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程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程颐, 字正叔。年十八, 上书阙下, 欲天子黜世俗之论, 以王道为心。治平、元丰间, 大臣屡荐, 皆不起。哲宗初, 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 力学好古, 安贫守节, 言必忠信, 动遵礼法。年逾五十, 不求仕进, 真儒者之高蹈, 圣世之逸民。望擢以不次, 使士类有所矜式。”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 力辞。
        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既入见, 擢崇政殿说书。即上疏言:“习与智长, 化与心成。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 亦必延名德之士, 使与之处, 以熏陶成性。况陛下春秋之富, 虽睿圣得于天资, 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愿选名儒入侍劝讲, 以备访问, 或有小失, 随事献规, 岁月积久, 必能养成圣德。”颐每进讲, 色甚庄, 继以讽谏。闻帝在宫中盥而避蚁, 问:“有是乎?”曰:“然, 诚恐伤之尔。”颐曰:“推此心以及四海, 帝王之要道也。”
        神宗丧未除, 冬至, 百官表贺, 颐言:“节序变迁, 时思方切, 乞改贺为愁。”既除丧, 有司请开乐置宴, 颐又言:“除丧而用吉礼, 尚当因事张乐, 今特设宴, 是喜之也。”皆从之。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 宰相以下始奏请问疾。
        颐于书无所不读, 其学本于诚, 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指, 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 一以圣人为师, 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 便脱然欲学圣人, 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 以为诸儒倡。其言之旨, 若布帛菽粟然, 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 故学者出其门最多, 渊源所渐, 皆为名士。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双划线部分断句的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
        B.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
        C.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
        D.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下, 指的是宫阙之下, 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 本文指代帝王。
        B.四海, 古时一般指东、南、西和北海, 后泛指全国各地, 现也指世界各地。
        C.《六经》, 一般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即《诗经》《书经》(也称为《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吕氏春秋》。
        D.有司,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 各有专司, 多用来泛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颐非�:醚�。他年少开始努力学习, 喜好历史, 安于贫穷, 固守气节, 言行一定要符合忠信的原则。
        B.程颐深受皇帝赏识。皇帝请他入宫讲学, 程颐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 并不时规劝君主, 提醒君主把善念推广至全天下。
        C.程颐重视礼制。宋神宗丧期还没有结束, 即便过冬至, 程颐也提醒宋哲宗不要庆贺, 使得宋哲宗大为不悦。
        D.程颐学问深厚且诲人不倦, 是当时非常有名气的儒学大家, 培养了许多对后世很有影响的知名学者。
        13.程颐在给宋神宗的奏疏中写道:“岁月积久, 必能养成圣德。”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它与荀子在《劝学》中所说的哪句话在道理上有相似之处?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擢以不次, 使士类有所矜式。
        (2)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答案:
        10.B
        11.C
        12.C
        13.第一问:人要长期不懈地修身养性, 积善改过, 才能养成高尚的德行。
        第二问: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14.(1) 希望能够越级提升他, 使儒士们有效法的模式、榜样。
        (2)(我们)任凭小船飘去, 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哲宗皇帝曾经因为疮疹不愈而有好些天不到迩英殿上朝, 程颐到宰相那里问皇帝安否, 并说:“皇上不临朝上殿, 太后不应当独自坐朝称制。况且皇上有�。蟪寄训揽梢圆恢缆�?”
        “累日”是修饰皇帝不到迩英殿的时间, 属于后置状语, 不能与前面断开, 排除AD;
