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韩公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韩公裔, 字子扆, 开封人。充康王府内知客。金兵犯京, 王出使, 公裔从行。渡河, 将官刘浩、吴湛私斗, 公裔谕之乃解。次磁州, 军民戕奉使王云, 随王车入州廨, 公裔复谕退之。王之将南也, 与公裔谋, 间道潜师夜起, 迟明至相, 磁人无知者, 自是亲爱愈笃。及兵退, 张邦昌遣人同王舅韦渊来献传国玺。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元祐后诏王入承大统, 府僚谓金兵尚近, 宜屯彭城。公裔言:“国家肇基睢阳, 王亦宜于睢阳受命。”时前军已发, 将趋彭城, 会天大雷电, 不能前, 王异之, 夜半抗声语公裔曰:“明日如睢阳, 决矣。”既即帝位, 公裔累迁武功大夫。
        后以事忤黄潜善, 适帝幸维扬, 公裔丐去, 潜善以为避事, 遂降三官, 送吏部。帝幸越, 念其旧劳, 召复故官, 累迁至广州观察使。
        公裔给事藩邸三十余年, 恩宠优厚, 每置酒慈宁宫, 必召公裔。会修《玉牒》, 元帅府事多放佚, 秦桧以公裔帅府旧人, 奏令修书官就质其事。俄除�?稻行�, 桧疑其舍己而求于帝, 衔之。右谏议大夫汪勃希桧意, 劾罢公裔, 遂与外祠, 在外居�。劬熘凰�。
        桧死, 即复提举佑神观, 赐第和宁门西, 帝曰:“朕与东朝欲常见卿, 故以自近耳。”升华容军节度使, 寻致仕。高宗既内禅, 尝与孝宗语其忠劳, 因诏所居郡善视之。乾道二年卒, 年七十五, 赠太尉, 谥恭荣, 官其亲族八人。高宗赐金帛甚厚。
        公裔律身稍谨, 不植势, 不市恩, 又敢与黄潜善、秦桧异, 斯亦足取云。
        (选自《宋史韩公裔传》, 有删改)
        【注】①康王:宋高宗赵构, 南宋开皇帝。②张邦昌:北宋大。靖康之难后, 被金国强立为“伪楚”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B.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C.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D.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 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 长官为吏部尚书。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 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内禅是一种君位传承制度, 在世袭制王朝下, 君主将君位禅让予其家族里的人, 称“内禅”。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 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如武帝、哀帝、恭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公裔善于劝解。他在康王府任职, 在出使途中有人争斗, 经他劝说才和解;在磁州, 军民作乱, 影响康王, 他又去劝退乱民。
        B.韩公裔忠于职守。康王要继承皇位, 有人建议去彭城躲金兵, 韩公裔提议去开业基地睢阳, 碰上恶劣天气, 康王最终提取了韩公裔的意见。
        C.韩公裔遭到权贵排挤。他得罪了黄潜善, 被降官三级;秦桧让修书官向韩公裔咨询有关事情, 被韩拒绝, 有人迎合秦桧乘机罢免韩的官职。
        D.韩公裔深得皇帝宠信。他恢复官职后, 高宗因要经常见他, 就安排他住得近一些;孝宗得知韩公裔的忠心和功劳后, 下令优待韩公裔。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王之将南也, 与公裔谋, 间道潜师夜起, 迟明至相, 磁人无知者, 自是亲爱愈笃。
        (2)公裔律身稍谨, 不植势, 不市恩, 又敢与黄潜善、秦桧异, 斯亦足取云。 
         
         
         
        答案:
        10.B(原文标点:时渊自称伪官, 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 王怒将诛渊, 公裔曰:“神器自归, 天命也。”王遂受玺, 命公裔掌之, 公裔力救渊, 释其罪。)
        11.A(“文武官员任免”错, 武官任免不是由吏部掌管)
