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南史·韦叡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史
         (四)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5—20题(20分)
        ①韦叡字怀文。京兆杜陵人。时王憕、杜恽并有乡里盛名, 祖征谓叡曰:“汝自谓何如憕、恽?”叡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 学识当过之。然干国家, 成功业, 皆莫汝逮也。”
        ②四年, 帝诏叡都督众军。叡先攻二城。既而魏援将杨灵胤帅军五万奄至, 众惧不敌, 请表益兵。叡曰:“吾求济师, 彼亦征众。‘师克在和不在众’, 古人之义也。”因战, 破之。
        ③七年, 迁左卫将军。会司州刺史马仙琕自北还军, 为魏人所蹑, 三关扰动。诏叡督众军援焉。叡至安陆, 增筑城二丈余, 更开大堑, 起高楼。众颇讥其示弱。叡曰:“不然, 为将当有怯时。”是时, 元英复追仙琕, 将复邵阳之耻, 闻叡至乃退。
        ④十五年, 拜表致仕, 优诏不许。历官所得禄赐, 皆散之亲故。时虽老, 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 世称其洽闻。叡每坐使棱说书, 其所发擿, 棱犹弗之逮。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咸从风而化叡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⑤叡雅有旷世之度。莅人以爱惠为本, 所居必有政绩。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 叡独居后, 其不尚胜率多如是, 世尤以此贤之。
        (节选自《南史•韦叡列传》)
        【注】①邵阳之耻:魏中山王元英曾围攻钟离, 韦叡前来支援, 在邵阳之战中大败元英。②景宗:指梁将曹景宗。《南史•曹景宗列传》记载其“为人自恃尚胜”, 众军受命齐援钟离时, 景宗“欲专其功”而险些孤军独往;后韦叡与其合作共解钟离之困。③启之捷:上报获胜的消息。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皆莫汝也(   )          (2)且吾求师(   )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师在和不在众(   )
          A. 胜任    B. 能够    C. 取胜    D. 教训
        (2)为魏人所(   )
          A. 超越    B. 效法    C. 践踏    D. 追踪
        17. 把第④段画直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6分)
        拜表致仕, 优诏不许。历官所得禄赐, 皆散之亲故。时虽老, 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18.第③段画线句对表现韦叡的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上文加以分析。(3分)
        19.第④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请用“/” 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咸从风而化叡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20.综观全文, 结合注释, 分析第⑤段“世尤以此贤之”的原因。(4分)
         
         
         
        答案:
        15.(1)及;(2)增援
        16.(1) C (2) D
        17.(韦叡)上奏章请求辞官, (帝)颁发嘉奖诏书不答应他的请求。先后任官所得的俸禄和奖赏, (他)都分给了亲戚朋友。当时(他)虽年事已高, 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儿子们学习。
        18.以元英“乃退”衬托韦叡的赫赫威名、英勇战绩, 表明所谓的“怯”实则是一种不恃勇、不逞强的作战谋略, 凸显韦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慧。
        19.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咸从风而化/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20.评分角度:以何贤之(“不尚胜”)1分, 为何尤以此贤之3分(对文中、注释中景宗等人特点的概括1分, 由此对韦叡“不尚胜”精神的内涵理解和价值分析2分)。
        答案示例:从上文和注释来看, 景宗尚胜好强, 韦叡“独居后”甘于退让, 团结景宗, 符合其“师克在和”的一贯思想, “不尚胜”是其不慕名利、不与俗俯仰的高尚精神的表现, 更是以国事和百姓为重、顾全大局的表现;众将“争先”的普遍风气映衬下, 不尚胜所体现的旷世之度, 更显得难能可贵。
         



        相关文言文练习
        《南史·江子一传》《南史·谢灵运传》(二)
        《南史·王镇恶传》《南史·韦睿传》
        《南史·傅岐传》《南史·刘义庆》
        《南史·陆慧晓传》《南史·王珍国传》
        《南史·陆杲传》《南史·任昉传》
        《南史·沈麟士传》《南史·蔡廓传》
        《南史·伏暅传》《南史·王茂传》
        《南史·郭祖深传》《南史·王俭传》
        《南史·到溉传》《南史·谢灵运传》
        《南史·马仙琕传》《南史·刘绘传》
        《南史·江淹传》《南史·袁粲传》
        《南史·侯景传》《南史·杜骥传》
        《南史·郭原平传》《南史·顾野王传》
        《南史·蔡撙传》《南史·毛喜传》
        《南史·沈林子传》《南史·鲁广达传》
        《南史·孔范传》《南史·傅琰传》
        《南史·萧思话传》《南史·到彦之传》
        《南史·夏侯亶传》《南史·萧颖胄传》
        《南史·柳恽传》《南史·齐书·王敬则传》
        《南史·曹景宗传》《南史·萧摩诃传》
        《南史·徐孝嗣传》《南史·宗测传》
        《南史·虞玩之传》《南史·王僧虔传》
        《南史·萧子良传》《南史·沈炯传》
        《南史·张兴世传》《南史·王规传》
        《南史·张行信传》《南史·沈庆之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