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后汉书·王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王常字颜卿, 颍川舞阳人也。王莽末, 为弟报仇, 亡命江夏。久之, 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 聚众数万人, 以常为偏裨, 攻傍县。后与成丹、张卬áng别入南郡蓝口, 号下江兵。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 大破之, 遂北至宜秋。
        是时, 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 各欲解去。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 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 曰:“愿见下江一贤将, 议大事。”成丹、张卬共推遣�!2�, 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 曰:“王莽篡弑, 残虐天下, 百姓思汉, 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 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 辅成大功。”�;�, 具为丹、卬言之。丹、卬负其众, 皆曰:“大丈夫既起, 当各自为主, 何故受人制乎?”常心独归汉, 乃稍晓说其将帅曰:“往者成、哀衰微无嗣, 故王莽得承间篡位。既有天下, 而政令苛酷, 积失百姓之心。举大事, 必当下顺民心, 上合天意, 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 触情恣欲, 虽得天下, 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 尚至夷覆, 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 灭亡之道也。”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 然素敬常, 乃皆谢曰:“无王将军, 吾属几陷于不义。愿敬受教。”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
        及诸将议立宗室, 唯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 而朱鲔wěi、张卬等不听, 欲立更始。及更始立, 以常为廷尉、大将军, 封知命侯。
        更始败, 建武二年夏, 常将妻子诣洛阳, 肉袒自归。光武见常甚欢, 劳之曰:“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厄, 何日忘之。莫往莫来, 岂违平生之言乎?”常顿首谢曰:“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帝笑曰:“吾与廷尉戏耳。吾见廷尉, 不忧南方矣。”特加赏赐, 拜为左曹, 封山�:�。
        十二年, 薨于屯所, 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 有删改)
        参考译文:
        王常字颜卿, 是颍川郡舞阳人。王莽末年, 替弟弟报仇, 逃亡到江夏。不久, 和王凤、王匡等人在云杜绿林起兵, 聚集了几万人, 用王常为将佐, 攻打云杜附近各县。后来和成丹、张卬另领兵进驻南郡蓝口, 号称下江兵。(王常他们)率领部队在上唐与荆州刺史激战, 大败刑州守军, 接着向北攻到宜秋。
        这时, (刘伯升等率领的)汉军和(王匡等率领的)新市兵、(陈牧等率领的)平林兵都在小长安被打败, 各路人马准备解散离开。刘伯升听说下江军在宜秋, 立即和光武帝以及李通一起到王常的军营拜访, 说:“希望见下江一位贤将, 一起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同推举王�!A醪酵醭�, 用联合的好处来劝说王�!M醭;腥淮笪�, 说:“王莽篡夺政权, 杀了皇帝, 残害虐待天下百姓, 百姓思念汉朝, 所以豪杰一起起义。现在刘氏又兴盛起来, 就是真正的君主。我确实想为汉朝献身付出, 辅助(刘氏)成就大功业。王�;乩春�, 详细地向成丹、张卬说明了情况。成丹、张卬倚仗自己的部队人多, 都说:“大丈夫已经起义, 应该各自做主, 为什么要受别人制约呢?”王常一心只想归顺汉朝, 就慢慢说服下江军的将帅说:“以前成帝、哀帝衰微没有后代, 所以王莽能够趁机篡位。(王莽)拥有天下后, 政令苛刻严酷, 时问久了就失去了民心。做大事, 应当要下顺应民心, 上符合天意, 功业才可以成就。如果依仗强大勇猛, 放纵情感欲望, 即使得到了天下, 一定会再失去它。凭秦朝、项羽的力量, 尚且被消灭, 何况现在我们这些在民间聚集的平民呢?(如果)按照这种做法行事, 是走向灭亡的道路啊。”下江的各位将领虽然倔强缺少见识, 然而一向尊敬王常, 于是都感激地说:“(如果)没有王将军, 我们这些人差一点陷入不义(的境地)。愿恭敬地接受教诲。”(王常)立即带领军队和汉军及新市兵、平林兵会合。
        等到众将领商议确立王室的时候, 只有王�:湍涎舻氖看蠓蛲南胗盗⒘醪�, 然而朱鲔、张卬等人不听从, 想拥立更始帝。等到更始帝登基, 任命王常担任廷尉、大将军, 封知命侯。
        更始帝战败, 建武二年夏天, 王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到洛阳去, 裸露上身自行归降。光武帝见到王�:芨咝�, 慰劳他说:“王廷尉很辛苦。(我)常常想起从前(我们)一起经历艰难困苦, 没有哪一天能忘记。后来一直没有来往, 怎么违背了往常(辅佐真主的)话呢?”王�?耐沸蛔锼�:“更始帝不嫌弃我这个臣子, 任命我担任南州长官。赤眉军攻入长安打败更始帝的部队, (我)灰心失望, 以为天下又失去了纲常法纪。听说陛下在河北登基, (我)心明眼亮。今天能够在朝廷里见到陛下, 即使死了也没有留下遗憾了。”光武帝笑着说:“我和廷尉开玩笑罢了。我见到了廷尉, 不担忧南方了。”(光武帝)特地加以赏赐, 授以(王常)左曹这一官职, 封为山�:�。
