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小题。 进说 (宋)王安石 古之时, 士之在下者无求于上, 上之人日汲汲惟恐一士之失也。古者士之进, 有以德, 有以才, 有以言, 有以曲艺。今徒不然, 自茂才等而下之至于明法, 其进退之皆有法度。古之所谓德者才者, 无以为也。古之所谓言者, 又未必应今之法度也。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 不自进乎此, 上之人弗举也。诚进乎此, 而不应今之法度, 有司弗取也。夫自进乎此, 皆所谓枉己者也。孟子曰:“未有枉己能正人者也。”然而今之士, 不自进乎此者未见也。岂皆不如古之士自重以有耻乎? 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士之未命也, 则授一廛而为氓。其父母妻子裕如也。自家达国, 有塾、有序、有庠、有学, 观游止处, 师师友友, 弦歌尧、舜之道自乐也。磨砻镌切, 沉浸灌养, 行完而才备, 则曰:“上之人其舍我哉?”上之人其亦莫之能舍也。 今之地不井, 国不学, 党不庠, 遂不序, 家不塾。士之未命也, 则或无以裕父母妻子, 无以处。行完而才备, 上之人亦莫之举也, 士安得而不自进?呜呼!使今之士不若古, 非人则然, 势也。势之异, 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孟子不见王公, 而孔子为季氏吏, 夫不以势乎哉?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今之有司, 非昔之有司也;后之有司, 又非今之有司也。有司之好恶岂常哉?是士之进退, 果卒无所必而已矣。噫!以言取人, 未免失也, 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 是失之失也, 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古之道, 其卒不可以见乎士也?有得已之势, 其得不已乎?得已而不已, 未见其为有道也。 杨叔明之兄弟, 以父任皆京官, 其势非吾所谓无以处, 无以裕父母妻子, 而有不得已焉者也。自枉而为进士, 而又枉于有司, 而又若不释然。二君固常自任以道, 而且朋友我矣, 惧其犹未寤也, 为《进说》与之。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皆所谓枉己者也 枉:扭曲、委屈。 B. 观游止处 处:处所。 C. 有司之好恶岂常哉 常:固定不变的。 D. 惧其犹未寤也 寤:觉悟。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进退之皆有法度 其皆出于此乎 B. 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 拔剑撞而破之 C. 士之未命也 苟以天下之大 D. 二君固常自任以道 徒以吾两人在也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讲述士人进用之道, 详细分析了古代士人不需自举和当代士人不得不自举的原因, 指出当代的官僚机构以个人好恶取士的弊病。 B. 作者认为古代士人不需要自举, 因为人才受到在位者的重视, 即便没有为官, 士人也会得到一些土地而让家人过上丰足的生活。 C. 作者指出, 即便是像孟子、孔子这样的圣贤, 也会因形势的原因而不得进用, 现在的士人进行自我推荐, 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D.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引证、例证等多种手法, 阐明自己对士人进用制度的一些看法, 观点明晰, 逻辑严密, 体现了论说文特点。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 不自进乎此, 上之人弗举也。 (2)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 是失之失也, 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 【答案】14. B 15. B 16. C 17. 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18. (1)确实有出类拔萃的难得的士人, 不自已推荐, 在上面的人就不举用他。 (2)选取了(他的言论)却又不采用他的言论, 是过失中的过失, 况且又加上有关官员的喜好厌感没有固定标准�。�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 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 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 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 “处”, 结合“观游止”分析, 应该译为停留, 止息。 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 需要逐项分析。A项, 分别译为代词, 那些;副词, 也许, 大概。B项, 连词, 表示承接。C项,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 用、把;因为, 介词。 1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放回原文, 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 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全面理解, 综合分析。C项, 结合文本内容“有得已之势, 其得不已乎?得已而不已, 未见其为有道也”分析可知, “是有不得已之处的”错误。 1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注意“惟”“今之法度”, 连词“而”, 虚词“也”等内容, 结合句意断句。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 不要急于答题, 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 通过诵读, 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 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 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 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 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⒀伞钡扔锲示7旁诰湮�;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1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 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之”译为的, “进”译为推荐, “弗”译为不。(2)“取”译为选取, “失”译为过失, “�!币胛潭ū曜�、规律、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