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柳宗元《序棋》阅读练习及答案

        柳宗元
        八、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序棋
        柳宗元
        房生直温, 与予二弟游, 皆好学。予病其确也, 思所以休息之者。得木局, 隆其中而规焉, 其下方以直。置棋二十有四, 贵者半, 贱者半。贵曰上, 贱曰下, 咸自第一至十二, 下者二乃敌一, 用朱墨以别焉。房于是取二毫如其第书之。
        既而抵戏者二人, 则视其贱者而贱之, 贵者而贵之。其使之击触也, 必先贱者;不得已而使贵者, 则皆栗焉昏焉, 亦鲜克以中。其获也, 得朱焉则若有余, 得墨焉则若不足。
        余谛睨之以思其始则皆类也房子一书之而轻重若是适近其手而先焉非能择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然而上焉而上, 下焉而下, 贵焉而贵, 贱焉而贱, 其易彼而敬此, 遂以远焉。然则若世之所以贵贱人者, 有异房之贵贱兹棋者欤?无亦近而先之耳。有果能择其善否者欤?其敬而易者, 亦从而动心矣。有敢议其善否者欤?其得于贵者, 有不气扬而志荡者欤?其得于贱者, 有不貌慢而心肆者欤?其所谓贵者, 有敢轻而使之击触者欤?所谓贱者, 有敢避其使之击触者欤?彼朱而墨者, 相去千万且不啻, 有敢以二敌其一者欤?
        余, 墨者徒也, 观其始与末有似棋者, 故叙。
        (选自《古文辞类纂》)
        (注)①棋, 指弹棋, 古代棋类游戏, 盛行于唐, 玩法是用自己的棋子击打对方的棋子。②毫:毛笔。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予二弟游                游:玩�!�
        B.房于是取二毫如其第书之          第:次序。
        C.则视其贱者而贱之              贱:轻视。
        D.相去千万且不啻               不啻:不止。
        17.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下者二乃敌一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其敬而易者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C.贵者而贵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D.有敢以二敌其一者欤            但以刘日薄西山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 一般指序文, 即写在正文前的文章, 也作叙文, 含有记叙、说明的意思。文章记叙做棋、下棋的过程, 抒发自己的感慨。
        B.作者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 他否定当朝者“近而先之”这一任人唯亲的用人观, 提出“择其善否”的任人唯贤的政治主张。
        C.作者由观棋以物喻人, 从棋子分成上下贵贱说起, 由红子联想到高贵者, 由黑子联想到低贱者, 隐含人生贵贱是可以改变的观点。
        D.文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运用对比和反问, 揭露贵者与贱者社会地位相去甚远的现实, 针砭时弊, 具有“不平则鸣”的特点。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谛睨之/以思其始则皆类也/房子一书之而轻重若是/适近其手而先焉/非能择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
        B.余谛睨之以思/其始则皆类也/房子一书之/而轻重若是/适近其手而先焉/非能择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
        C.余谛睨之/以思其始/则皆类也/房子一书之而轻重若是/适近其手而先/焉非能择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
        D.余谛睨之以思/其始则皆类也/房子一书之/而轻重若是/适近其手而先/焉非能择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得已而使贵者, 则皆栗焉昏焉, 亦鲜克以中。
        (2)其得于贵者, 有不气扬而志荡者欤?
         
         
        答案:
        16.A
        17.B
        18.C
        19.A
        20.(1)逼不得已而使用高贵的红子时, 就都战战兢兢、糊里糊涂, 也很少能击中对方。
        (2)那些得到高贵地位的人, 有谁不是趾高气扬而志得意满的呢?
