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史官助赏罚论 苏辙 域中有三权:曰天, 曰君, 曰史官。圣人以此三权者制天下之是非, 而使之更相助。 夫惟天之权而后能寿夭祸福天下之人, 而使贤者无夭横穷困之灾, 不贤者无以享其富贵寿考之�!H欢敬巍⒃�, 古所谓贤人者也, 伏于穷阎之下, 布衣饘粥之不给。盗跖、庄蹻, 横行于天下, 食人之肝以为粮, 而老死于牖下, 不见兵革之祸。如此, 则是天之权有时而有所不及也。故人君用其赏罚之权于天道所不及之间, 以助天为治。然而赏罚者, 又岂能尽天下之是非!而赏罚之于一时, 犹惧其不能明著暴见于万世之下, 故君举而属之于其臣, 而名之曰“史官”。 盖史官之权, 与天与君之权均, 大抵三者更相助, 以无遗天下之是非。故荀悦曰:“每于岁�。僦惺�, 以助赏�!!狈蚴饭僦�, 其来尚矣。其最著者, 在周曰佚, 在鲁曰克, 在齐曰南氏, 在晋曰董狐, 在楚曰倚相。观其为人, 以度其当时之所书, 必有以助赏罚者。然而不获见其笔墨之所存, 以不能尽其助治之意。独仲尼因鲁之史官左丘明而得其载籍, 以作为《春秋》, 是非二百四十二年, 虽其名为经, 而其实史之尤大章明者也。故齐桓、晋文有功于王室, 王赏之以侯伯之爵, 征伐四国之权, 而《春秋》又从而屡进之, 此所以助乎赏之当于其功也。吴、楚、徐、越之僭, 皆得罪于其君者也, 而《春秋》又从而加之以斥绝摈弃不齿之辞, 此所以助乎罚之当于其罪也。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 则又为之明言其状, 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 呜呼!贤人君子之功烈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 于此皆可以其无闻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当汉之时, 号曰太史令, 而其权在丞相之上。郡国计吏, 上计于太史, 而后以其副上于丞相、御史。夫惟知其权之可以助赏罚也, 故尊显之。然则后之史官, 其可以忽哉! 8. 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贤者无以享其富贵寿考之福 长寿 B. 犹惧其不能明著暴见于万世之下 清楚 C. 夫史官之兴, 其来尚矣 高尚 D. 以度其当时之所书 推测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则是天之权有时而有所不及也 则群聚而笑之 B. 此所以助乎罚之当于其罪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 C. 于此皆可以其无闻焉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D. 其可以忽哉 吾其还也 10.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天下有三种权力可以互相帮助, 这就是天权、君权和史官之权。 B. 天权不能对季次等贤者及盗跖等不贤者进行赏罚时, 可以用君权来补充。 C. 《春秋》明白地记载了诸侯们的功过, 因而使后世之人对周王室义愤不已。 D. 郡国统计官员先把情况报给太史令, 然后把副本上报给丞相和御史大夫。 11.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而不获见其笔墨之所存, 以不能尽其助治之意 ②夫惟知其权之可以助赏罚也, 故尊显之 12. 下列对相关史书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是国别体史书, 儒家经典之一, 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记述当时的历史。 B. 《左氏春秋》是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这本书。 C.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辑, 主要记述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D.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鲁迅先生曾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13. 阅读全文和链接材料,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链接材料: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①苏辙认为“史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②链接材料中, 有两种人是孔子和左丘明以为“耻”的, 请谈谈对你做人有什么启示。 【答案】8. C 9. A 10. C 11. ①然而现在已经看不到他们的记载了, 因而也不能知道他们是如何尽到帮助君主赏罚的权力的。②只因为知道史官的权力, 可以用来帮助君主的赏罚, 所以使他处于尊贵显耀的地位。 12. A 13. ①文中“史官”的作用:(1)与天、君主互相交替补充来裁断天下的是非;(2)帮助君主赏罚功过之人;(3)传播贤人的丰功伟绩和记载贼子的罪恶行径, 使后世知晓。 ②孔子和左丘明都感到可耻的人:花言巧语, 对人表现出过分的恭敬;把怨恨藏在心里, 却表面上对人友善。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 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 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 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 “尚”, 结合前文内容“夫史官之兴”分析, 应该译为久远、悠久。句意:时间是很悠久的。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 需要逐项分析。A项, 均为“于是、就”。B项, 分别译为用来;……的原因。C项, 分别是句尾语气词;兼词。D项, 分别译为怎么;还是。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的理解与分析。C项, 结合文本内容“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 则又为之明言其状, 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分析可知, “因而使后世之人对周王室义愤不已”理解有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 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 须读全、读准题干, 切忌走马观花。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 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 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 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 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 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全面理解, 综合分析, 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 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其”译为他们的, “以”译为因而, “助”译为帮助, “治”译为治理。(2)“故”译为所以, “显”译为显耀的。 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相关史书的解释。A项, “国别体史书”错误, 应该是中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13.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既有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也有拓展延伸。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苏辙认为“史官”的作用, “圣人以此三权者制天下之是非, 而使之更相助”“然而赏罚者, 又岂能尽天下之是非!而赏罚之于一时, 犹惧其不能明著暴见于万世之下, 故君举而属之于其臣”“贤人君子之功烈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 于此皆可以其无闻焉”等, 概括为与天、君主互相交替补充来裁断天下的是非;帮助君主赏罚功过之人;传播贤人的丰功伟绩和记载贼子的罪恶行径。结合②链接材料, 谈谈对做人的启示, “巧言、令色、足恭”花言巧语, 对人表现出过分的恭敬;“匿怨而友其人”, 把怨恨藏在心里, 却表面上对人友善。启示可以结合这两类人的特点阐述即可, 如我们做人应该表里如一等。 参考译文: 天地之间有三种权力:天、君主、史官。圣人用这三种权力来裁断天下的是非, 而且使他们互相交替帮助。 只因有天这种权力的存在, 所以能够使天下人或长寿或夭折, 或享�;蚴茉�, 从而可以使那些贤能的人不遭遇夭折横祸贫穷困苦的灾祸, 不贤能的人不能享受富贵长寿的福分。然而像季次、原宪这样的古来所谓的贤人, 退隐于穷街小巷, 粗布衣、稠一点的粥都无法供给。而像盗跖、庄蹻这样的人却横行天下, 用人肝作为粮食, 却能老死家中, 没有受到战乱之祸。像这些, 就是天的权力有时候也有达不到的地方, 因此君主用他们的赏罚的权力在天的权利达不到的地方, 来帮助天的治理。然而君主的赏罚, 难道就能穷尽天下的是非吗?何况赏罚只是一时的事情, 还惧怕它不能够清楚明白的显露于万世之后, 所以君主就把这个事情托付给他的臣子, 而把这种官员称为“史官”。 唉, 贤人君子的丰功伟绩和那些乱臣贼子的罪恶行径, 由此都可以不用担忧不传到后世了。因此古代的圣人非常重视史官。在汉代, 史官名为太史令, 他的权力还在丞相之上。郡国每年统计情况的官员, 首先把各自的情况上报给太史令, 然后才把副本上报给丞相和御史大夫。只因为知道史官的权力, 可以用来帮助君主的赏罚, 所以使他处于尊贵显耀的地位。既然如此, (对于)后代的史官, 怎么可以忽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