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资治通鉴·邓骘欲弃凉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邓骘欲弃凉州, 徙边郡不能自存者入居三辅, 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 曰:"譬若衣裳败, 坏一以相补, 犹有所完, 若不如此, 将两无所�!!惫浣砸晕�。郎中虞诩言于太尉张禹曰:“大将军之策不可。凉州士风壮猛, 庶众便习兵事。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害者, 以凉州在后故也。凉州士民所以持锋执锐, 蒙矢石于行陈, 而无反顾之心者, 为臣属于汉故也。今推而捐之, 割而弃之, 民庶安土重迁, 必引领而怨曰’中国弃我于夷狄!'如卒然起谋, 豪雄相聚, 席卷而东, 则函谷以西、园陵旧京非复汉有也。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 诩恐其疽疮侵淫而无限极也”禹曰:“吾意不及此, 微子之言, 庶几败国事矣!”因更集四府, 皆从诩议。邓莺由是恶诩, 欲以吏法中伤之。会朝歌贼数千人攻杀长吏, 州郡不能禁, 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之, 诩笑曰:”事不避难, 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 无以别利器, 此乃吾立超然客公众号功之秋也。”始到, 谒河内太守马棱。棱曰:“君儒者, 当谋谟庙堂, 乃在朝歌, 甚为君忧之。”诩曰:“此贼犬羊相聚, 以求温饱耳, 愿明府不以为忧。"棱曰:“何以言之?"诩曰:“朝歌者, 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愿宽假辔策, 勿令有所拘阂而已。”及到官, 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 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 其掠劫者为上, 伤人偷盗者次之, 不事家业者为下, 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 悉贳其罪, 使入贼中, 诱令劫掠, 乃伏兵以待之, 遂杀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 以采线缝其裾, 有出市里者, 吏辄禽之。贼由是骇散, 咸称神明, 县境皆平。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
        B.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
        C.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
        D.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辅, 汉代指治理京城及附近地区的三位官员, 也指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B.夷狄, 古代分别指东方和北方的部族, 文中泛称华夏族之外的其他部族。
        C.辔策, 用以御马的缰绳和马鞭, 虞诩以此代指马匹, 向太守请求兵马支援。
        D.掾史, 汉代指中央和各州县设置的分曹治事的属官, 一般由长官自行辟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诩熟知边事, 十分了解凉州的风土民情, 他对凉州刚猛剽悍、惯千反叛的民风非常担心, 提醒太尉张禹要严加防范。
        B.邓骘和虞诩意见相悖, 最终虞诩的建议被采纳, 千是心胸狭隘的邓骘对虞诩怀恨在心, 想要利用职权对虞诩打击报复。
        C.朋友为虞诩被任命为朝歌长感到担心, 虞诩却把处理复杂的事务当成检验能力的机会, 毅然赴任, 表现出异千常人的气魄。
        D.虞诩让招募的壮士诱贼外出劫掠, 又用偷缝在衣服上的标记辨识叛贼, 既斩杀擒获了不少叛匪, 也动摇了贼众的心理防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意不及此, 微子之言, 庶儿败国事矣!(4分)
        译文:
        (2)君儒者, 当谋谟庙堂, 乃在朝歌, 甚为君忧之。(4分)
        译文:
        14."疽疮侵淫而无限极也”这一比喻, 如何形象地表达了虞诩的观点?(3分)
        【答案解析】
        10.C
        11.C(“辔策”喻指控制的工具, 文中是请求太守放松约束, 让自己放手对付叛匪)此处是比喻义, 根据后面的“拘阂”(拘束妨碍)可得放松约束。
        12.A(“惯于反叛”和“严加防范”错)D项也有问题, 并未体现“斩杀”。
        13.(1)我没有考虑到这些, 如果没有您这番话, 恐怕要坏了国家大事(4分。“意”“微”“庶几”各1分, 句意1分)
        (2)您是一位儒生, 应当在朝廷上出谋划策, 如今竟然到了朝歌, 我很是替您担忧啊。(4分。判断句式、倒装句式、“谋谟”“乃”各1分)
        14.疮毒侵蚀肌体后就会不停地蔓延(1分), 与此类似, 放弃凉州就会失去屏障, 丢掉更多国土(1分), 形象地表明了虞诩坚决反对放弃凉州的观点(1分)。抓题干可知, 就是分析出比喻的作用。以此考查句段的理解分析能力。
