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周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 | 宋史 周葵 , 字立义, 常州宜兴人。少力学, 自乡校移籍京师, 两学传诵其文。宣和六年, 擢进士甲科。调徽州推官, 除监察御史, 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两月, 言事至三十章, 且历条所不当事凡二十条, 指宰相不任责。高宗变色曰:“赵鼎、张�?先问�, 须假之权, 奈何遽以小事形迹之?”葵曰:“陛下即位, 已相十许人, 其初皆极意委之, 卒以公议不容而去, 大臣亦固志。假如陛下有过, 尚望大臣尽忠, 岂大臣有过, 而言者一指, 乃便为形迹, 使彼过而不改, 罪戾日深, 非所以保全之也。”高宗改容曰:“此论甚奇。”陈与义执政, 改湖南提刑。桧死, 复直秘阁、知绍兴府, 过阙, 权礼部侍郎, 寻兼国子祭酒。奏:“科举所以取士。比年主司迎合大臣意, 取经传语可谀者为问目, 学者竞逐时好。望诏国学并择秋试考官, 精选通经博古之士, 置之前列, 其穿凿乖谬者黜之。”起知抚 州, 引疾, 改提举兴国宫, 加直龙图阁、知平州水坏圩堤, 悉缮完, 凡百二十里。傍郡圩皆没, 惟当涂岁熟。市河久堙, 雨旸交病葵下令城中, 家出一夫, 官给之食, 并力浚导, 公私便之。进集英殿修撰、敷文阁待制、知婺州。孝宗即位。孝宗数手诏问钱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尝乞召用侍从、台谏, 孝宗曰:“安得如卿直谅者。”遂荐李浩、龚茂良, 孝宗皆以为佳士, 次第用之。虞允文、陈康伯相, 葵即求退, 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泉州, 加大学士致仕。闲居累年, 不以世故萦心。淳熙元年正月, 薨, 年七十有七。上闻震悼, 赠正奉大夫。后以子升朝, 累赠太傅。 (节选自《宋史.周葵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必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B. 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C. 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D. 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必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校, 古代政府设立的地方学�!V芸仁窃诘胤窖6潦�, 后来进入京城的学校求学。 B. 御史, 在宋代属于监察性质的官职。周葵曾担任的监察御史和殿中侍御史都是这类官职。 C. 致仕, 升官。周葵本想退休, 但被起用为泉州知府, 后又被封为大学士, 进入京城为官。 D. 赠, 呈帝为死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周葵死后加封为正奉大夫, 他的儿子也受到加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葵不畏权贵, 敢于直言进谏。在职两月, 多次上疏言事, 并指责宰相履职不力;当与高宗意见不同时, 他据理力争, 使高宗勃然大怒, 斥其为奇谈怪论。 B. 周葵勇于改革, 奏请革新科举。他担任礼部侍郎时, 希望改变考官媚从大臣, 选取献媚之句作为考题的现状, 能够录取精通经学古史之士, 废黜牵强附会, 投机取巧之。 C. 周葵体恤民生, 止息境内水患。担任太平州知州期间, 洪水冲毁河堤, 周葵令人全部修复;市河长期淤堵, �:χ莩�, 官民同心, 合力疏通, 终使百姓受益 D. 周葵推贤举士, 死后倍享哀荣。周葵向朝廷推荐了李浩、龚茂良等正直诚实之士人先后受到重用;去世之时, 皇帝非常哀痛, 后将他的儿子升为朝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鼎、张�?先问�, 须假之权, 奈何遽以小事形迹之? (2)比年主司迎合大臣意, 取经传语可谀者为问目, 学者竞逐时好。
