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翠亭记 (明)宋濂
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 巍然耸起, 如青芙�。述砂�。大姓许氏, 世居其下。承平之时, 有字仲孚者, 尝承尊公之命, 植竹万竿, 而构亭其中。当积雨初霁, 晨光熹微, 空明掩映, 若青琉璃然。浮光闪彩, 晶莹连娟①, 扑人衣袂, 皆成碧色。冲融于南北, 洋溢乎西东。莫不绀联绿涵, 无有亏欠。仲孚啸歌亭上, 俨若经翠水之阳而待笙凤之临也。虞文靖公闻而乐之, 曰:“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乃以“环翠”题其额。
至正壬辰之乱, 烽火相连, 亭及万竹皆毁。及逢真人龙飞, 六合载清。仲孚挈妻孥自山中归, 既完其阖庐, 复构亭以还旧贯, 竹之萌蘖亦丛丛然生凹, 三年而成林。
州之寿陵与其有连者, 咸诣夫仲孚, 举觞次第为寿。且叹曰:江右②多名宗右族, 昔时甲第相望, 而亭榭在在有之。占幽胜而挹爽垲③, 非不美也。兵兴以来, 有一偾④而不复者矣;有困心衡虑仅脱于震凌⑤者矣;有爬梳⑥不暇迁徙无宁居者矣。况所谓游观之所哉!是亭虽微, 可以卜许氏之有后。足以克负先志, 前承后引, 盖未有艾也。
中有陈闻先生者, 谓不可无以示后人。乃同仲孚来词林, 请予为之记。
呜呼!昔人有题名园记者, 言亭榭之兴废, 可以占时之盛衰。余 初 甚 疑 之 今 征 于 仲 孚 其 言 似 不 诬 也 向者 仲 孚 出 入 于 兵 车 蹂践 之 间 朝 兢 暮 惕 虽 躯 命 不 能 自 全 今 得 以 安 乎 耕 凿 崇 乎 书诗。而于暇日, 怡情景物之美, 岂无其故哉?盖帝力如天, 拨乱而反之正, 四海致太平已十有余年矣。观仲孚熙熙以乐其生, 则江右诸郡可知;江右诸郡如斯, 则天下之广又从可知矣。是则斯亭之重构, 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 实可以卜世道之向治, 三代之盛, 诚可期也。予虽不文, 故乐为天下道之, 非止记一事而已。
仲孚名仲丽, 嗜学而好修, 士大夫翕然⑧称之。
【注】①娟:明媚柔美。②江右:江西。③爽垲:高爽干燥。④偾:毁坏。⑤震凌:房屋摇摇欲坠。⑥爬梳:整治繁乱而使之有条理。⑦褵褷:毛羽初生的样子。⑧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A.仲孚挈妻孥自山中归 孥:奴仆
B.咸诣夫仲孚 诣:拜访
C.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 特:特别
D.谓不可无以示后人 示:表明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请予为之记 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
B.有一偾而不复者矣 嗜学而好修
C.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 可以占时之盛衰
D.兵兴以来 可以卜许氏之有后
⒎给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补出文字, 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而构亭(于)其中 B.(此)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
C.(故)竹之萌蘖亦丛丛然生凹 D.举觞次第为(之)寿
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着力描写了环翠亭雨后竹林迷人的景观而后有感而发, 感慨时世的变迁, 亭子的兴废。
B.作者先记述了许氏一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生活环境, 再进行环境描写, 自然而然引出环翠亭, 过渡自然巧妙。
C.作者就环翠亭如何“兴”、因何“废”, 以及它的“再兴”做了记述。这之中关涉到战乱, 及乱后人们的重建家园, 赞扬了许氏一族生生不息的创业精神。
D.作者把园亭的兴废与世道人心、国之盛衰联系起来, 赋予其作品以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政治色彩。
⒐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余 初 甚 疑 之 今 征 于 仲 孚 其 言 似 不 诬 也 向 者 仲 孚 出 入 于 兵 车 蹂 践 之间 朝 兢 暮 惕虽 躯 命 不 能 自 全 今 得 以 安 乎 耕 凿 崇 乎 书 诗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江右多名宗右族, 昔时甲第相望, 而亭榭在在有之。(3分)