        12.C(“被韩拒绝”于文无据)
        13.(1)康王将要南行, 和韩公裔谋划, 从小路在夜间暗中起兵。从此康王对韩公裔更加亲近看重。(得分点:南、问道、潜、笃, 各1分, 句意1分)
        (2)韩公裔约束自己很严谨, 不给别人好处以讨好别人, 又敢和秦桧持不同意见, 这也是可取的地方。
        (得分点:律、市、异、斯, 各1分, 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韩公裔, 字子扆, 开封人。担任康王府内知客, 全国军队侵犯京城, 康王出使, 韩公裔随行, 渡过黄河, 将官到浩、吴湛私下争斗, 韩公裔劝说他们才和解。驻扎在磁州, 军民残杀奉命出使的王云, 跟随康王的车队进入州署, 韩公裔又劝退他们。康王将要南行, 和韩公裔谋划, 从小路在夜间暗中起兵。从此康王对韩公裔更加亲近看重。等到金兵撤退, 张邦昌派人和康王的舅舅韦渊曹来献传国玉玺, 当时韦渊自称“伪官”, 议论的人又认为张邦昌不能信任, 康王生气, 要杀韦渊, 韩公裔说:“国玺自己回来, 是天命。”康王于是接受国玺, 命令韩公裔掌管。韩公裔尽力救韦渊, 免去他的罪行。
            元佑皇后诏令康王进京继承帝位, 府僚认为金兵还离得近, 应驻扎在彭城, 韩公裔说:“国家在睢阳创立基业, 康王也应在睢阳受命。”当时前军已经出发, 将前往彭城, 恰好天上雷电大发作, 不能前进, 康王对此感到惊异, 半夜高声对韩公裔说:”明天到睢阳, 决定了。”继承帝位后, 韩公裔多次升职袒任武功大夫。
            后来因事触犯黄潜善, 正好皇帝是到维扬, 韩公裔请求离职, 黄潜善认为韩公裔回避事务, 于是降官三级, 送往吏部。皇帝来到越地, 考虑韩公裔以前的功劳, 召入朝廷恢复原来的官职, 多次升官位至广州观察使。
            韩公裔在王府供职三十多年, 得到的恩惠与宠爱很优厚, 皇帝每次在慈宁宫置办酒席, 一定召入韩公裔, 碰上修撰《玉牒》, 元帅府的事多数散失, 秦桧因韩公裔是原来帅府的人, 上奏让修书官前去咨询韩公裔有关的事情。不久授任韩公裔保廉军承宣使, 秦桧怀疑韩公裔越过自己向皇帝请求, 忌恨韩公裔。右谏议大夫汪勃迎合秦桧的意思, 弹劾罢免韩公裔, 于是让韩公裔担任地方祠掾官, 在外地居�。实鄱运璋厥硬患�。
            秦桧死后, 立即恢复掌管佑神观, 赏赐府第在和宁门西, 皇帝说:“我和太子想常见您, 所以安排住得近一些。”升任华容军节度使, 不久退休。高宗传位太子后, 曾经和孝宗谈到韩公裔的忠诚和功劳, 于是朝廷下诏韩公裔所居住的州郡厚待他。乾道二年去世, 享年七十五岁, 赠官太爵, 谥号恭荣, 络他的亲属八人授官, 高宗赏赐金钱丝绸很优厚。
            韩公裔约束自己很严谨, 不给别人好处以讨好别人, 又敢和秦桧持不同意见, 这也是可取的地方。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杨业传》《苏轼徙知徐州》
        《程门立雪》《宋史·宋绶传》
        《宋史·钱惟演传》《宋史·薛居正传》
        《宋史·吕端传》《宋史·王鼎传》
        《宋史·叶清臣传》《宋史·李允正传》
        《宋史·辛弃疾列传》《宋史·郭浩传》
        《宋史·侯可传》《宋史·洪咨夔传》
        《宋史·康保裔传》《宋史·刘汲传》
        《宋史·刘珙传》《宋史·吕公著传》
        《宋史·苏轼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宋史·富弼传》《宋史·杨邦乂传》
        《宋史·莫濛传》《宋史·张洞传》
        《史记·管晏列传》(二)《明史·归有光传》
        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后汉书·何敞传》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送李材叔知柳州》《梅花岭记》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吴敏树《月夜泛舟记》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东坡先生墓志铭》
        《明史·申时行传》《明史·姚夔传》
        《李泰伯改字》《龚遂为渤海太守》
        《元史·博尔术》《送从弟谋归江陵序》
        《放翁家训》《吾庐记》
        高启《南宫生传》《旧唐书·任瑰传》
        《吴汝纶传》洪迈《稼轩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