        【参考译文】
        邓骘打算放弃凉州, 让边疆各郡无法生存的百姓迁徙到京畿地区居�。缓蠹辛α坑Χ员狈降谋呋�。于是他召集公卿商议, 说:“这就好比是破旧的衣裳, 拿其中的一件去补另一件, 还能得到一件整衣, 不然的话, 就两件都保不住了。”公卿都认为很正确。郎中虞诩对太尉张禹说:“大将军的计策不可行, 凉州民风剽悍刚猛, 百姓惯于从军作战。如今羌人、胡人之所以不敢占据三辅作乱, 是因为凉州在他们背后的缘故啊。而凉州的百姓之所以手执锋利的兵器, 在军阵中冒着流矢飞石(冲锋), 而没有后退之心, 是由于他们归属于汉朝。假如现在推开凉州而舍弃它, 割让出去而抛弃它, 人民安于乡土而不愿迁徙, 必然伸长脖子远望, 怨恨说‘朝廷把我们丢给了夷狄!’假如突然有人起事, 强横勇武之人聚集起来, 席卷东进, 那么函谷关以西、历代帝陵和旧京长安将不再归汉朝所有。倡议者用补破衣做比喻, 认为还可以保全一件, 而我担心局势正如毒疮, 会不断侵蚀肉体而没有止境!”张禹说:“我没有考虑到这些, 如果没有你这番话, 恐怕要坏了国家大事!”于是再次召集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等一齐商议, 众人一致同意虞诩的意见。邓骘因为这件事对虞诩怀恨在心, 打算借法令陷害他。恰好朝歌县叛匪数千人造反, 他们杀死官, 州郡官府无法镇压, 于是便任命虞诩为朝歌长。虞诩的故人旧友都为他深感忧虑, 虞诩却笑着说:“做事不避艰难, 是臣子的职分。不遇到盘根错节, 就无法鉴别刀刃(是否锋利), 这正是我建功立业的时机。”他一到任, 便去拜见河内太守马稜。马稜:“您是一位儒生, 应当在朝廷上出谋划策, 如今竟然到了朝歌, 我很是替您担忧。”虞诩说:“朝歌的这群叛匪, 只是像狗群羊群那样聚在一起, 以寻求温饱罢了, 请您不要为担忧。”马稜问:“为什么这样讲?”虞诩说:“朝歌, 背靠太行山, 临黄河, 离敖仓不过百里地, 而青州、冀州逃亡的难民数以万计, 叛匪却不懂得打开敖仓招揽民众, 抢劫武库中的兵器, 据守成皋, 斩断天下的右臂, 这说明他们不值得忧虑。只希望您能放松对我的控制, 不要让我受到约束阻碍就可以了。”等到上任以后, 虞诩设定了三个等级来招募勇士, 命令自掾史以下的官员各自就所了解的人进行保举, 行凶抢劫的属上等, 打架伤人、偷盗财物的属中等, 不经营家业、不从事生产的属下等, 共收罗了一百多人。虞诩设宴招待他们, 将他们的罪行一律赦免, 让他们混入匪帮, 诱使叛匪进行抢劫, 官府则设下伙兵等候他们, 于是杀死叛匪数百人。虞诩又秘密派遣会缝纫的贫民做佣工, 为叛匪制作服装, 这些人用彩线缝制裙衣, 有叛匪穿上后在集市街巷露面, 官吏就抓获他们。叛匪因此惊骇四散, 都说有神灵在帮助官府, 于是朝歌县境内全部平定。
         



        相关文言文练习
        《唐初, 士大夫以乱离之后, 不乐仕进, 官员不充》《资治通鉴·二月, 戊寅, 以房玄龄为左仆射》
        《资治通鉴·延熹元年十二月, 南匈奴诸部并叛》《资治通鉴·秦之始伐赵也》
        《资治通鉴·虞寄与宝应书》《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资治通鉴·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资治通鉴·周纪·吴起才识》
        《资治通鉴·汉纪·建武二年二月》《资治通鉴·魏纪五·魏明帝》《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资治通鉴·唐初, 士大夫以乱离之后》《资治通鉴·魏纪一·正月, 武王至洛阳》
        《资治通鉴·魏斯传》《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初, 吐蕃自恃其强》《韩休为相》
        《资治通鉴·参狼羌与诸种寇武都》《资治通鉴·刘黑闼传》
        《秦王欲伐齐》《李敬玄之西征也》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杜预向江陵, 王浑出横江》
        《资治通鉴·春, 三月, 乐成》《资治通鉴·张轨传》
        《资治通鉴·汉纪·邓鸳欲弃凉州》《资治通鉴·汉纪·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
        《资治通鉴·上病笃》《资治通鉴·上神采英毅》
        《冬, 十月, 壬子, 上幸辟雍, 初行养老礼》《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
        《资治通鉴·汉纪十》《资治通鉴·唐记·春, 魏王泰上《括地志》》
        《资治通鉴·汉纪七》《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资治通鉴·唐纪八·上于弘文殿聚四部书二十余万卷》《资治通鉴·太宗孝文皇帝上》
        《资治通鉴·汉记五》《资治通鉴·秦王世民至高墌》
        《资治通鉴·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资治通鉴·唐纪·中使迎佛骨至京师》
        《资治通鉴·杨玄感传》《资治通鉴·中书令石显专权》
        《资治通鉴·赧王上》《资治通鉴·唐记九·玄龄明达政事》
        《资治通鉴·周纪一》《大司马刘秀引兵东北拔广阿》
        《后晋高祖寝疾》《资治通鉴·宋纪》
        《资治通鉴·隋记》《父敦, 以武烈知名》《资治通鉴·唐纪·房乔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