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汉明帝永平三年, 立贵人马氏为皇后, 皇子炟为太子。后, 援之女也, 光武时, 以选入太子宫, 能奉承阴后。十八年, 太子炟即位, 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兄弟虎贲中郎廖及黄门郎防、光, 终明帝世未尝改官。章帝建初二年, 上欲封爵诸舅, 太后不听。会大旱, 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 有司请依旧典。太后诏曰:“凡言事者, 皆欲媚朕以要福耳。夫外戚贵盛, 鲜不倾覆;故先帝防慎舅氏, 不令在枢机之位。吾不才夙夜累息�?挚飨群笾ㄓ忻⒅镂岵皇脱灾簧嶂缫苟资舴钢恢故俏嵫灾涣⒍恐�吾为天下母, 而身服大练, 食不求甘, 左右但著帛布, 无香蕃之饰者, 欲身率下也。吾岂可上负先帝之旨, 下亏先人之德, 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固不许。太后尝诏三辅:诸马婚亲有属托郡县、干乱吏治者, 以法闻。太夫人葬起坟微高, 太后以为言, 兄卫尉廖等即时减削。其外亲有谦素义行者, 辄假借温言, 赏以财位;其美车服、不尊法度者, 便绝属籍, 遣归田里。置织室, 蚕于濯龙中, 数往观视, 以为娱乐。常与帝旦夕言道政事及教授小王《论语》经书, 述叙平生, 雍和终日。四年, 有司连据旧典, 请封诸舅。帝以天下丰稔, 方垂无事, 癸卯, 遂封卫尉廖为顺阳侯, 车骑将军防为颖阳侯, 执金吾光为许候。太后闻之曰:“吾少壮时, 但慕竹帛, 志不顾命。今虽己老, 犹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 思自降损, 冀乘此道, 不负先帝。”廖等并辞让, 愿就关内侯, 帝不许。廖等不得已受封爵而上书辞位, 帝许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才/夙夜累息/�?挚飨群笾�/有毛发之罪吾不释/言之不舍昼夜/而亲属犯之/不止是吾/言之不立而耳目之塞也/
        B.吾不才/夙夜累息/�?挚飨�/后之法有毛发之罪/吾不释/言之不舍昼夜/而亲属犯之不止是吾言之不立而耳目之塞也/
        C.吾不才/夙夜累息/�?挚飨群笾�/有毛发之罪吾不释/言之不舍昼夜/而亲属犯之不止/是吾言之不立而耳目之塞也/
        D.吾不才/夙夜累息/�?挚飨�/后之法有毛发之罪/吾不释/言之不舍昼夜/而亲属犯之/不止是吾/言之不立而耳目之塞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奉承, 在古代典籍中有三种涵义, 即“遵行”“侍奉”“奉祀”, 在文中为“侍奉”之义。
        B.枢机, 指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和职位, 它是由“主制动的机械部件”这一义项引申而来。
        C.三辅, 西汉分治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 汉初京畿官称内史, 景帝时分置左右内史。
        D.属籍, 在中国古代有“交付图籍”“宗室谱籍”“户籍”等三种涵义, 本文中指的是户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帝因几位舅舅在明帝时没有得到提拔, 所以想赐予他们爵位;面对有司和章帝的提议, 马太后坚持己见, 明确反对。
        B.马太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她在日常生活中节俭朴素, 严于律己, 主动克制自己的贪念, 希望以此来做天下人的表率。
        C.有司根据旧例, 多次提出要给外戚封爵;马太后的劝谕很讲究方法, 或以个人经历动之以情, 或以国家大义晓之以理。
        D.马廖等人对母亲坟墓超过规定高度一事能及时处理;建初四年, 马廖等不得已接受了皇帝的封爵, 但他们辞去了官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大旱, 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 有司请依旧典。
        (2)廖等并辞让, 愿就关内侯, 帝不许。

         
        答案:
        10.C
        11.D
        12.D
        13.(1)恰逢大旱, 论事者认为是由于不封赏外戚的原因, 有关官员请求依照过去的制度去做。
        (2)马廖等人一同辞让, 愿降为关内侯, 但章帝不许。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我没有才干, 日夜叹息, 总是害怕毁坏了已去世的太后的法度, 即使有微小的罪过, 我也不能释怀。日夜不停地告诫, 然而我的亲属们仍然不断犯法, 这表明我的话没有人听, 我的耳目已被蒙蔽。
        “先后之法”是“亏”的宾语, 中间不能断开, 应在“先后之法”后面断开, 排除BD;
        “不止”是后置状语, 修饰“犯”, 不能断开;“是”是下句主语, 其前断开, 排除A。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本文中指的是户籍”错。结合原文“其美车服、不尊法度者, 便绝属籍, 遣归田里”可知, 那些坐美车、穿华服而不遵守法律的, 就除去他们的宗室族谱, 让他们回归田间。因此这里的“属籍”指的是“宗室谱籍”。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马廖等人对母亲坟墓超过规定高度一事能及时处理”错。结合原文“太夫人葬起坟微高, 太后以为言, 兄卫尉廖等即时减削”可知, 是马皇后把这件事告诉家人, 兄长马廖等人立刻把它减削下去, 并非马廖等人自己主动去做的。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会”, 恰逢;“封”, 封赏;“有司”, 有关部门。
        (2)题得分点有:“愿”, 希望;“就”, 就任;“许”, 答应。
