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盖公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
         
        (五)阅读下文, 完成各题。
        盖公堂记
        苏轼
        ①始吾居乡, 有病寒而咳者, 问□医, 医以为虫, 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 饮以虫药, 攻伐其肾肠, 烧灼其体肤, 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 内热恶寒, 而咳不止, 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 医以为热, 授之以寒药, 且朝吐之, 暮夜下之, 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 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 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 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 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 以气为主, 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 臭味乱于外, 而百毒战于内, 劳其主, 隔其辅, 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 谢医却药而进所嗜, 气完而食美矣, 则夫药之良者, 可以一饮而效。”从之, 期月而病良已。
        [甲]。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 至于始皇, 立法更制, 以镌磨锻炼其民, 可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斫丧之祸, 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 知其厌苦憔悴无聊, 而不可与有为也, 是以一切与之休息, 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 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而齐故诸儒以百数, 言人人殊, 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 善治黄老言, 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 推此类具言之, 参于是避正堂而舍盖公, 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 天下至今称贤焉。[乙]。
        ③吾为胶西守, 知公为邦人也, 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 慨然怀之。[丙]。师其言, 想见其为人, 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 易其弊陋, 重门洞开, 尽城之南北, 相望如引绳, 名之曰盖公堂。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 而不敢居, 以待如公者焉。
        [丁]。夫曹参为汉宗臣, 而盖公为之师, 可谓盛矣。而史不记其所终, 岂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欤?胶西东并海, 南放于九仙, 北属之牢山, 其中多隐君子, 可闻而不可见, 可见而不可致, 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
        注释:①曹参:西汉开国功臣, 继萧何后汉代第二位相国。
        22.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
        A. 其                  B. 于                  C. 诸                  D. 之
        23. 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次医生认为病人腹中有毒虫, 如果不医治, 他会杀人。
        B. 第二次医生认为是热�。挂�, 结果上吐下泄不能饮食了。
        C. 第三次回头去找原来医生医治,用奇药, 结果多种毛病发作。
        D. 最后一次听乡里老人建议退而休之, 对症治疗, 病完全好了。
        24.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 把它放回到文本中, 合理的位置是(   )。
        昔之为国者亦然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 根据第②段, 概括曹参以盖公言治国的原因。
        26. 从语言特点角度分析第④段两句画线句的作用。
         
         
        【答案】22. C    23. A    24. A   
        25. 答案示例:盖公认为治国之术在于重视清净, 人民自然安定。曹参亲见百姓在秦朝严刑峻法统治下遭受的摧残, 战乱后幸存, 不可驱使百姓乱作为, 曹参当初采纳盖公言使齐得到了大治。接替萧何为汉相后, 因此用休养生息的同样政策治天下。   
        26. 答案示例:两句都是反问句式,前一句表达对道德修养极高的盖公的赞美仰慕, 以及对历史未记载盖公结局的遗憾的自我宽慰。后一句表达期待见到、招致胶西一带如盖公一样隐士的愿望。
         
        参考译文:
        开始我居住在乡下, 有一位患了风寒病而又咳嗽的人, 前去求医, 医生认为是肚子里有了寄生虫, 如果不治疗就会死人的。他用多种金属矿物金来治疗, 让其饮下治虫子的药, 用药攻击他的肾脏肠胃, 烧灼他的体肤, 禁止他饮食各种好吃的美食。一整月后, 百病齐发, 内热而外加寒冷, 咳嗽不停, 根本没有见到寄生虫。又求教医生, 医生认为是发热�。院旱囊�, 每天早晨呕吐, 傍晚黑夜腹泻, 于是连饭也不能吃了。他有些害怕就反回去治疗, 将钟乳、乌喙等药材一并让病人吃下, 而蛇头疔、疽痈(化脓性皮炎)、疥疮、晕眩等病症无所不发作。三次更换医生而病反而越来越严重。乡里老人教导说:“这是医生的责任, 用药的错误。你有什么病?人生在世, 以气为主, 食物为辅。如今你每天药不离口, 对外散发着臭气, 而各种毒素搞乱了你的内脏, 破坏了人的元气, 隔绝了食物的辅助, 所以害病。你应该卧床休息, 谢绝医生, 断绝吃药而吃一些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元气恢复后饮食甘美, 就是最好的药, 可以按照这种饮食习惯, 一次就能见效。”按照他的话去做, 一个月病就好了。
              过去治理国家的人也是这样。我看从秦孝公以来, 到秦始皇, 立法更改制度, 用严厉的酷刑折磨他们的百姓, 可以说到了极点。萧何、曹参看出了秦朝法律对百姓的摧残和伤害, 于是在屡次战争之余招收百姓, 知道他们厌恶战乱困苦心力憔悴。而又不能有所作为。于是采取一切措施使百姓休养生息, 由此天下安定。    开始时曹参当上齐国丞相, 他召见长老和各位有学问的人, 询问怎样安定和汇集百姓的好办法。齐国的旧儒生有数百人发言, 每个人所说的都不相同。曹参不知道按谁说的确定策略。听说山东胶西有位姓盖的人, 善于研究黄老学问, 就派人去请他。这位盖公论述治理国家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清净, 这样就可以让百姓自己安定下来, 由此类推都是这个道理。曹参于是搬出官衙公堂把房子让给盖公居�。捎盟闹髡哦蛊牍玫搅酥卫�。后来, 又采用他治理齐国的办法治理天下。至今全国都称赞他的贤德。
              我上任为胶西太守(实际上官职名密州知州), 知道西汉时期的这位盖公是这里的人, 就去寻找他的坟墓、子�!⒑蟠�, 但都没有找到, 心中十分怀念。师法他的言论, 想象他的为人, 差不多就像再次见到了他。修建新的衙署在旧公堂北面, 改变那里破败的形态, 使窒阻蔽塞的地方通达开来, 几重大门得以开启, 使得城垣的南北通畅相望就像用墨线拉直的一样, 取名为盖公堂。当时宾客官署的幕僚们悠然体息在这里, 但都不居住在这座房子里, 用以等待像盖公那样德高望重的贤人。
              曹参作为西汉王朝的大臣。而盖公是他的老师, 可以说名望极盛。而《史记》却没有记载他的下落, 这岂不是古代修养达到极高的人, 因为得到了真正的“道”而永垂不朽吗?胶西东面靠海, 南面靠近九仙山, 北面属于牢山山脉, 这其中有很多隐居的贤德人士, 能听到他们的一些消息却不能见到他们的面, 即使能见到他们也不能达到他们的境界, 怎能知道那位盖公不是来往在这一地区呢?我怎能见到他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放鹤亭记》
        《方山子传》《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诸葛亮论》《游沙湖》
        苏轼《后赤壁赋》苏轼《秋阳赋》
        苏轼《赤壁赋》苏轼《三槐堂铭(并序)》
        苏轼《日喻》苏轼《叶嘉传》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墨妙亭记》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苏轼《晁错论》苏轼《答秦太虚书》
        苏轼《范增论》苏轼《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牧童评画》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盖公堂记》《答毕仲举书》
        《荆溪集》序《君子之自行也》
        《稗史集传·陈谦》《旧唐书·颜杲卿传》
        《寡人之于国也》《史记·管晏列传》(二)
        《明史·归有光传》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
        《后汉书·何敞传》《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宋史·黄庭坚传》《送李材叔知柳州》
        《梅花岭记》《史记·刺客列传·聂政》
        吴敏树《月夜泛舟记》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东坡先生墓志铭》《明史·申时行传》
        《明史·姚夔传》《李泰伯改字》
        《龚遂为渤海太守》《元史·博尔术》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放翁家训》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