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帝问侍臣盗贼》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 完成5-9小题。
        帝问侍臣盗贼,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曰:“渐少。”帝曰:“比从来少几何?”对曰:“不能什一。”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帝曰:“何谓也?”威曰:“他日贼据长白山, 今近在汜水。比见奏贼皆不以实, 遂使失于支计, 不时翦除。又昔在雁门, 许罢征辽, 今复征发, 贼何由息!”帝不悦 罢。寻属五月五日, 百僚多馈珍玩, 威独献《尚书》。或谮之曰:“《尚书》有《五子之歌》, 威意甚不逊。”帝益怒。顷之, 帝问威以伐高丽事, 威欲帝知天下多盗, 对曰:“今兹之役, 愿不发兵, 但赦群盗, 自可得数十万, 遣之东征。彼喜于免罪, 争务立功, 高丽可灭。”帝不怿。威出, 御史大夫裴蕴奏曰:“此大不逊!天下何处有许多贼!”帝曰:“老革多奸, 以贼胁我!欲批其口, 复隐忍。”蕴知帝意, 遣河南白衣张行本奏:“威昔在高阳典�。氖谌斯�;畏怯突厥, 请还京师。”帝令按验,狱成, 下诏数威罪状, 除名为民。后月余, 复有奏威与突厥阴图不轨者, 事下裴蕴推之, 蕴处威死。威无以自明, 但摧谢而已。帝悯而释之, 曰:“未忍即杀。”遂并其子孙三世皆除名。
        江都新作龙舟成, 送东都;宇文述劝幸江都, 右候卫大将军酒泉赵才谏曰:“今百姓疲劳, 府藏空竭, 盗贼蜂起, 禁令不行, 愿陛下还京师, 安兆庶。”帝大怒, 以才属吏, 旬日,意解, 乃出之。朝臣皆不欲行, 帝意甚坚, 无敢谏 。建节尉任宗上书极谏, 即日于朝堂杖杀之。甲子, 帝幸江都。虞世基以盗贼充斥, 请发兵屯洛口仓, 帝曰:“卿是书生, 定犹怯。”戊辰, 车驾至巩。敕有司移箕山、公路二府于仓内, 仍令筑城以备不虞。至汜水, 奉信郎王爱仁复上表请还西京, 帝斩之而行。至梁郡, 郡人邀车驾上书曰:“陛下若遂幸江都, 天下非陛下之有!”又斩之。
        (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三卷, 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比见奏贼皆不以实 比:近来
        B.威昔在高阳典选 典:庆典
        C.以才属吏 属:交托
        D.郡人邀车驾上书 邀:拦截
        6.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威曰:“……又昔在雁门, 许罢征辽, 今复征发, 贼何由息!”帝不悦 罢。
        ②帝曰:“老革多奸, 以贼胁我!欲批其口, 复隐忍。”
        ③朝臣皆不欲行, 帝意甚坚, 无敢谏 。
        A.①而 ②且 ③之 B.①以 ②乃 ③之
        C.①以 ②乃 ③者 D.①而 ②且 ③者
        7.下列文句中,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
        B.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
        C.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
        D.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威直言盗贼之事会给朝廷造成灾患, 后又献《尚书》一部, 借以劝谏炀帝。
        B.苏威提议赦免群盗可得到数十万兵力的目的是想让炀帝知道天下盗贼仍多。
        C.裴蕴调查苏威与突厥勾结、图谋不轨之事, 并判苏威死刑, 苏威只求以死谢罪。
        D.群臣劝阻炀帝留在京师, 安定局势, 炀帝却执意乘龙舟下江都, 并斩杀多位大臣。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帝令按验, 狱成, 下诏数威罪状, 除名为民。(4分)
        ②旬日, 意解, 乃出之。(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苏威认为盗贼不能平息的原因。(可自己概括, 也可引用原文) (3分)

         

        答案:

        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选B(应为“掌管”。)

        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选D(①而:连词, 表修饰;②且:暂且;③者:……的人。)

        7.本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力层级B。

        选D(解答本题, 要明白主语有“苏威”“帝”, 理解动词“问”要接宾语, “对”是对答词, “不委”是“不清楚”的意思。)

        8.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C。

        选C(“以死谢罪”是无中生有, 应是“苏威无法为自己申辩, 只是非常伤感地谢罪而已”。)

        9.本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及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1)①炀帝命人审查验证, 构成罪状后, 下诏历数苏威的罪状, 将他除名为民。(4分)

        ②过了十天, 炀帝平息了怒气, 才将赵才放出。(3分)

        [重点:①按:审查。狱:罪状。数:列举。②旬日:过了十天。乃:才。]

        [评分标准:重点词1分, 文意1分。]

        (2)①上奏的贼情都不是实情, 于是措施失当, 对盗贼不能及时地加以剿灭。(奏贼皆不以实, 遂使失于支计, 不时翦除)②征伐高丽。(又昔在雁门, 许罢征辽, 今复征发)

        [评分标准:第①点2分, 第②点1分。]

         