        参考译文:
        汉明帝永平三年春天二月甲子这一天, 明帝立贵人马氏为皇后, 皇子刘炟为太子。皇后是马援之女, 光武帝时, 选入太子宫, 能侍奉阴皇后。十八年, 太子刘炟即位, 尊皇后为皇太后。马太后的兄弟、虎贲中郎将马廖和黄门郎马防、马光三人, 在明帝当政时一直没有升迁。章帝建初二年, 皇帝想要给各位舅舅封爵。马太后不允许。恰逢大旱, 论事者认为是由于不封赏外戚的原因, 有关官员请求依照过去的制度去做。马太后下诏说:“所有议论此事的人都想讨好我来求取福利呀, 外戚高贵显赫, 很少不覆灭的。所以先帝谨慎防备舅舅家人, 不让他们担任朝廷的重要职务。我没有才干, 日夜叹息, 总是害怕毁坏了已去世的太后的法度, 即使有微小的罪过, 我也不能释怀。日夜不停地告诫, 然而我的亲属们仍然不断犯法, 这表明我的话没有人听, 我的耳目已被蒙蔽。我身为天下之母, 然而身穿粗丝之服, 饮食不求香甜, 左右随从之人只穿普通帛布, 不使用熏香饰物, 目的就是要亲身做下面的表率。我难道可以上负先帝的旨意, 下损先人的德行, 重蹈前朝外戚败亡的灾祸吗!”坚持不同意赐封。太后曾经下诏到三辅:马氏各家亲属有嘱托郡县、干扰吏治的, 依法治罪, 再报告上来。太夫人(马太后的母亲)安葬时起造的坟墓略高了些, 太后把这事提出来, 其兄长马廖等人立刻把它减削下去。马太后的外亲中, 有谦恭恬淡和节义行为的, 马太后总是用温和的态度对他们说话, 把财务和职务赏给他们;那些坐美车、穿华服而不遵守法律的, 就除去他们的宗室族谱, 让他们回归田间。马太后曾设立织室, 在濯龙园中种桑养蚕, 并频频前往查看, 把这当成一项娱乐。她经常与章帝早晚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 教授年幼的皇子读《论语》等儒家经书, 讲述平生经历, 终日和睦欢洽。四年, 有关部门接连以旧制为依据, 请章帝赐封各位舅父。章帝因全国丰收, 四方边境太平无事, 四月癸卯(十九日), 便将卫尉马廖封为顺阳侯, 将车骑将军马防封为颍阳侯, 将执金吾马光封为许侯。太后听到消息后说:“我年轻的时候, 只羡慕古人留名史册, 心中不顾惜性命。如今虽已年老, 仍然告诫自己不要贪得无厌。我所以日夜警惕, 想自我贬损, 是希望遵循这一宗旨, 不辜负先帝。”马廖等人一同辞让, 愿降为关内侯, 但章帝不许。马廖等人不得已而接受了封爵, 但又上书请求辞去官职, 章帝应允。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南越称藩》《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二)
        《通鉴纪事本末·庞勋之乱》《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
        《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二)《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蜀》
        《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惑神怪》
        《通鉴纪事本末·魏博归朝》《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渔阳》
        《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篡晋》
        《通鉴纪事本末·突厥叛唐》《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五)《通鉴纪事本末·智伯请地于韩康子》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二)《通鉴纪事本末·吴蜀通好》
        《通鉴纪事本末·仆固怀恩之叛》《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通鉴纪事本末·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四)
        《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二)《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三)
        《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二)《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三)
        《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通鉴纪事本末·伾文用事》
        《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二)《通鉴纪事本末·藩镇连兵》
        《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二)
        《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通鉴纪事本末·元兴三年, 桓玄之乱》
        《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平两越》
        《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通鉴纪事本末·巫蛊之祸》
        《通鉴纪事本末·贾后乱政》《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
        《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三)
        《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窦建德》《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