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唐顺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5―9小题
        唐顺之, 字应德, 武进人。顺之生有异禀, 束发即洽贯群籍。年二十三, 嘉靖八年会试第一, 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 出诸吉士为他曹, 独欲留顺之。固辞, 乃调兵部主事。
        倭躏江南。赵文华出视师, 疏荐顺之。为南京兵部主事。出核蓟镇兵员, 还报缺三万有奇, 且条奏九事。寻命往浙江视师, 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之上策, 当截之于海外, 纵使登陆, 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 自江阴抵蛟门大洋, 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 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 督舟师邀之海外, 斩馘一百二十, 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 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 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 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 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于姚家荡。贼窘, 退巢庙湾。顺之薄之, 杀伤相当。遂欲久围困之, 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 以火孢攻之, 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 顺之乃复援三沙, 督镗、显进击, 再失利。顺之愤, 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以望官军, 见顺之军整, 坚壁不出。显请退师, 顺之不可, 持刀直前, 去贼营百佘步。镗、显惧失利, 固请顺之还。时盛暑, 居海舟两月, 大不适, 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 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 代遂巡抚。顺之疾甚, 以兵事棘, 犹不辞。渡江, 贼已为遂等所灭。
        顺之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 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又闻良知说于王畿, 闭户兀坐, 期月忘寝, 多有所得。为文, 沈洋纡折有大家之风。生平苦节自厉, 辍扉为床, 不饰祸褥。
                                                                    (选自《明史?唐顺之传》, 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纵使登陆, 则内地咸受祸    纵:放任     B.贼窘, 退巢庙湾        巢:驻扎
        C.顺之疾甚   疾:痛恨                    D.辍扉为床, 不饰祸褥    �。翰鸪�
        6.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为南京兵部主事      ②贼己为遂等所灭。
        B.①顺之以御贼之上策    ②沈洋纡折有大家之风
        C.①当截之于海外        ②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
        D.①贼构高楼以望官军    ②以兵事棘, 犹不辞
        7.下列文句中,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B.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C.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D.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顺之十五岁左右就博览群书, 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时, 在会试中得了第一, 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B.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 唐顺之率领水军, 把倭寇引到外海予以全部歼灭, 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 击沉十三艘敌船。
        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之后, 由于李遂被调往南京任职, 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 代替李遂任凤阳巡抚。
        D.唐顺之向王畿学习良知学说, 他关起门来, 专心致志, 静坐思考, 整整一个月忘记睡觉, 获得不少心得。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出核蓟镇兵员, 还报缺伍三万有奇, 且条奏九事。(4分)
        ②遂欲久围困之, 顺之以为非计。(3分)
        (2)请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唐顺之“英勇无畏”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 也可引用
        原文)(3分)
         
         
