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 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 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子怀谏, 为节度副大使。兵马使田兴, 有勇力, 军中赖之。辛亥, 上与宰相议魏博事, 李吉甫请兴兵讨之, 李绛曰:“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 皆分兵以隶诸将, 不使专在一人, 恐其权任太重, 乘间而谋己故也。诸将势均力敌, 莫能相制, 若常得严明主帅以临之, 则粗能自固矣。今怀谏乳臭子, 不能自听断, 军府大权, 必有所归, 诸将厚薄不均, 怨怒必起, 不相服从。然则向日分兵之策, 适足为今日祸之阶也。至时, 惟在朝廷不爱爵禄以赏其人, 使两河藩镇闻之, 恐其麾下争为恭顺矣, 此所谓不战而屈人兵者也。”上曰:“善。”既而田怀谏幼弱, 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 数以爱憎移易诸将, 众皆愤怒。朝命久未至, 军中不安。田兴晨入府, 士卒数千人大噪, 请为留后。兴乃谓众曰:“勿犯副大使, 守朝廷法令, 申版籍, 请官吏, 然后可。”皆曰:“诺”。兴乃杀蒋士则等, 迁怀谏。魏博监军以状闻, 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 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 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 结以大恩。”上从之, 以兴为魏博节度使。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上以语绛, 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 归命圣朝, 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 不以收一道人心!”上悦, 曰:“朕所以恶衣菲食, 蓄聚货财, 正为欲平定四方, 不然, 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 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 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 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 欢声如雷。成德、兖郓使者数辈见之, 相顾失色, 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十四年秋, 田兴入朝, 上待之尤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B.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图片/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C.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

        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图片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D.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留后, 官名, 始于唐代宗年间, 文中是魏博节度使缺位时代理的称谓。

        B.版籍, 指户口册或领土、疆域, “申版籍”指向朝廷索要人口和土地。

        C.专地, 擅自处置领地, 唐至德年后节度使专地以抗上令, 始有藩镇之祸。

        D.道, 古代行政区划名, 唐代曾分天下为十五道, 唐末演变为节度辖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宰相李吉甫先是主张对魏博用兵, 后又在魏博易主的时候, 建议朝廷观其变化, 但他的意见都遭到了李绛反对, 也未被宪宗采纳。

        B.李绛向宪宗提出建议, 朝廷应采取分散各地藩镇将领兵权的策略, 令诸将势均力敌, 避免他们因兵权集中而嚣张跋扈, 趁机谋乱。

        C.家僮蒋士则趁田季安去世、怀谏年幼弱小之际, 独揽魏博的军政大权, 凭个人好恶调换众将职位, 引发众怒, 后来被田兴杀掉。

        D.宪宗采纳李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建议, 避免了战争, 任命田兴为节度使, 后犒赏军士, 免除魏博一年赋税, 并在田兴入朝时善待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 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 结以大恩。

        (2)朕所以恶衣菲食, 蓄聚货财, 正为欲平定四方, 不然, 徒贮之府库何为!

         

        答案:

        10.C(依据语法结构, “过”的宾语是“所望”, 应在“望”字后边停顿, 排除BD;

        “赐之”是动宾结构, 结构完整;“以为”的主语是“左右”, 应在“左右”的前边断开, 排除A)   

        11.B(“‘申版籍’指向朝廷索要人口和土地”错误, “申版籍”在文中指向朝廷申报军民户籍。)

        12.B(“朝廷应采取分散各地藩镇将领兵权的策略, 令诸将势均力敌”错误, 依据原文“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 皆分兵以隶诸将, 不使专在一人, 恐其权任太重, 乘间而谋己故也”可知, 李绛认为“分散各地藩镇将领兵权的策略, 令诸将势均力敌”反而是祸乱的根源。)

        13.(1)如今田兴奉上他的土地和军队, 坐等朝廷下达命令;趁着这个机会推心置腹的安抚招纳, 用大恩大德结交他。

        (2)我穿破烂的衣服和吃粗略的食物, 汇集财物的原因, 正是为了打算用来平定天下, 如果不是这样, 白白的储存满府库有什么用?   

