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宋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宋濂, 字景濂。幼英敏强记, 就学于闻人梦吉, 通《五经》, 复往从吴莱学。已, 游柳贯、黄溍之门, 两人皆亟逊濂, 自谓弗如。元至正中, 荐授翰林编修, 以亲老辞不行, 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 太祖召见濂, 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 除江南儒学提举, 命授太子经, 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 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 苟能遵行, 赏罚适中, 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 乞归�。嬗胩硬⒓永痛�。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 服除, 召还。四年, 迁国子司业, 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 谪安远知县, 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 帝征召四方儒士, 择其年少俊异者, 皆擢编修, 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年, 凡一言动, 皆讽以礼法, 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 召濂议五等封爵, 濂历据汉唐故事, 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 何书为要, 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 命濂讲析。讲毕, 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 则邪说不入, 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 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 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 陛下方开言路, 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 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 因呼濂字曰:“微景濂, 几误罪言者。”帝廷誉之。十三年, 长孙慎坐胡惟庸党, 帝欲置濂死, 皇后太子力救, 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 在朝, 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 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 四裔贡赋赏劳之仪, 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 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 卒于夔, 年七十二。正德中, 追谥文宪。超然客整理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居注, 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 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 文中指前者。超然客整理
        B.剖符, 指帝王进行封赏时, 将符节剖分为二, 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黄老, 即黄老学说, 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 因此得名, 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
        D.安置, 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 文中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 是“谪宦”的一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濂聪慧好学, 元代未曾入仕。他年少聪慧, 有很强的记忆力, 曾经跟从多人学习;他拒绝做官, 入山著书立说。
        B.宋濂为帝讲经, 阐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 谏太祖要赏罚适中;讲授《大学衍义》, 劝太祖用礼义教化百姓。
        C.宋濂敢于直言, 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 皇帝不应该治他的罪, 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D.宋濂文风醇厚, 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 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濂傅太子十余年, 凡一言动, 皆讽以礼法, 使归于道。(4分)
        (2)悉召廷臣诘责, 因呼濂字曰:“微景濂, 几误罪言者。”(4分)
        14.文中宋濂两次被贬, 各是什么原因?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D [解析]濂上笺谢, 并奉书太子, 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 召太子, 为语书意, 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11.A [解析]文中起居注是职官名。
        12.C [解析]原文是“恶可深罪”。
        13.(1)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十多年, 凡是太子的一言一行, 宋濂都要用礼法来劝谏, 使他回到正道。超然客整理
        【评分标准】4分。傅:做老师, 1分;讽以礼法:用礼法劝谏, 句式1分, “讽”1分;使(之)归于道:使他回到正道, 1分。意思对即可。
        (2)(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 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 差点错误地加罪上书言事的人了。”
        【评分标准】4分。悉:全部;诘责:责问, 质问;微:如果没有;罪:加罪, 治罪。意思对即可。
        14.①第一次被贬是因为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上奏不及时。②第二次被贬是因为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 宋濂被牵连。
        【评分标准】3分。答对一点得1分, 两点得3分, 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宋濂, 字景濂。幼时聪敏记忆力强, 跟随闻人梦吉学习, 精通《五经》, 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 又在柳贯、黄溍门下游学, 他们两人都非常推崇宋濂, 自认为不如他。元代至正年间, 因举荐被授为翰林编修, 以父母年老为由推辞不就, 到龙门山著书。十余年后, 太祖召见宋濂, 聘请他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 被授为江南儒学提举, 奉命为太子讲经, 不久改任起居注。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 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 如果能够遵照施行, 赏罚公正适中, 天下便可平定!”乙巳三月, 宋濂请求返乡探亲, 太祖及太子都对他备加慰劳、赏赐。宋濂上书谢恩, 并致信太子, 用进德修业来勉励他。太祖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传召太子,将信中内容告诉他, 还亲自赐信褒奖宋濂, 并令太子写信答谢。不久宋濂便因父亲去世服丧守制, 守丧期满, 奉诏返京。四年, 升为国子司业, 因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上奏不及时而获罪, 被贬为安远知县, 旋即被召回任礼部主事。第二年升为赞善大夫。这时, 太祖征召四方儒士, 选择其中一些年轻有才的, 提升为编修, 任命宋濂为老师。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十多年, 凡是太子的一言一行, 宋濂都要用礼法来劝谏, 使他回到正道。太祖剖符封赏功臣, 征召宋濂商议封赏五等爵位, 宋濂引鉴汉、唐前例, 选择其适用部分奏报皇上。太祖曾经向宋濂询问帝王之学, 哪些书最值得看, 宋濂推荐《大学衍义》。太祖挑出《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学中的一段, 让宋濂讲析。宋濂讲完, 接着说:
        “国君如果能用仁义来治理民心, 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 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太祖大怒, 询问廷臣, 有的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是诽谤、违法。”太祖问宋濂, 宋濂回答:“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 陛下现在刚刚敞开言路, 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 太祖翻阅茹太素的奏章, 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 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 差点错误地加罪上书言事的人了。”太祖当场称赞他。洪武十三年, 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 太祖要将宋濂处死, 皇后和太子全力相救, 才将他贬谪到茂州。宋濂文风淳厚, 在朝时, 凡郊社宗庙、山川百神的典礼, 朝会宴享、律历衣冠的制度, 四裔贡赋、赏劳的礼仪, 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的文辞, 都委托给宋濂。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各地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第二年, 宋濂在夔州去世, 终年七十二岁。正德年间, 又追封谥号文宪。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杨慎传》《明史·王翱传》
        《明史·李默传》《明史·麻贵传》
        《明史·黄道周传》(二)《明史·王仪传》
        《明史·王英传》《明史·吴执御传》
        《明史·夏嘉遇传》《明史·戚继光传》(二)
        《明史·林瀚传》《明史·章纶传》
        《明史·丰熙传》《明史·石璞传》(二)
        《明史·刘炜传》《明史·张钦传》(二)
        《明史·郭正域传》《明史·危素传》(二)
        《明史·杨士奇传》(二)《明史·崔景荣传》
        《明史·汤鼐传》《明史·宋濂传》(二)
        《明史·马自强传》《明史·周广传》
        《明史·梅之焕传》(二)《明史·郭登传》
        《明史·张养蒙传》《明史·罗亨信传》(二)
        《明史·黄宗明传》《明史·孙交传》
        《明史·丘�!⒗钤洞�《明史·张淳传》(三)
        《明史·韩邦奇传》(三)《明史·张钦传》
        《明史·彭伦传》《明史·韩观传》
        《明史·刘玉传》《明史·陆炳传》(三)
        《明史·刘基传》(四)《明史·叶向高传》(二)
        《明史·蒋允仪传》《明史·王叔英传》
        《明史·王思传》《明史·刘一燝传》
        《明史·吴履传》(二)《明史·吴履传》
        《明史·陈泰传》(二)《明史·杨循吉传》
        《明史·曹雄传》《明史·朱英传》(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