[答案] 10.B 本题中, “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 葵奏:‘陛下劳心庶政, 日有咨 询, 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 此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 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把这段话代入文中, 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大概意思, 这段话是说“孝宗多次亲自写诏书问钱谷出入情况, 周葵上奏说:“陛下劳心各项政事, 每天都有咨询, 总是出乎人意。今天都是隐约讽喻之文和一些小事, 这一定有小人想乘机实现他们的私心, 不可以不加以调查。”周葵是指龙大渊、曾觌。孝宗为之改容”,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 如“孝宗”“钱谷”“葵”“陛下”“此”等, 然后根据“奏”断开一处, “奏”意思是“上奏”, 后面是上奏的内容, 故应在 “奏”后断开, 这就排除D项;再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 如“问”的宾语应是“钱谷出入”, 二者之间不可断开, 应在“出入”后断开, 这就排除A项;“微文细故”都是“皆”的宾语, 故不能拆开, 这就排除C项, 故选B项。 11.C C项, “致仕, 升官……”错误, “致仕”, 意为古代官员退休。故选C项。 12.A A项, “使高宗勃然大怒, 斥其为奇谈怪论”表述有误, 从文中来看, “高宗改容曰:‘此论甚奇’”, 意思是“高宗脸色缓和些说:‘这种言论很独特’”, 由此可知, 此处应理解为“高宗对其言论的赞许”, 并非“大怒”“斥为奇谈怪论”。故选A项。 13.(1)赵鼎、张浚愿意管理政事, 我必须给他们权力, 怎么就凭一些琐屑小事而怀疑他们呢? (2)近年之考官迎合大臣的心理, 把经传中可以献谀的语句用以出题, 学者们竞相追逐时好。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章内容, 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 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 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 第一句中, “任事”, 管理政事; “奈何”, 怎么; “行�!�, 怀疑。第二句中, “比”, 近来;经传语可谀者”, 定语后置句, 应为“可谀之经传语”, “学者”, 古今异义, 求学的人;
[参考译文] 周葵字立义, 常州宜兴人。周葵年少时努力学习, 其学籍从地方上的乡校迁到京师, 乡学、太学两学校的师生都传诵他的文章。宣和六年(1124), 考中进士甲科。周葵被调任徽州推官, 担任监察御史, 又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两个月, 他上奏的事情就多达三十章, 且列举出施行不当的事情共二十件, 指出宰相不称职。高宗脸色大变说:“赵鼎、张浚愿意管理政事, 我必须给他们权力, 怎么可以凭一些琐屑小事而怀疑他们呢?”周葵说:“陛下即位以来, 已任相十多人, 开始都极力委以重任, 最终由于不能被公众的议论容忍而免去他的职位, 大臣们也没有坚定的意志。假如陛下有过错, 尚且希望大臣们忠言指出, 可是大臣有过而议事者一指出, 就指斥为怀疑他们, 使他们有过而不加以改正, 而罪恶日深, 这不是保全他们的办法。”高宗脸色缓和些说:“这种言论很独特。”陈与义执政, 改任周葵为湖南提刑官, 秦桧死后, 周葵恢复直秘阁、绍兴府知府之职。周葵经过都城时, 皇上任命他为权礼部侍郎, 不久又兼任国子祭酒。周葵上奏说:“科举制是用以选拔士人的。近年之考官迎合大臣的心理, 把经传中可以献谀的语句用以出题, 学者们竞相追逐时好。希望诏令国学一同选择秋试考官, 精选精通经学、了解古史的士人, 把他们放在前几名, 把那些牵强附会、投机取巧的人加以废黜。”周葵被起用为抚州知州, 因为患�。噬细娜嗡峋傩斯�, 加直龙图阁、太平州知州。州内大水冲坏圩堤, 周葵令人全部修复, 共长一百二十里。邻郡的圩堤被淹没, 只有当涂仍丰收。市内护城河长久被堵, 雨天、晴天都�:χ莩�, 周葵下令城中百姓, 每家出一男子, 官府供应吃的, 全力疏通河水, 公私都得到便利。周葵被提升为集英殿修撰、敷文阁待制、婺州知州。孝宗即位。孝宗多次亲自写诏书问钱谷出入情况, 周葵上奏说:“陛下劳心各项政事, 每天都有咨询, 总是出乎人意。今天都是隐约讽喻之文和一些小事, 这一定有小人想乘机实现他们的私心, 不可以不加以调查。”周葵是指龙大渊、曾觌。孝宗为之改容。周葵曾请求召用侍从、台谏, 孝宗 说“:怎样能得到像你那样正直、诚实的人才呢。”于是周葵推荐了李浩、龚茂良, 孝宗认为他们都是佳士, 将依次重用。虞允文、陈康伯为宰相, 周葵立即请求退职, 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洞霄宫提举。周葵被起用任泉州知州, 被加上大学士之职退休。周葵闲居数年, 不让世事萦绕心中。淳熙元年(1174)正月, 周葵去世, 终年七十七岁。皇上听到后很是震惊, 深表哀悼, 追赠他为正奉大夫。后来让他的儿子入朝为官, 历任太傅之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