        “独坐”是“不当”的宾语, 应在其后断开;“且”字一般用于下句句首, 其前断开, 排除C。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 “《吕氏春秋》”应为“《春秋》”, 《春秋》是儒家经典, 《吕氏春秋》是一部反映杂家思想的典籍。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宋哲宗大为不悦”无中生有。原文是“神宗丧未除, 冬至, 百官表贺, 颐言:‘节序变迁, 时思方切, 乞改贺为愁。’”文中并提及“宋哲宗大为不悦”这一内容。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文是“习与智长, 化与心成……况陛下春秋之富, 虽睿圣得于天资, 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愿选名儒入侍劝讲, 以备访问, 或有小失, 随事献规, 岁月积久, 必能养成圣德”, “选名儒入侍劝讲, 以备访问”是从学识修养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或有小失, 随事献规”则说明应当改正小的过错;而“岁月积久”则强调了长时间积累的重要性。总之, 这句话阐述的道理就是:人要长期不懈地修身养性, 积善改过, 才能养成高尚的德行。
        此句与《劝学》中的“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意思接近, 劝学中这句话的意思是“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 自然会心智澄明, 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不次”, 越级, 破格;“擢以不次”, 状语后置句;“矜式”, 示范, 效法。 
        (2)题得分点有:“如”, 往、去;“万顷”, 江面、江水;“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句, “凌茫然之万顷”, 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参考译文:
        程颐, 字正叔。十八岁的时候, 上书朝廷, 希望皇上诏令罢黜世俗的说教, 以王道作为本心。治平、元丰年间, 许多大臣多次推荐他为官, 都不肯就任。哲宗初年, 司马光、吕公著一齐上疏阐明他的行为和道义, 又说:“我们知道河南府处士程颐, 努力学习, 喜好历史, 安于贫穷, 固守气节, 言行一定要符合忠信的原则, 行动一定遵守礼制法规。程颐年龄过了五十, 不求做官, 是真儒者的高风亮节, 圣世社会的隐逸之民。希望能够越级提升他, 使儒士们有效法的模式、榜样。”哲宗诏令他担任西京洛阳国子监的教授, 他力辞不就职。
        不久, 诏令他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待入朝觐见之后, 又提升他为崇政殿说书。于是, 他上疏说:“温习与智长, 感化与心成。现在, 那些善于教化其子弟的人, 也必须延请著名德高望重的儒士们, 使他们与之相处, 以熏陶成性, 潜移默化。况且陛下正年富力强, 虽睿智圣哲得力于天资聪颖, 而教化、修养之道不可不到。希望皇上挑选著名儒士入侍君侧, 劝讲圣贤之道, 讲解罢留的标准, 随时与儒士探讨, 即使有些小的失误, 随事谈出看法, 日积月累, 坚持久远, 就一定能够修养成高尚的圣贤德性。”程颐每次进讲, 态度特别庄严, 其中夹有委婉的劝谏。听说皇上在宫中盥洗而避开蚂蚁, 就问:“有这样的事吗?”皇上回答说:“是的。我的确害怕伤害了蚂蚁。”程颐说:“把这样的心思推广于四海万民身上, 是作为帝王的要道。”
        神宗丧期还没有结束, 冬至那天, 百官上表称贺, 程颐说:“季节时序变迁, 皇上思念先帝殷切深厚, 希望改朝贺为安慰。”丧期结束以后, 有关衙署请求举行乐舞、置办酒宴, 程颐又说:“丧期满了应该用吉礼, 而且还当根据事情的性质和实际情况举行乐舞, 现今特设宴请, 是喜庆的事情。”都据此照办。哲宗皇帝曾经因为疮疹不愈而有好些天不到迩英殿上朝, 程颐到宰相那里问皇帝安否, 并说:“皇上不临朝上殿, 太后不应当独自坐朝称制。况且皇上有�。蟪寄训揽梢圆恢缆�?”第二天, 宰相以下的官员开始奏请政事, 询问皇上病况。
        程颐对书是无所不读, 他的学问是以诚为本, 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指导, 扩展到《六经》各书。行动举止, 言谈缄默, 都以圣人为导师, 不达到圣人的境界不停止追求。张载称赞他们兄弟二人十四五岁的时候, 便超然脱俗想效法圣人, 故最终得到了孔子、孟子没有被后人传承的学问, 成为各个儒生倡导的楷�!K幕暗闹匾�, 就像布帛菽粟等穿的、吃的一样, 了解德性的人尤其尊敬、崇尚他。程颐平生从教始终诲人不倦, 所以当时的学者属他的门徒学生的人最多, 由于其学术渊源的影响, 都为当时学士名流。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郑獬传》《宋史·黎州诸蛮》
        《宋史·陈若拙传》《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宋史·宋偓传》《宋史·王质传》
        《宋史·陈咸传》(二)《宋史·洪迈传》(二)
        《宋史·刘承规传》(二)《宋史·彭思永传》
        《宋史·晏敦复传》《宋史·廖德明传》
        《宋史·张雍传》《宋史·太祖本纪》(二)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宋史·张运传》
        《宋史·陈尧叟传》《宋史·石公弼传》
        《宋史·陆游传》《宋史·高登传》
        《宋史·王遂传》《宋史·刘安世传》(二)
        《宋史·赵与欢传》《宋史·李昉传》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宋史·薛向传》
        《宋史·任中正传》(二)《宋史·孙行友传》
        《宋史·向子諲传》《宋史·狄青传》(三)
        《宋史·康保裔传》(二)《宋史·赵鼎传》(二)
        《宋史·沈伦传》(二)《宋史·慎从吉传》
        《宋史·苏元老传》《宋史·王琪传》
        《宋史·任中正传》《宋史·宋敏求传》
        《宋史·狄青传》(二)《宋史·詹体仁传》(二)
        《宋史·柴中行传》《宋史·陈瓘传》
        《宋史·赵开传》《宋史·尹洙传》
        《宋史·鲜于侁传》《宋史·洪迈传》
        《宋史·倪思传》《宋史·彭龟年传》(二)
        《宋史·李清臣传》(二)《宋史·刘珙传》(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