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张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张珏, 字君玉, 陇西凤州人。年十八, 从军钓鱼山, 以战功累官中军都统制。宝祐末, 大兵①攻蜀, 破吉平隘, 拔长宁, 诸郡破竹而下。明年, 合诸道兵围合州, 凡攻城之具无不精备。珏与王坚协力战守, 攻之九月不能下。其治合州, 士卒必练, 器械必精, 御部曲有法, 虽奴隶有功必优赏之, 有过虽至亲必罚不贷, 故人人用命。自全汝楫失大良平城, 大兵筑城虎相山, 时出攻忠、万、渠诸州, 民不得耕, 兵不得解甲而卧。每饷渠州, 竭数郡兵护送, 死战城下始克入。珏遣其将以死士五十斧西门入, 大战城中, 复大良平城。合州自余玠用二冉生策, 城壁甚固, 然开、庆受兵, 民凋弊甚, 珏外以兵护耕, 内教民垦田积粟, 未再期, 则公私兼足。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自秋徂冬, 援绝粮�。迓乓运朗考淙氤�, 许以赴援, 且为之画守御计。珏结泸士刘霖、先坤朋为内应, 遣赵安破神臂门, 复泸州, 重庆兵渐解去围泸。赵定应迎珏入重庆为制置。大兵复会重庆, 与大将也速儿战扶桑壩, 诸将从其后合击之, 珏兵大�!3侵辛妇。园惨允樗电褰�, 不听。帐下韩忠显夜开镇西门降, 珏率兵巷战不支, 归索鸩饮, 左右匿鸩, 乃以小舟载妻子东走涪。中道大憾, 斧其舟欲自沉, 舟人夺斧掷江中, 珏踊跃欲赴水, 家人挽持不得死。明日, 万户铁木儿追及于涪, 执之送京师。其友谓之曰:“公尽忠一世, 以报所事, 今至此, 纵得不死, 亦何以哉?”珏乃解弓弦自经厕中, 从者焚其骨, 以瓦缶葬之死所。
        (选自《宋史》, 有删改)
        (注)①大兵:元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
        B.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
        C.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
        D.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项是(   )
        A.宝祐, 宋理宗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部曲,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 部有曲, 曲有军候一人。后代指军队。
        C.再期, 一年的期限。旧时官事、兵事往往设定时限, 逾时则以不同方式处罚以示警惩。
        D.万户, 官名。金初设置, 元代相沿, 为世袭官职, 万户为“万夫之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祐末年, 元军接连攻克蜀地诸郡, 后又围攻合州, 张珏与王坚合力抵抗, 坚守城池, 元军虽然战具精良, 但持续数月未能攻克。
        B.开州、庆州遭受兵祸, 百姓生活非常艰难, 张珏派军队�;じ�, 指导农业生产, 官府和百姓因此都储备了充足的粮食。
        C.元军包围重庆, 张珏先遣死士入城, 安定军心, 后又在城内寻求接应, 在城外遣将攻门, 暂解重庆之围, 自己也顺利进入重庆任职。
        D.重庆再次被围, 张珏与元军主将正面交战, 元军派遣各路军队从后方夹击张珏, 张珏无力抵抗, 大败, 部将劝其投降, 张珏不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饷渠州, 竭数郡兵护送, 死战城下始克入。
        (2)珏率兵巷战不支, 归索鸩饮, 左右匿鸩, 乃以小舟载妻子东走涪。
        14.结合全文, 简要概括张珏多次成功守城的原因。
         
         
         
        答案:
        10.D
        11.C
        12.C
        13.(1)每次给渠州运军粮, (宋)竭尽几郡的兵力护送, 在城下拼死做战才能够进入。
        (2)张珏率兵在街巷与元军交战, 不能支撑, 回去寻找毒酒喝, 身边的人把毒酒藏了起来, 于是用小船载着妻子儿女向东逃往涪州。
        14.①协力战守; ②英勇无畏; ③治军有方;④谋略过人;⑤尽忠职守。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名词“蜀道”作动词“阻断”的主语, 为被动句式, 是主谓结构,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AB;“已而”是时间副词, 不久的意思, 作时间状语,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C。
        画线句的意思是:(张珏)升任四川制置副使, 召集他的军队入城防卫, 蜀地的道路被切断, 不能到达。不久, 元军包围重庆, 在三江中修造浮桥, 阻断援兵。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再期, 一年的期限”错误, 应为两周年。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额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C.“后又在城内寻求接应, 在城外遣将攻门”错误, 由原文“珏结泸士刘霖、先坤朋为内应, 遣赵安破神臂门, 复泸州”可知, 张珏联系泸州的士人刘霖、先坤朋作为内应, 又派赵安攻克神臂门, 收复泸州, 所以文中张珏内应外攻的是“泸州城”。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饷”, 名词作动词, 运军粮;“始”, 才;“克”, 能够;“死战城下”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应为“(于)城下死战”。
