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胡�。衷唇�, 武进人。生而发白, 弥月乃黑。建文二年举进士, 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迁户科都给事中。 五年遣灐颁御制诸书, 并访仙人张邋遢, 遍行天下州郡乡邑, 隐察建文帝安在。灐以故在外最久, 至十四年乃还。母丧乞归, 不许, 擢礼部左侍郎。十七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二十一年还朝, 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 闻灐至, 急起召入。灐悉以所闻对, 漏下四鼓乃出。 仁宗即位, 召为行在礼部侍郎。灐陈十事, 力言建都北京非便, 请还南都, 省南北转运供亿之烦。帝皆嘉纳。 宣宗即位, 仍迁礼部左侍郎。明年来朝, 乃留行在礼部, 寻进尚书。汉王反, 与杨荣等赞亲征。事平, 赉予甚厚。明年赐第长安右门外, 给阍者二人, 赐银章四。生辰, 赐宴其第。四年命兼理詹事府事。六年, 张本卒, 又兼领行在户部。时国用渐广, 灐虑度支不足, 蠲租诏下, 辄沮格。帝尝切戒之, 然眷遇不少替。尝曲宴灐及杨士奇、夏原吉、蹇义, 曰:“海内无虞, 卿等四人力也。” 英宗即位, 诏节冗费。灐因奏减上供物, 及汰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 浮费大省。正统五年, 山西灾, 诏行宽恤, 既而有采买物料之命。灐上疏言诏旨宜信。又言军旗营求差遣, 因而扰民, 宜罢之。皆报可。行在礼部印失, 诏弗问, 命改铸。已, 又失, 被劾下狱。未几, 印获, 复职。九年, 年七十, 乞致仕不许英宗北狩群臣聚哭于朝有议南迁者灐曰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与侍郎于谦合, 中外始有固志。 灐历事六朝, 垂六十年, 中外称耆德。及归, 有三弟, 年皆七十余, 须眉皓白, 燕聚一堂, 因名之曰寿恺。又七年始卒, 年八十九。赠太保, 谥忠安。 (选自《明史·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乞致仕不许/英宗北狩/群臣聚哭于朝/有议南迁者/濙曰/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 B.乞致仕不许/英宗北狩/群臣聚哭/于朝有议南迁者/濙曰/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 C.乞致仕/不许/英宗北狩/群臣聚哭/于朝有议南迁者/濙曰/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 D.乞致仕/不许/英宗北狩/群臣聚哭于朝/有议南迁者/濙曰/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 明、清均以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 由贡士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 这与唐代的进士含义有所不同。 B.四鼓, 也叫四夜和四更, 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夜晚计时制度。把黄昏到拂晓的一夜长度分为五个更次, 每个更次相隔两个小时。四鼓在丑时, 是指凌晨一点至三点。 C.仁宗, 明朝第四位皇帝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长子。仁宗, 是他的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D.礼部, 明代六部之一。明代废中书�。恐苯佣曰实鄹涸�, 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设侍郎、尚书为其长官、副官, 掌管科举考试、典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濙游踪甚广。朝廷曾派他颁布御制的各种书籍, 并让他寻访仙人张邋遢, 他的足迹得以遍及天下州郡乡邑, 还暗中查访了建文帝的下落。 B.胡濙忠君爱民。他能据实陈奏, 曾秘密上书太子监国七事。英宗即位, 他上奏请求减少进贡的物品, 停止军队在百姓中寻求差役。 C.胡濙秉持正义。