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袁山松《宜都山川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袁山松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8—11题。(11分)
        宜都山川记(节�。�
        (晋)袁山松
        银山县有温泉, 注大溪, 夏才暖, 冬则大热, 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县东六十里有山, 名下鱼城, 四面绝崖, 唯两道可上, 皆险绝。山上周回可二十里, 有林木池水, 民田种于山上。昔永嘉乱, 土人登此避贼, 守之经年, 食�。�取池鱼, 掷下与贼, 以示不穷。贼遂退散。因此名为下鱼城。
        峡中猿鸣至清, 山谷传其响, 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 猿为三声泪沾衣。”
        自西陵溯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 山行周回, 隐映如绝, 复通。高山重障, 非日中夜半, 不见日月也。
        [注]①注:流入。②周回:环绕, 回环。③永嘉乱:指西晋永嘉五年, 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④经年:经过一年。
        8.用“/”为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上常 有 雾 气 百 病 久 疾 入 此 多 愈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夏才暖, 冬则大热       才美不外见(《马说》) 
        B.周回可二十里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守之经年, 食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泠泠不绝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取池鱼, 掷下与贼, 以示不穷。
                                                                                                 

        11.选文中写到“昔永嘉乱, 土人登此避贼”, 《桃花源记》中也写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请分别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答案解析:
        8.(2分)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9.(3分)B                                                                       
        10.(3分)拿池中的鱼扔下去给贼人, 来表示山上的食物吃不完。
        11.(3分)选文为了交代下鱼城的来历, 突出了山上资源丰富的特点;《桃花源记》一文是为了表达作者对远离战争的美好愿望。         
        参考译文:
        银山县有温泉, 流入大溪, 夏天刚刚有点热, 到了冬天就非常热。(温泉)上面常常有雾气缭绕, 很多患有很久疾病的人, 来到这里后大多痊愈了。
        县东六十里外有座山, 名叫下鱼城, 四面是绝壁悬崖, 只有两条道路可以上去, 都极险。山上回环曲折, 大约二十里, 有树木和池水, 农民的田种在山上。从前永嘉之乱, 当地的居民登上这里来躲避乱贼, 守在这里一年, 食物都吃光了, 就拿池中的鱼扔下去给贼人, 来表示山上的食物吃不完。贼人于是撤退散去了。于是就把这里命名为下鱼城。
        峡中的猿猴鸣叫声极其凄清, 山谷传来它们的回声, 泠泠地响个不�!8下返娜苏庋�:“巴东三峡猿鸣悲, 猿为三声泪沾衣。”
        从西陵沿着江逆流而上, 向西北走三十里便进入西陵峡。在山间迂回前行, 高山掩映, 好像阻断了通道, 但是又通了。高山好像屏障一样, 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 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相关文言文练习
        冯梦龙《狄青》《宋史·薛奎传》
        《宋史·李椿传》《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
        《宋史·李光传》《后汉书·王丹传》
        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欧阳修《画舫斋记》
        《元史·陈思济传》刘大樾《乞人张氏传》
        袁山松《宜都山川记》《宋史·莫濛传》
        《郑伯克段于鄢》《柳子厚墓志铭》
        《明史·罗亨信传》《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
        《初, 淮阴侯韩信》《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
        《越王勾践世家》《释惟俨文集序》
        《宋史·赵抃\传》《宋史·张洞传》
        《送宜黄何尉序》《后汉书·孔奋传》
        《明史·刘观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