②盖帝力如天, 拨乱而反之正, 四海致太平已十有余年矣。(3分)
答案:
4. D(本题应根据选项的落脚点和语境的关系判定选项。本段前语境“来到爱莲堂前”, 这一落脚点决定后面必接“大门”, 第一句选①, 排除B、C, 剩下A、D。⑤的落脚点“争奇斗妍的字画中”, 正好接后语境的“大多是……”, 应为最后一句, 排除A, 选D。)
5. B(A子女;C只是;D给……看。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6. C(C均为助词,“的”;A介词, 替/介词, 因为;B表转折的连词, 但是/表并列的连词, 并且;D连词, 不译;连词, 用来。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7. C(C项两分句之间是顺承关系, 而不是因果关系, 不应该用“故”, 而应该用“而”。本题考查的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
8. A(“有感而发”错误, 本文是应亭子主人的请求而写的。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
9.(1)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向者仲孚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每错两处扣1分。共4分。)
(2)①江右多名宗右族, 昔时甲第相望, 而亭榭在在有之。(3分)
译:江西有许多有名望的家族, 从前豪门贵族的宅第到处都是, 并且楼房亭台到处都有。(得分点:“名”、“相望”各1分, 大意1分。共3分。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
②盖帝力如天, 拨乱而反之正, 四海致太平已十有余年矣。(3分)
译:大概因为皇帝威力如天, 消除混乱局面使天下恢复正常的秩序, 天下达到太平已经有十多年了。(得分点:“盖”、“反”各1分, 大意1分。共3分。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
参考译文:临川县城的南面有五座山峰, 高大耸立, 像青青的荷花, 鲜艳靓丽可爱。大姓许氏, 世代居住在这山下。承平的时候, 有叫许仲孚, 曾经接受他父亲的命令, 种植了万棵竹子, 还在这中间建造亭子。每当雨后初晴的时候, 早晨的阳光微明, 空旷澄静映照衬托, 好象青色琉璃瓦的样子。水珠闪烁七彩阳光, 光亮透明明媚柔美, 似扑入人的衣衫, 衣衫顿时都成碧绿色的了。水分在四面八方充溢弥漫、流动。没有什么不被着上青绿色的。仲孚在亭子里长啸吟咏, 其声悠远, 仿佛是在翠水岸边等待着笙凤的来临。虞集听说了把这当作一件乐事说:“这足够可以让山林的清幽静寂扩大并使世俗的胸襟泯灭。”于是用“环翠”在匾额上题名。
等到到了正好是壬辰动乱时期, 烽火不断, 亭子和竹子被毁灭。等到天子出现, 天下又恢复清明。仲孚同他的妻子子女从深山中回来, 在修好了他的房屋之后, 又修筑亭子还原旧貌, 接着竹子的再生的枝芽也从山凹中茂密丛生了, 三年过后就成了一片竹林。
寿陵县中和许仲孚有姻亲的人, 都去仲孚那里, 举杯依次替他祝寿, 并且感叹说:“江西有许多名望的家族, 从前豪门贵族的宅第到处都是, 并且楼房亭台到处都有。(他们的楼房亭台)占领风景优美的地方连着高爽干燥的地方, 没有不优美的。战乱以来, 有一些(楼房亭台)毁坏却没有再修复的了;有费尽心思修筑却只是从摇摇欲坠的破败中摆脱而已;有的想整理却又没有空闲搬迁, 无法安居的。更何况是所说的可以供人游览观光的地方呢!这个亭子虽然�。部梢杂美创陀栊硎系挠泄睾蟠�。够得上承担祖先的心意, 继承前人的事业为后人引路, 这样做的(功德)是没有尽头的。
当中有叫陈闻的人, 认为不可以没有什么用来给后人看的东西。于是和仲孚来到词林, 请求我替他们写一篇记。
呜呼, 从前的人也有题名园记的文章, 说亭台楼房的兴起与废弃, 可以用来占卜世事的兴盛与衰败。我一开始很怀疑这种说法, 现在在仲孚这里得到了证明, 那些人的话好像不是无中生有的。从前仲孚在战乱中出生入死, 从早到晚都战战兢兢、相当警惕, 即使是性命都不能保全。现在能够安心于耕种务农, 尊崇于诗书。在有空闲的日子, 怡情于景物的美好中, 难道是没有它的原因吗?大概因为皇帝威力如天, 消除混乱局面使天下恢复正常的秩序, 天下达到太平已经有十多年了。看仲孚安乐地享受生活, 这是江西各个郡县可以了解到的;江西的各个郡县都像这样, 那么天下的广大地区又能从中了解了。这样那么这个亭子的重新修建, 不知是因为仲孚善于继承而欢喜, 实在可以用来预知世道趋向太平, 像三代一样和平昌盛, 的确可以期待的。我虽然不善于写文章, 还是特意替天下人说这件事情, 不只是记载一件事情罢了。
仲孚名仲丽, 非常喜欢学习并且有很好的修养, 士大夫认为他言论、行为一致而称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