王文憎恨林聪, 罗织其罪名想要杀他, 可胡濙不肯签署姓名参与其中, 称病不上朝, 皇帝得知真相后, 释放了林聪。 D.胡濙备受礼遇。英宗在他离任之时, 对他大加赏赐, 并泽及其后代。他先后侍奉六朝君王, 为官六十多年, 朝廷内外称赞他年高德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国用渐广,濙虑度支不足,蠲租诏下,辄沮格。 (2)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答案: 10.D 11.D(“设侍郎、尚书为长官、副官”错, 应为“设尚书、侍郎为长官、副官”。) 12.D(“为官六十多年”错, 原文为“濙历事六朝, 垂六十年”, “垂”是将近的意思。)13.(1)当时国家用度渐渐增多, 胡灐考虑用度支出不足, 免除租税的命令下达, 总是受阻挠。(“度支”、“蠲”、“辄”、“沮格”、被动句各1分) (2)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 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 或许能够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矜”“听”“庶”各1分, 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胡�。衷唇�, 武进人。生下来头发就是白的, 一个月后才变黑了。建文二年考中进士, 被授予兵科给事中之职。永乐元年任户科都给事中。 永乐五年(朝廷)派遣胡灐颁布御制的各种书籍, 并探访仙人张邋遢, 行遍天下州郡乡邑, 并暗中查访建文帝在哪里。胡灐因为这些原因在外面时间最长, 到永乐十四年才回来。母亲去世他请求回家, 没被准许, 被提升为礼部左侍郎。永乐十七年又去巡视江浙、湖、湘各府。永乐二十一年才回朝, 骑快马到皇宫拜见皇帝。皇帝已经睡下了, 听说胡灐到了, 急忙起来召他入内。胡灐把听到的所有事情全都报告给皇帝, 到四更天才离开。 仁宗即位, 召胡灐为行在礼部侍郎, 胡灐上奏十件事情, 极力进谏说在北京建都不合适.请求还都南京.这样可以省下南北转运供给的麻烦。仁宗全都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宣宗即位, 仍旧任礼部左侍郎。(胡灐)第二年来朝廷;于是留任行在礼部, 不久又升为尚书。汉王谋反, 胡灐与杨荣支持皇帝亲自出征。汉王谋反的事情被平定后, 皇帝赏赐(支持亲征的大臣)特别丰厚。第二年(皇帝)在长安右门外赐给胡灐一座府第, 又赏给他两个看门人, 赏赐四个银章。生日那天, 又在他的府第赏赐宴席。宣宗四年代理詹事府事。宣宗六年, 张本去世, 胡灐又兼任行在户部。当时国家用度渐渐增多, 胡灐考虑用度支出不足, 免除租税的命令下达, 总是受阻挠。宣宗曾经深切告诫他, 然而殊遇优待一点也没有减少。宣宗曾在宫中设宴宴请胡灐、杨士奇、夏原吉、蹇义, 说:“天下太平无事, 是你们四人的功劳啊。” 英宗即位, 下诏节省繁多的费用。胡灐于是上奏减少给皇上的贡物, 淘汰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 费用节省了很多。正统五年, 山西发生灾情, 皇上下诏实行宽厚的抚恤, 接着又有让山西采购物资用料的命令。胡灐上奏说皇帝的诏令应该有信。又说军队到百姓中寻找差役, 因此事骚扰百姓, 应该停止。皇上都答应了。行在礼部的大印丢失, 皇上不再追究, 命今重新铸一个。不久, 又丢了, 胡灐被弹劾下狱。不久, 大印又找到了, 胡灐官复原职, 正统九年, 胡灐七十岁了, 乞求辞官回家, 没有被批准。英宗被掳到北方去, 群臣聚在朝堂上痛哭, 有人提议南迁。胡灐说:“文皇在这里定了陵墓, 把坚定不移的决心展示给子孙看。”与侍郎于谦联合在一起, 朝廷内外才有稳固的心志。 胡灐先后侍奉六朝皇帝, 接近六十年, 朝廷内外称他为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等到他辞官回家, 家里还有三个弟弟, 都七十多岁了, 胡须和眉毛都白了, 聚集一堂, 因而取名“寿恺”。又过了七年才去世, 享年八十九岁。被追封为太保, 谥号忠安。 胡灐生活节俭, 为人宽厚, 喜怒不表现在脸上, 能够委身于人下。在礼部时间长了, 上表�:叵槿�, 于是人们称他本性善于接待。南城人龚谦擅长妖术, 胡灐推荐他做了天文生, 又推荐通晓阴阳兵法的道士仰弥高, 让他守卫边疆, 被当时人耻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