        参考译文: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 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他的儿子田怀谏为副大使。兵马使田兴, 有勇气和力量, 军中很是依赖他。辛亥这一天, 皇上和宰相商议魏博的事情, 李吉甫请求派兵去讨伐魏博, 李绛说:“我私下里看到两河的藩镇飞扬跋扈, 都是分兵隶属各位将领, 权利不是在于一人身上, 我担心他们的权利太大, 乘机来谋划自己的故地啊。各位将领势均力敌, 不能相互克制, 如果找到严明的主帅来指挥, 那么就能够自我稳固了。如今怀谏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 不能自行处理决断事情, 军府大权必然落到他人手中, 众将领待遇厚薄不均, 必然产生怨恨恼怒, 互不服从。既然这样, 那么从前分兵的计策正好成了今天祸乱的根源。到这个时候, 只有在朝廷中不吝惜爵禄来赏赐田兴, 使两河的藩镇听闻, 恐怕他的部下都争着恭敬的归顺他了, 这就叫不作战却使别人服从了。”皇上说:“好。”不久田怀谏年幼体弱, 军政大事都由家奴蒋士则决断, (蒋士则)多次根据爱憎调换众将领, 众人都满腔愤怒。朝廷的命令很久还没到, 军中人心不安。田兴早晨进府, 数千名士兵围住田兴下拜, 请(他)担任留后一职。田兴对众人说:“不要侵犯副大使, 遵守朝廷法令, 申报军民户籍, 请求委派官吏, 这样以后我才答应。”(众人)都说:“行。”田兴便杀了蒋士则等十多人, 把田怀谏迁到了府外。魏博监军把上述情况奏报朝廷让皇上知道, 李吉甫请求派中使去表示慰问来观察事态的变化, 李绎说:“不可以。如今田兴奉上他的土地和军队, 坐等朝廷下达命令;趁着这个机会推心置腹的安抚招纳, 用大恩大德结交他。”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让田兴担任魏博节度使。李绛又说:“魏博五十多年没接受天子的教化, 如果没有超出他们希望的重赏, 那么就无法安抚士兵的心, 使四邻受到鼓励而羡慕。请求拿出宫内仓库的一百五十万贯钱来赏赐给他们。”手下的人认为所赠送的太多, 以后有这样的情况, 将拿什么来赏赐?皇上把这番话告诉了李绛, 李绛说:“田兴不贪图专地的利益, 归顺朝廷, 陛下您怎么吝啬小的财物而丢失大的计划, 不凭借这个来收复节度辖区的心呢!”皇上很高兴, 说:“我穿破烂的衣服和吃粗略的食物, 汇集财物的原因, 正是为了打算用来平定天下, 如果不是这样, 白白的储存满府库有什么用?”十一月, 派知制诰裴度到魏博表示慰问, 把一百五十万贯钱赏赐给军士, 给六州百姓免除一年的赋税。军士接受赏赐, 欢呼雀跃。成德、兖郓两地的使者几次拜见, 只是相互看看变了脸色, 感叹说:“倔强的人又有什么用呢!”十四年的秋天, 田兴到朝廷, 皇上对待他很优厚。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藩镇连兵》(二)《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
        《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
        《通鉴纪事本末·魏伐匈奴》《通鉴纪事本末·临菑人主父偃上书》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东》《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亡乱》
        《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三)
        《通鉴纪事本末·刘渊据平阳》《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三)
        《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通鉴纪事本末·明帝奢靡》
        《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通鉴纪事本末·梁孝王骄纵》
        《通鉴纪事本末·吐蕃请和》《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
        《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二)《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七)
        《通鉴纪事本末·梁魏争淮堰》《通鉴纪事本末·南越称藩》(二)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三)《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六)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通鉴纪事本末·邺都之变》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二)《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二)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二)《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
        《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二)《通鉴纪事本末·魏灭蜀》
        《通鉴纪事本末·李克用归唐》《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
        《通鉴纪事本末·两税制弊》《通鉴纪事本末·太宗易太子》
        《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二)《通鉴纪事本末·南越称藩》
        《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二)《通鉴纪事本末·庞勋之乱》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二)
        《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蜀》《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惑神怪》《通鉴纪事本末·魏博归朝》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渔阳》《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