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各题。 苏秦之弟曰代, 代弟苏厉, 见兄捭闺七国遂志, 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 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 乃望燕, 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 欲袭苏秦故事。阅:“臣, 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 鄙人不敏, 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 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 观王之群臣下吏, 王, 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 不欲闻其善, 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 燕之仇雠也;楚、魏者, 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 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 此则计之过, 无以闻者, 非忠臣也。”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 长城足以为塞, 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 虽有清济, 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 虽有长城, 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 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宝珠玉帛以事左右, 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燕相子之与苏代婚, 而欲得燕权, 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 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苏代过魏, 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 宋善待之。齐伐宋, 宋急, 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 曰:“先人尝有德苏氏, 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 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 复善待之, 与谋伐齐。竞破齐, 湣王出走。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 或从或不, 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 名显诸侯。 (选自《史记·苏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 B.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 C.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 D.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衡, 即纵横, 合纵与连横。本文中苏氏兄弟的纵横之术指的是合纵之术。 B.鄙人, 是一种谦辞, 对人称自己, 不能用于指称他人;也指地位低下的人。 C.长城, 秦统一后开始大规模地修建, 把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 绵延万里。 D.质子, 即“以人为质”, 诸侯国之问常以王子为质, 来对双方关系加以约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代受兄影响, 志向远大。看到兄长实现了自己的志向, 苏代也发奋学习纵横之术, 他最先求见的是燕王, 并进行了游说。 B.苏代尽心竭力, 助燕灭齐。苏代指出了燕王的过失, 认为燕王听得进意见, 真心诚意想要助力燕王灭掉齐国, 成就一番霸业。 C.苏代富有谋略, 善于进谏。苏代劝谏燕王不要以“质子”为羞耻, 结果燕王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做人质, 还派苏代去侍奉公子。 D.苏代终受重用, 实现抱负。燕昭王召回苏代, 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 齐国战败。苏代还联络各国合纵, 声名远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自虑之, 此则计之过, 无以闻者, 非忠臣也。 (2)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 或从或不, 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14.苏代是在什么情况下求见燕王哙并进行游说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A 11.B 12.C 13.(1)大王自己想一想, 这是策略上的失误, 不让这种失误使您听到的人, 就不是忠臣。 (2)像苏秦在世时一样,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联盟, 诸侯国有的加人了联盟, 有的没加人, 各国从此都尊崇苏氏兄弟所倡导的合纵联盟。 14.齐国知道了燕国破坏齐国的秘密, 就恼恨燕国, 燕王很害怕。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子大概意思是: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 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 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 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 因此苏代就再不敢回到燕国, 最后归附了齐国。 “专任”与“子之”是动宾关系,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BD;“入”与“燕”也是动宾关系, 中间不能断开, 而且“终归齐”的主语省略的是“苏代”, “入燕”后断开, 排除C。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也指地位低下的人”错, 这里“鄙人”是学识浅陋的人, 不是地位低下的人。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结果燕王……还派苏代去侍奉公子”说法错误, “派苏代去侍奉公子”的人是“子之”, 不是“燕王”。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能力。 (1)虑, 考虑;计, 计谋、策略;闻, 使动, 使……闻;此则计之过, 判断句, 这是策略上的失误;非忠臣也, 判断句, 就不是忠臣。 (2)从, 合纵;或, 有的;不, 通“否”;宗, 尊崇。 参考译文: 苏秦的弟弟叫苏代, 苏代的弟弟叫苏厉, 他们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 实现了志向, 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已经因为反间计而死, 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出来。齐国听到这些秘密, 就恼恨燕国, 燕王很害怕。苏代就去拜见燕王哙, 想要承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昌“我, 是东周学识浅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 我很愚笨, 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赵国邯郸, 看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不同, 我暗地里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之心。等到了燕国朝廷, 看到大王的大臣和一般官吏, 才知道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凭什么认为我是贤明的国君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 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 请允许我列举一下大王的过失。齐国和赵国, 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 是燕国的后援国家。如今, 大王却帮着仇敌去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 这对燕国是没有好处的。大王自己想一想, 这是策略上的失误, 不让这种失误使您听到的人, 就不是忠臣。”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可以用来固守, 长城足以作为要塞, 果真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 即使有清济, 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已经疲劳因乏, 即使有长城, 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骄横的国君只贪图眼前的利益, 亡国的臣子一定贪婪。大王如果能够不把侄儿、弟弟做人质作为羞耻, 用宝珠、美玉、布帛去贿略齐王的亲信, 那么, 就可以灭掉齐国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您而可以从天那里接受意旨(灭掉齐国了)。”燕国就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当人质。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 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 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质的那位公子。齐王派遣苏代回复燕国, 燕王哙问道。“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 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 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 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 因此苏代就再不敢回到燕国, 最后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待他。苏代经过魏国, 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后来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 宋王友好地对待他。齐国攻打宋国, 宋国危急, 苏代就写了一封信给燕昭王。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很好, 说。“先王曾对苏家有恩德, 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国, 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 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 又很友好地对待他, 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终于打败了齐国, 迫使齐语王逃离齐国。像苏秦在世时一样,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联盟, 诸侯国有的加入了联盟, 有的没加入, 各国从此都尊崇苏氏兄弟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寿终正寝, 他们的名声在各诸侯国显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