        答案: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B。结构助词, 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可译为“的”。A.动词, 担任/介词, 表被动。C.介词, 在/介词, 对。D.连词, 来/连词, 因为。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B。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理解文意的能力, 能力层级C。此役为小胜, 不是“全部歼灭”。
        9。【答案】
        (1)
        ①(顺之)离开京城到蓟镇核查士兵人数, 回京奏报缺员三万多人, 并奏陈了九条建议。
        ②李遂计划长期包围, 困住倭寇, 唐顺之则认为这不是好办法。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B。
        ①“核”(查对、审查), “还”(回京), “奇”(余、多), 各1分, 句子大意1分;
        ②“困之”的“之”(倭寇、敌人)、“以为”(认为), 各1分, 句子大意1分。
        (2)
        【答案】①乃躬泛海, 自江阴抵蛟门大洋, 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②顺之愤, 亲跃马布阵。
        ③显请退师, 顺之不可, 持刀直前, 去贼营百余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能力层级D。答对任1点得2分, 答对
        任2点得3分。
        参考翻译:
        唐顺之, 字应德, 江苏省武进人。顺之生下来就有超常的天赋:十五岁左右就博览群书, 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时, 在嘉靖八年的会试中得了第一, 改任庶吉士。主考官张璁厌恶翰林, 将所有庶吉士调出翰林院担任其它职务, 唯独想让唐丿页之留下。唐顺之坚决拒绝, 于是被调任为兵部主事。
        倭寇侵扰蹂躏江南的时候, 赵文华出任军队统帅, 他向皇帝上书, 推荐唐顺之, 唐顺之就担任了南京兵部主事。(顺之)离开京城到蓟镇核查士兵人数, 回京奏报缺员三万多人, 并奏陈了九条建议。不久, 朝廷命令唐顺之前往浙江统帅军队, 和胡宗宪一起商议抗击倭寇的办法。唐顺之认为对付倭寇最好的办法, 应该把他们阻截在海外, 假如放任倭寇让他们登上陆地, 那么, 内陆就会都遭受侵害。于是他亲自乘船出海, 从江阴直抵蛟门, 一昼夜行了六七百里。随行的人都很害怕, 呕吐不止, 而唐:页之神态自如。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 唐顺之率领水军, 把倭寇引到外海, 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 击沉十三锼敌船。唐顺之被提升为太仆少卿。胡宗宪认为唐顺之的权力不够大, 朝廷便又加封他为右通政。唐顺之听说倭寇进犯长江北岸, 急忙下令`总兵宫卢镗到三沙抵御, 自己带领副总兵刘显快速增援, 和凤阳巡抚李遂一起在姚家荡大破倭寇:敌人没有办法, 退到庙湾驻扎。唐顺之率兵攻打庙湾, 双方伤亡人数差不多。(李遂计划长耜包围.因住倭寇, 唐顺之则认为这不是好办法)。他率领部队进攻倭寇营垒, 并用火孢助战, 但没有攻下。此时三沙又屡屡告急, 唐顺之便又往三沙增援, 他督率卢镗、刘显进攻, 又没有成功。唐顺之非常生气, 亲自骑马上阵指挥。倭寇建起高大的嘹望楼来侦察官军情况, 见唐顺之的军队军容严整, 便固守阵地不出击。刘显请求退兵, 唐顺之不答应, 拿着刀径直向前冲, 杀到离倭寇营垒一百多步的地方。卢镗、刘显担心失败, 坚决请求唐顺之撤回。这时正值盛夏, 唐顺之在海船上两个月, 身体很不舒服, 返回太仓。李遂调往南京任职, 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 代替李遂担任凤阳巡抚。唐顺之这时病得很厉害, 但因为军情紧急, 就不敢推辞。他渡过长江, 倭寇已经被李遂等人剿灭。
        唐顺之对于学问, 没有不研究的。对天文、乐律、地理、兵法, 没有不穷根究底的。他大量收集古今书籍, 加以剖析补充, 分门别类, 编出六《编》, 流传于世, 读书人不能掌握其中的深意。他向王畿学习良知说, 曾经关起门来静坐思考, 整整一个月忘记睡觉, 获得很多心得。他写的文章, 恢宏恣肆, 纡徐曲折有名家的风范。唐顺之一辈子坚守节操严格要求自己。他把门板拆下来当床用, 也不配褥垫。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刘基传》《明史·鲁穆传》
        《明史·赵彦传》《明史·后妃列传》
        《吴与弼, 字子传》《明史·张溥传》
        《熊鼎传》《况钟传》
        《明史·费宏传》《明史·郑赐传》
        《明史·熊廷弼传》《明史·刘基传》(二)
        《明史·杨瑄传》《明史·黄道周传》
        《明史·唐顺之传》《明史·王恕传》
        《明史·秦良玉传》《明史·卓敬传》
        《明史·王宪传》《明史·归有光传》
        《明史·申时行传》《明史·姚夔传》
        《明史·马森传》《明史·文征明传》
        王若虚《焚驴志》《零陵三亭记》
        《宋史·欧阳修传》戴名世《河墅记》
        《辽史·韩延徽传》方良永《厓门吊古记》
        《清史稿·李文耕传》《元史·宋子贞传》
        《南史·吕僧珍传》《宋史·叶衡传》
        《关木匠传》《汉书·丙吉传》
        《明史·平安传》《宋史·杨亿传》
        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颜元《漳南书院记》
        苏轼《墨妙亭记》《宋史·毕再遇传》
        李贽《赞刘谐》《三国志·邴原戒酒》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葛洪《匡衡凿壁借光》
        《青文胜为民请命》全祖望《金农与苍头》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