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6—9题。 随州李君墓表 曾国藩 道光二十六年某月, 随州李君年八十四, 考终于里第。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 闻赴京师, 将去官持丧。余往吊, 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 仕者去职;缌之丧, 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 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且泣曰:“叔父葬有日, 既埋石幽宫, 维墓道当别立碣, 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 敬以属先生。”则为余缕述一一, 甚详。 树人事予甚敬, 又以礼请, 余其可辞?惟君受性刚介, 于事无所不敢。凡所力任, 必自于公;或私于己, 毫毛不以措意。人所愈惮, 当之愈勇。嘉庆初, 川楚教匪蜂起, 汉沔荆襄蹂躏殆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 巨镇也。贼将大掠而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 负薪一束, 执长竿笼一炬, 临水雁列。竟夕焚薪, 火光亘六七里, 贼不敢渡, 随以不陷。近村有田, 久没于水, 吏责赋于比邻, 民绝苦之。君遍哀诸司, 乞蠲无田之赋, 竟以得请。其他施于乡者称是。是故邑有举也, 非其倡不兴;里有争也, 非其解不息。其贵盛也, 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 哭之皆哀云。 李氏世居随州, 家微也。君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 自度终无以大其门, 乃去为贾, 累致千金, 一以资兄宦学, 不问。久之, 乃为兄纳金县官, 得除为丞, 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于是诸子翩翩, 文学仕进, 浸昌大矣。 君讳某, 字某, 曾祖某, 祖某, 皆不仕。考某, 以嵩明君贵, 诰封奉直大夫。子二人, 长某, 以嵩明君得子迟, 与为嗣, 后遂不还。次某, 孙某某。自嵩明君之殁二十年, 君抚诸孤, 恩勤备至。树人之官京师, 君一资之, 如资其兄。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己子, 其视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 呜呼!自众人论之, 彼施于乡者博矣;自知道者观之, 独其施于家者, 不可能耳。不可能也, 则亦不可朽也。 (选自《曾国藩全集》, 有删节) 【注】受性:赋性、天性。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考终于里第 第:宅第 B. 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 揭:发布 C. 惟君受性刚介 介:耿介 D. 汉沔荆襄蹂躏殆遍 殆:危险 7.请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今子之归, 礼也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B.则为余缕述一一窃为大王不取也 C.又以礼请, 余其可辞奔车朽索, 其可忽乎 D.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竟夕焚薪, 火光亘六七里, 贼不敢渡, 随以不陷。(4分) (2)久之, 乃为兄纳金县官, 得除为丞, 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4分) 9. 根据第二段, 概括李君“受性刚介, 于事无所不敢”的具体表现。(4分)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 D 殆:几乎。 7. C。其, 反问语气。 8. 整夜焚烧柴火, 火光绵延六七里, 盗匪不敢渡过澴潭, 随州因此没有被盗匪攻陷。(“竟”“亘”“以”三个词, 每词1分, 补出渡过的宾语1分。) 后来, 又为兄长捐出钱款给县官, (兄长)得以被授予县丞的职位, 渐渐升迁做了云南嵩明州知州。(“为”“纳金县官”“除”“稍”, 每词1分) 9. 公心处事, 面对个人有利的事毫不动心;临危不乱, 率领乡民智退川楚教匪; 心系百姓, 奔走官府减免村民赋税; 勇于任事, 尽己力为邑里兴利息争。 (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道光二十六年某月, 随州李君以八十四岁的高龄, 在家里高寿而终。李君兄长的儿子户部主事李树人听到叔父去世的消息, 赶赴京城, 打算辞职为叔父服丧。我前去慰问李树人, 并对他说:“从古至今, 为关系紧密的亲人服丧, 做官的要辞职;为关系疏远的亲属服丧, 士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现在, 你回家为叔父守丧, 这是符合礼制之举啊。”李树人说:“哪里是为了礼制�。浚ㄎ遥┦且泶镒约旱陌粗榘樟�。”又哭着说:“叔父安葬有些日子了, (他)已经埋棺墓穴, 只是(我)应当在墓道边另外(为他)竖立一块墓碑, 彰显他倡行仁义的事迹来让后来的人看, (我)恭敬地把(撰写碑文的事)托付给你。”就向我非常详细地讲述叔父的生平事�!� 李树人对待我非常恭敬, 又是以礼相请, 我怎么能够推辞他的请求呢?李君生情刚正耿介, 没有不敢做的事情。凡是他尽力去承担的, 必定是公益之事;间或有对自己有利的私事, 丝毫不放在心上。他人越是害怕的事情, 他做起来越发勇敢。嘉庆初年, 四川、湖北一带教民和土匪蜂起, 汉沔荆襄这些地方的百姓遍遭蹂躏。随州的西边, 有个澴潭镇, 是个大镇。这些盗匪打算大肆劫掠这个镇子并将作为匪巢。李君告诫全镇每户出一人, 每人背一捆柴火, 手持长竿, 生起一个火把, 临水排列, 整夜焚烧柴火, 火光绵延六七里, 盗匪不敢渡过澴潭, 随州因此没有被盗匪攻陷。邻近的村子有块田, 长时间被水淹没, 差役和旁边的(好田)一样催要田赋, 村民为此苦不堪言, 李君到官府各相关部门, 为村民哀求蠲免田赋, 最终得以成功。其他的给乡民施以好处的事情, 都像这样。因此, 乡里有什么事情, 非李君倡议就兴办不了;邻里有所争执, 非李君解劝不能平息。当他地位尊贵、声名显赫时, 人们都为他感到称心如意(心愿得到满足);当他去世时, (人们)都为他悲伤哀哭。 李氏世代居住在随州, 家境寒微。李君年少时与自己的兄长发愤学习, 自料最终没有办法凭读书光大家族, 于是就去经商, 积蓄达到千金, 全部拿来资助兄长出外求学, 从不过问钱的事情。后来, 又为兄长捐出钱款给县官, (兄长)得以被授予县丞的职位, 渐渐升迁做了云南嵩明州知州。而李君也凭武学生的身份捐资做了都司。于是几个儿子举止洒脱, 凭文才取得官位, 逐渐兴旺发达。 李君名某, 字某, 曾祖父、祖父都没有出仕。因为嵩明君而地位尊贵, 诰封奉直大夫。有子二人, 长子因嵩明君生子较晚, 过继给了他, 后来也没有回到家中。次子生有儿子。从嵩明君去世二十年来, 李君抚养他的几个孩子, 恩勤备至。李树人到京城做官, 也全由李君资助, 如同(当初)资助自己的兄长一样。他对待侄儿如同不懂其不是自己的儿子, 对待自己的儿子也如同不懂其不是兄长的儿子。 唉, 从百姓的角度来说, 李君对乡里施恩很多;从懂得道的人的角度来看他只施恩于自己一家的事, 是绝无可能的。绝无可能施恩自己一家, 这也就是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