        光武十二年, (王常)在驻军的地方去世, 谥号叫节侯。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B.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C.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J恨/
        D.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答:C (“愚臣”是“不量”的宾语, “任以南州”的主语是更始帝, 所以应断在“愚臣”后。“河北”是“即位”的地点, 作宾语;“心开目明”的主语是“愚臣”, 所以应断在“河北”的后面。原文标点为:“更始不量愚臣, 任以南州。赤眉之难, 丧心失望, 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 心开目明, 今得见阙庭, 死无遗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名号, 如建武;也可用于称呼皇帝, 如更始。
        B.肉袒指脱去上衣, 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之意。
        C.顿首此处意为磕头。古时也常用于书、表、奏等文章的结尾, 表示敬意。
        D.薨在唐代以前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 后来也用以指皇帝、太后之死。
        答:D (皇帝之死称“崩”不称“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常与王凤、王匡等起兵, 大破荆州牧。王常他们起兵后攻打云杜附近各县, 号称下江兵, 后来又大败荆州官兵, 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影响。
        B.王常希望辅助汉朝, 成就功业。王常听了伯升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 便向成丹、张卬说明, 但成丹、张卬不同意, 认为应该各自做主。
        C.王常素有威望, 以理服人。王常想归顺汉朝, 便把归顺的道理对将士们陈述, 最终他促成了下江兵和汉军、新市军等联合抗击王莽。
        D.王常一心为汉, 备受重用。他在更始帝时拜将封侯, 更始帝兵败后投靠光武帝, 光武帝虽对他有所不满, 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
        答:D (“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的说法不正确。原文中, 光武帝提到两人关系时带有责备王常的语意, 他重用王常有“不忧南方”的考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莽篡弑, 残虐天下, 百姓思汉, 故豪杰并起。
        答:王莽篡夺政权, 杀了皇帝, 残害虐待天下百姓, 百姓思念汉朝, 所以豪杰一起起义。(译出大意给2分;“篡弑”“残虐”“并起”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其中, “篡弑”是弑君篡位;“残虐”是残害虐待;“并起”是一起起义的意思。)
        (2)以秦、项之势, 尚至夷覆, 况今布衣相聚草泽?
        答:凭秦朝、项羽的力量, 尚且被消灭, 何况现在我们这些在民间聚集的平民呢?(译出大意给2分;“夷覆”“布衣”“草泽”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其中, “夷覆”是灭亡, 这里是被消灭的意思;“布衣”指的是普通百姓;“草泽”指民众中间。)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后汉书·逸民列传》
        《后汉书·陈蕃传》《后汉书·桓谭传》
        《后汉书·樊英传》《后汉书·盖勋传》
        《渤海鲍宣妻者》《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
        《后汉书·何敞传》《后汉书·梁统列传》
        《后汉书·孔奋传》《后汉书·王丹传》
        《后汉书·徐稚传》《后汉书·孔僖传》
        《后汉书·左雄传》《后汉书·李通列传》
        《后汉书·李云传》《后汉书·马援传》
        《后汉书·冯鲂传》《后汉书·阴兴传》
        《后汉书·刘般传》《后汉书·张鲁传》
        《后汉书·孙程传》《后汉书·朱祐传》
        《北齐书·斛律光传》曾国藩《谕纪泽纪鸿》
        《汉书·盖宽饶传》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
        《明史·杨廷麟传》《清史稿·黄宗羲传》
        苏洵《仲兄字文甫说》《明史·廖永忠传》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晋书·郭舒传》
        《范文正公文集》序《三国志·蒋济传》
        《明史·蓝玉传》《新唐书·许孟容传》
        《后汉书·左雄传》李梦阳《邵道人传》
        沈德潜《游虞山记》《宋史·谢瞻传》
        《金史·张中彦传》《宋史·孙固传》
        《新唐书·郭子仪传》《史记·韩长孺列传》
        《北齐书·崔暹传》沈复《浪游记快》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