        【参考译文】

            炀帝向侍臣询问盗贼的情况,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逐渐减少。”炀帝说:“比过去少多少?”宇文述回答:“不及过去的十分之一。”纳言苏威躲在柱子后面, 炀帝把苏威叫到座前问他, 苏威回答:“我不是管这方面的官员, 不清楚有多少盗贼, 但贼患距京越来越近。”炀帝问:“为什么这么说呢?”苏威说:“过去盗贼只占据长白山, 如今已近在汜水。近来看到上奏的贼情都不是实情, 于是措施失当, 对盗贼不能及时地加以剿灭。还有, 以前在雁门时, 已经许诺停止征伐辽东, 现在又征发士兵, 盗贼怎么能够平息?”炀帝听了不高兴, 就作罢了。不久到了五月五日, 百官中很多人都上贡珍玩之物, 唯独苏威献上《尚书》, 有人诋毁苏威说:“《尚书》中有《五子之歌》, 苏威的含意很不恭敬。”炀帝更加生气。过了不久, 炀帝向苏威询问征伐高丽的事情, 苏威想让炀帝了解天下有很多盗贼的情况, 就回答说:  “现在征辽之事, 但愿不要发兵, 只要赦免群盗, 自然可以得到几十万人, 派他们去东征。这些人对被赦免罪过感到高兴, 会竞相立功, 高丽就可以被平灭。”炀帝不高兴。苏威退了出来, 御史大夫裴蕴奏道:“这太不恭敬了!天下哪里有许多盗贼!”炀帝说:“这老家伙极为奸佞, 拿盗贼来吓唬我, 我想打他嘴巴, 暂且再忍耐一下。”裴蕴知道炀帝的心意, 就让河南平民张行本上奏说:“苏威从前在高阳掌管挑选官员之事时, 滥授官职, 畏惧突厥, 要求返回京师。”炀帝命人进行审查验证, 构成罪状后, 下诏历数苏威的罪状, 将他除名为民。一个多月后, 又有人奏报苏威与突厥暗中勾结图谋不轨, 此事交由裴蕴追究法办, 裴蕴判苏威死刑。苏威无法为自己申辩, 只是非常伤感地谢罪而已。炀帝怜悯苏威就将他释放, 说:  “不忍心马上杀他。”于是把苏威的子孙三代都除名为民。

            江都新制造的龙舟完工, 送到东都。宇文述劝炀帝巡游江都, 右候卫大将军酒泉人赵才劝阻说:“如今百姓疲惫劳苦, 国库空竭, 盗贼蜂起, 禁令不行, 希望陛下返回京师, 安抚天下百姓。”炀帝勃然大怒, 把赵才交司吏处治, 过了十天, 炀帝才平息了怒气, 将赵才放出。朝中的大臣都不想让炀帝出行, 但炀帝去江都之意非常坚决, 没有敢于进谏的人。建节尉任宗上书极力劝谏, 当天就在朝堂上被用杖打死。甲子(初十), 炀帝驾临江都。虞世基因为盗贼充斥请求炀帝派兵屯驻在洛口仓, 炀帝说:“你是书生, 必定还是恐惧畏缩。”戊辰(十四日), 炀帝到达巩县, 命令有关部门将箕山、公路二府移到洛口仓内, 并命令修筑城池以备不测。炀帝到达汜水, 奉信郎王爱仁又上表请求炀帝返回西京, 炀帝杀死王爱仁又继续南行。他到达梁郡, 梁郡有人半路拦阻车驾上书说:“陛下若是一定要巡游江都, 天下就将不是陛下的了!”炀帝又将上书人杀死。




        相关文言文练习
        《魏人范雎》《初, 淮阴侯韩信》
        《资治通鉴·肥水之战》《资治通鉴·魏纪·司马懿诛曹爽》
        《唐昭宗景福元年辛丑》《太宗立晋王为太子》
        资治通鉴《魏知古》《资治通鉴·后唐纪·安重诲》
        《资治通鉴·史思明传》《资治通鉴·唐纪九》
        《范滂》《资治通鉴·公孙度传》
        《李世民畏魏征》《初, 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
        《柳宗元》《元年, 关中饥, 米斗直绢一匹》
        资治通鉴之《春, 二月, 曹操攻黎阳》《刘备入益州》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资治通鉴·永元十四年冬, 十月》
        《资治通鉴·宋记》《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资治通鉴·唐纪》《汉明帝尊师》
        《宋史·赵上交传》张岱《梅花书屋》
        《明史·吴祯传》《长清僧》
        曾巩《书魏郑公传后》《明史·毛吉传》
        《晋书·王衍传》顾炎武《廉耻》
        《三国志·杜袭传》侯方域《悯獐》
        《宋史·陈尧佐传》《后汉书·张鲁传》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新五代史·李崧传》
        《后汉书·孙程传》《明史·金濂传》
        白居易《李陵论》《宋史·陶榖传》
        《明史·汪乔年传》《杨万里忧国》
        《宋史·赵尚宽传》苏轼《范增论》
        《新唐书·王思礼传》《清史稿·王士祯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