        (2)“索”, 寻找;“匿鸩”, 藏匿毒酒;“以”, 用;“东”, 名词作状语, 向东;“走”, 逃跑;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题目要求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张珏多次成功守城的原因, 作答时可以从内外因的角度加以分析。
        外因:由文中“珏与王坚协力战守, 攻之九月不能下”可知, 张珏和王坚合力防守抵抗, 使元军九个月都不能攻克, 可见, 协力战守是张珏多次成功守城的外在原因;
        内因:综合文中“其治合州, 士卒必练, 器械必精, 御部曲有法”“珏屡以死士间入城, 许以赴援, 且为之画守御计”“每饷渠州, 竭数郡兵护送, 死战城下始克入”“帐下韩忠显夜开镇西门降, 珏率兵巷战”等信息可知, 张珏治军有方、谋略过人, 而且英勇无畏、尽忠职守, 这是他张多次成功守城的内在原因。
        参考译文:
        张珏, 字君玉, 陇西凤州人。十八岁时, 在钓鱼山从军, 因为屡建战功官至中军都统制。宝祐末年, 元兵进攻蜀州, 攻下吉平隘, 攻克长宁县, 蜀州各郡如竹破一般相继被攻克。第二年, (元军)聚合各路军队围攻合州, 所有攻城器具无不精良齐备。张珏和王坚合力防守抵抗, 元军攻打合州九个月都不能攻克。张珏治理合州, 士兵必定精干, 器械必定精良, 管理军队严守法度, 即使是奴仆, 有功劳必定给予优厚地奖赏, 有过错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必定严惩不贷, 所以每个人都听从他的命令。自从全汝楫丢失大良平城后, 元军在虎相山筑城, 不时出兵攻打忠州、万州、渠州等地, 百姓不能耕种, 士兵不能脱去铠甲睡觉。每次给渠州运军粮, (宋)竭尽几郡的兵力护送, 在城下拼死做战才能够进入。张珏派他的部将率领五十名敢死壮士用斧头砍杀从西门进入, 在城中激烈交战, 收复了大良平城。合州自从余玠用冉氏兄弟的策略, 城墙营垒非常坚固。但开州、庆州遭受兵祸, 百姓非常困苦, 张珏对外用军队�;じ�, 在内教百姓开垦田地积储粮食, 不到两年, 官府和百姓都储备了充足的粮食。(张珏)升任四川制置副使, 召集他的军队入城防卫, 蜀地的道路被切断, 不能到达。不久, 元军包围重庆, 在三江中修造浮桥, 阻断援兵。从秋天到冬天, 援粮断绝, 张珏多次派敢死的勇士秘密入城, 答应将前往救援, 并为他们谋划防守的计策。张珏联系泸州的士人刘霖、先坤朋作为内应, 又派赵安攻克神臂门, 收复泸州, 围攻重庆的元兵渐渐撤离, 去包围泸州。赵定应迎接张珏进入重庆担任制置一职。元军再次包围重庆, 与元大将也速儿在扶桑壩交战, 元军的各个将领从张珏的后面联合袭击, 张珏的军队大败。重庆城中粮食已经吃完, 赵安写信劝说张珏投降, 张珏没有顺从。张珏的部将韩忠显夜间打开镇西门投降, 张珏率兵在街巷与元军交战, 不能支撑, 回去索要鸩酒, 身边的人把鸩酒藏了起来, 于是用小船载着妻子儿女向东逃往涪州。行至中途, 心中倍感悔恨, 用斧头劈砍船只准备沉江而死, 船夫夺去斧头丢入长江中, 张珏跳起来想投入江中, 被家人拉住才没能死成。第二天, 万户铁木儿追到涪州, 把他捉住送往京师。他的朋友对他说:“你一生尽忠职守, 现在到了这个地步, 即使不死, 将来又能做什么呢?”张珏于是解下弓弦在厕所中自缢, 身边的人焚烧了他的尸骨, 用瓦罐把他埋葬在死的地方。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郑侠传》(二)《宋史·赵普传》
        《宋史·薛怀让传》《宋史·廖刚传》(三)
        《宋史·黄庭坚传》(二)《宋史·魏仁浦传》(二)
        《宋史·陶弼传》(二)《宋史·燕达传》(二)
        《宋史·唐震传》(二)《宋史·侯可传》(二)
        《宋史·李璧传》《宋史·英宗传》
        《宋史·杨业传》(二)《宋史·查道传》(二)
        《宋史·王阮传》(二)《宋史·荆嗣传》
        《宋史·王涣之传》《宋史·杨万里传》(二)
        《宋史·夏守赟传》《宋史·文天祥传》(三)
        《宋史·李肃之传》《宋史·范讽微博橙子辅导》
        《宋史·凌策传》(二)《宋史·曹辅传》(二)
        《宋史·马仁瑀传》(二)《宋史·曹彬传》(二)
        《宋史·赵振传》《宋史·李道传》
        《宋史·张观传》《宋史·曹辅传》
        《宋史·杨察传》(二)《宋史·韩琦传》(二)
        《宋史·蔡抗传》《宋史·张昭传》
        《宋史·曹修古传》(二)《宋史·沈括传》(二)
        《宋史·曹翰传》(二)《宋史·沈伦传》
        《宋史·赵师民传》《宋史·文天祥传》(二)
        《宋史·郭永传》(二)《宋史·欧阳修传》(三)
        《宋史·辛弃疾传》(四)《宋史·赵逢传》
        《宋史·孟珙传》(二)《宋史·朱熹传》(三)
        《宋史·徐鹿卿传》(三)《宋史·乐黄目传》
        《宋史·廖刚传》(二)《宋史·何灌传》(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