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曾巩《送蔡元振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
        阅读下文, 完成下列小题。
        送蔡元振序
        曾 巩
        ①古之州从事, 皆自辟士, 士择所从, 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 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 皆命于朝, 非惟守不得择士, 士亦不得择所从, 宾主(   )尽相得(  )!如不得其志, 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 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 从事举其政, 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 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 则为立异, 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 职也, 不惟其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 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 守不自任其责, 己亦莫之任也, 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 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虽然, 迹其所以然, 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 亦势然也。
        ②今四方之从事, 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 视其政之缺, 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 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 为公卿大夫士于朝, 不尔者其几邪!
        ③临川蔡君, 从事于�。际云湮�。汀诚为州治也, 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 人皆观君也。无激也, 无同也, 惟其义而已矣, 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 一于是而已矣, 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欤? 其行也, 来求吾文, 故序以送之。
        【注释】①从事:州郡长官之僚属。 ②义:同“宜”, 适宜。 ③懋:勤奋。
        22. 填入第①段括号恰当的一项是
        A. 岂……哉            B. 况……乎            C. 其……邪            D. 庸……乎
        23. 下列对第①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古今对比手法, 突出当今“从事”不自主的处境。
        B. “议者”所持之论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原其势”。
        C. “从事”举政是其职责所在, 无所谓“立异”“侵官”。
        D. 以连续的追问, 强调“从事”应该欢喜地承担责任。
        24. 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在第①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 请做简要分析。
        25. 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做“从事”尚且如此, 担任朝廷要职后会更不堪。
        B. 担任公卿大夫者也如“从事”一般不以政事为务。
        C. 做“从事”与公卿大夫, 都应该主动担负其责任。
        D. 担任公卿大夫于朝, 承担着高于“从事”的职责。
        26. 本文对时弊的针砭非常尖锐, 语言表达上却体现出“平和”特征,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22. A   
        23. D   
        24. 第①段通过古今对比论述“从事”参与一州一郡的政事是其应尽的职责, 不能够惟上是从。第②段在第①段论述的基础上, 阐述当今从事们不能自任其责的现状:要么惟太守是从, 要么空发牢骚。并进一步提出甚至是在朝堂之上的官员也是如此, 从而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朝执政者。   
        25. B   
        26. 本文批评了宋朝官吏不能勇于任事、尽职尽责的风气, 以及从事与州守不能相融相洽的弊端, 针砭时弊, 态度尖锐。但作者在表达过程力求平和, 如文章多用虚词调节语气, 起到舒缓情感作用;再如在关键处多用反问句, 如“可乎不可也”“其孰为立异耶”, 均比单纯的从正面用肯定语气来表达更舒缓;另外, 用语委婉, 如“不尔者其几邪”, 在含蓄的表达中包含着对当朝吏治的鲜明批判态度。
         
        参考译文:
        古代的州从事, 都是由州太守自己聘请读书人担任, 读书人也可以自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 所以上下级关系是很融洽的。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 离开他的上司也是可以的。现在的州从事, 全部由朝廷任命, 不仅太守不能选择读书人, 读书人也不能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 上下级之间怎么能相处融洽呢!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 也不能立即离开。因此太守把地方治理好了, 从事就无事可干;如果太守治理得不好, 从事只得把政事掌管起来, 这也是形势所迫�。ú坏貌唬┱庋�。好发议论的人不推究这种形势, 认为一州的政事应当由太守一人作出决定;如果从事把政事掌管起来, 那就是另立政治标准, 侵犯长官的权限。唉!从事对本州的政事表示赞成或反对, 这是他的职责, 不应该只是附和太守所赞同的意见。那么, 放弃自己的正确意见, 而只求与太守的意见保持一致, 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一州没有治理好, 太守不承担自己的责任, (而这个作从事的), 自己也不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 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那么, 从事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 这怎么是另立政治标准呢?这又怎么是侵犯长官权限呢?(可见), 好发议论的人并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啊。虽然如此, 推究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难道是做从事的读书人喜欢多揽事吗!所以说, 这也是形势所迫, 不得不这样啊。
        现在全国各地的从事, 只知道对上司的意见随声附和的人实在太多了。幸而有个有才干的从事, 看到当地政事上的漏洞, 也不过在家里叹气, 在路上发牢骚罢了, 他那种轻慢超脱的样子, 根本就没把政事当自己的事。(如果)与这种态度相反, 就会激化与上司的矛盾。而激化矛盾, 又有什么用呢?要想找一个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实在太少了。在地方上当从事是这样, 在朝廷上当公卿士丈夫的人, 不这样的又有几个呢!
        临川蔡元振君, 到汀州去作从事, 开始尝试着进行政事活动。汀州如果被太守治理得好, 蔡君就可以合抱两手闲坐无事了;如果治理得不好, 人们就看蔡君你的了。你既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 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 凡事只要做得适合分寸就好, 这是蔡君你的责任啊。如果将来有一天到朝廷上做官, 全都照这样办就行了, 这也是蔡君你的责任啊。你怎么能不自勤自勉呢?蔡君临行前, 来求我写一篇文章, 所以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他。
         



        相关文言文练习
        《墨池记》《墨池记》(二)
        曾巩《学舍记》《送李材叔知柳州》
        曾巩《唐论》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邪正辨》曾巩《洪渥传》
        曾巩《书魏郑公传后》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曾巩《与孙司封书》曾巩《筠州学记》
        曾巩《谢杜相公书》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
        曾巩《南轩记》曾巩《醒心亭记》
        曾巩《菜园院佛殿记》曾巩《刑赏论》
        曾巩《戚元鲁墓志铭》《陈公神道碑铭》
        《越州鉴湖图》序曾巩《秃秃记》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汉董永》(二)《三峡》阅读及答案(一)
        《淳于髡献鹄》《曹刿论战》(一)
        《后汉书·陈蕃传》《吴与弼, 字子传》
        《王及善》《陈太丘与友期》(一)
        《赛跑定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书林纪事之《文征明习字》鹤林玉露之《张无垢勤学》
        《程门立雪》《明史·张溥传》
        《学弈》《李生论善学者》
        《虽有嘉肴》(一)《幼时记趣》(一)
        《隆中对》《出师表》比较(一)《雪竹轩记》
        《刻舟求�!贰吨H寺蚵摹繁冉�《马说》《千里之马》比较
        《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小石潭记》(一)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