        【解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游:玩�!贝砦�。“与予二弟游”意思是:房直温和我的两个弟弟交往。“游”, 与……交往。
        故选A。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乃”, 副词, 才/第二个“乃”, 副词, 竟然;
        B.两个“者”, 意义用法相同, ……的人;
        C.第一个“而”, 表因果/第二个“而”, 表转折, 却, 但是;
        D.第一个“以”, 介词, 用/第二个“以”, 介词, 因为。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
        C.“隐含人生贵贱是可以改变的观点”错误。作者由下棋谈起, 发出“无亦近而先之耳”的感慨, 揭露社会在对待人这一重大问题上的错误。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 “余谛睨之”, “之”指代“他们玩棋”, 作“睨”的宾语, 后面断开, 排除BD;
        “以思其始则皆类也”, “其始则皆类也”是“思”的内容, 作其宾语, 不可断开, 排除C。
        本句译为:我仔细地看他们玩棋, 联想到棋子最初都是一样的;经过房先生一画, 轻重贵贱竟这样不同。他只是把靠近手边的拿来先画, 并没有选择其中好的画成红色, 不好的画成黑色的。
        故选A。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贵”, 高贵;“栗焉昏焉”, 战战兢兢、糊里糊涂;“焉”,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克”, 能够。
        (2)“得于贵者”, 得到高贵地位的人;“气扬”, 趾高气扬;“志荡”, 志得意满。
        参考译文:
        房直温和我的两个弟弟交往, 都喜爱读书。我担心他们太专心致志影响身体, 就想了个让他们休息的办法。找到一个木棋盘, 它的中间高起成为圆形, 下面是四方形的平面, 放上二十四枚棋子, 高贵的占一半, 低贱的占一半, 高贵的叫上等子, 低贱的叫下等子, 都从第一排到十二, 低贱的两个棋子相当于高贵的一个棋子, 用红色和黑色加以区别。于是房直温取来两支毛笔按照次序画上两种颜色。
        做好以后, 两人开始对局, 便对低贱的黑子很轻视, 对高贵的红子很重视。他们使用红子碰击时, 必定先用黑子, 逼不得已而使用高贵的红子时, 就都战战兢兢、糊里糊涂, 也很少能击中对方。他们赢得棋子时, 得到红的就好像很满意, 得到黑的就似乎不太如意。
        我仔细地看他们玩棋, 联想到棋子最初都是一样的;经过房先生一画, 轻重贵贱竟这样不同。他只是把靠近手边的拿来先画, 并没有选择其中好的画成红色, 不好的画成黑色的。但是一经画过, 上等的就高尚, 下等的就低下, 高贵的就高贵, 低贱的就低贱, 他们轻视黑子而看重红子, 于是差别就很大了。既然这样, 那么像现今社会上把人分成贵贱的原因, 跟房直温把这些棋子分成贵贱有什么不同呢?也不过是亲近的人便先得到重用罢了!有谁真正选择好的或坏的呢?那些被看重或被轻视的人也就按着这一既定的看法行动了, 有谁敢议论他们究竟是好还是坏呢?那些得到高贵地位的人, 有谁不是趾高气扬而志得意满的呢?那些落得低贱地位的人, 有谁不是神情沮丧而心灰意冷的呢?那些所谓高贵的人, 有谁敢像对黑棋子那样轻易地使用他们去碰击的呢?那些所谓低贱的人, 有谁敢像对红棋子那样避免先使用他们去碰击的呢?那些高贵和低贱的人, 他们之间相距不止千万, 有谁敢用两个低贱的去抵挡一个高贵的呢?
        我, 属于地位低贱一类的人, 看到他们的遭遇, 觉得有和黑棋子相似的地方, 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相关文言文练习
        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观八骏图说》(二)
        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别》(二)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
        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柳宗元《观八骏图说》
        柳宗元《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柳宗元《晋文公问守原议》《永州龙兴寺西轩记》
        《伊尹五就桀赞》《伊吕论》柳宗元《永州八记》
        柳宗元《驳复仇议》柳宗元《非国语》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鹘说》
        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段太尉逸事状》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别》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愚溪对》柳宗元《王叔文母刘氏》
        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谤誉》《零陵三亭记》
        《驳《复仇议》》柳宗元《黔之驴》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送从弟谋归江陵序》
        《小石潭记》(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小石潭记》(二)《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小石潭记》(一)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