是太难了吗!廷尉的意见是对的。”于是就划分天下为三十六个郡, 每个郡分别设置守、尉、监。
        苏子(苏轼)说:圣人不能创造时代, 也不能违背时代。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 圣人能把握时势, 不违背时势罢了。三代兴盛的时候, 诸侯如果无罪就不可剥夺(他们的封国), 因而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分封制度设置郡守, 能行得通吗?这就是所说的不能创造时代。周朝衰落了, 诸侯互相吞并, 齐国、晋国、秦国、楚国都达到方圆一千余里的国土, 他们的势力足够来分封诸侯树立屏障。到了七国都称了王, 做(以前)天子(才能做的)事, 然而终究不能分封诸侯。(这是已经被验证)很久了的事情, 世人害怕诸侯造成的灾祸, 不是只有李斯和秦始皇知道这一点。
        秦始皇吞并天下以后, 划分郡县, 设置郡县的守吏, 道理本来就应当这样, (这就)像冬天穿皮袄夏天穿葛衣, 是时令所应当的事情, 并不是某些人的个人智慧或独到见解, (一般)所说的不违背时代的情况, 求学者和士大夫大多认为它不对。汉高帝想封六国的后人, 张良认为不行, 李斯的意见与张良的意见没有什么不同。汉高帝听了张良的话, 知道分封诸侯不可恢复, 这是非常明显的了。然而最终还是分封韩信、彭越、英布、卢绾, (这件事)难道只是汉高帝做的事情吗, 张良也参与了。所以柳宗元说:“分封诸侯的制度并不是圣人的本意, 而是时势使然。”
        过去议论分封诸侯的人, 柳宗元的议论一出, 而其他诸人的议论都被废弃了, 即使是圣人再复活, 也不能改变了。所以我采用他的说法, 又增补了一些, 说:凡是有血气的人一定会争夺, 争夺一定会因为利益, 而利益没有比分封诸侯再大的了。分封诸侯, 是争战的开端、战乱的开始。从有书面文字记载以来, 臣下弑杀他的国君, 儿子弑杀他的父亲, 父子兄弟互相残杀, 有不是因为袭取封国和争夺王位的情况吗?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 曾经达到了刑�?梢愿橹貌挥玫某潭�, 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到汉代以来, 君臣父子互相残杀的情况, 都是诸侯王的子孙, 其余的不能世袭的卿和大夫, 从未有过。近世不再分封诸侯, 所以这种祸事差不多绝迹了。仁人君子, 难道忍心再开始这种祸事吗?所以我认为李斯、秦始皇的意见和柳宗元的意见, 应当成为万世万代的法则。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放鹤亭记》
        《方山子传》《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诸葛亮论》《游沙湖》
        苏轼《后赤壁赋》苏轼《秋阳赋》
        苏轼《赤壁赋》苏轼《三槐堂铭(并序)》
        苏轼《日喻》苏轼《叶嘉传》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墨妙亭记》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苏轼《晁错论》苏轼《答秦太虚书》
        苏轼《范增论》苏轼《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牧童评画》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盖公堂记》《答毕仲举书》
        《隋书·循吏传·辛公义》赵与时《宾退录·李之才》
        元稹《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明史·花云传》
        《汉书·晁错传》《三国志·魏书·卫臻传》
        《宋史·张汝明传》刘基《使贪》
        李渔《冬季行乐之法》《后汉书·刘般传》
        罗泽南《游南岳记》《宋史·赵鼎传》
        戴名世《与刘大山书》《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海瑞传》谢翱《登西台恸哭记》
        《宋史·李廌传》《晋书·华恒传》
        张养浩《驿卒佟锁住传》《明史·魏大中传》
        归有光《玄朗先生墓碣》《明史·陈寿传》
        戴名世《与刘言洁书》唐甄《大命》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