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白居易《与元九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白居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5-8题。
        与元九书(节�。�
        白居易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 凡枉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 或辱序, 或辱书, 冠于卷首, 皆所以古今歌诗之义, 且自叙为文因缘, 与年月之远近也。仆既受足下诗, 又谕足下此意, 常欲承答来旨, 粗论歌诗大端, 并自述为文之意, 总为一书, 致足下前。累岁已来, 牵故少暇, 间有容隙, 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 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 卒不能成就其志, 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 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 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 忽如会面, 心所者, 便欲快言, 往往自疑, 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 遂追就前志, 勉为此书, 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 尚矣, 三才各有文。天之文, 三光首之;地之文, 五材首之;人之文, 《六经》首之。就《六经》言, 《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上自圣贤, 下至愚騃, 及豚鱼, 幽及鬼神, 群分而气同, 形异而情一, 未有声入而不应, 情交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 因其言, 经之以六义;缘其声, 纬之以五音。于是乎孕大含深, 贯微洞密, 上下通而一气泰, 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 垂拱而理者, 揭此以为大柄, 决此以为大宝也。
        洎周衰秦兴, 采诗官废, 上不以诗补察时政, 下不以歌泄导人情。用至于谄成之风动, 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矣。“余霞散成绮, 澄江净如练”, “归花先委露, 别叶乍辞风”之什, 丽则丽矣, 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唐兴二百年, 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 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 鲍防《感兴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 世称李、杜。李之作, 才矣奇矣, 人不逮矣, 索其风雅比兴, 十无一焉。杜诗最多, 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 覙缕格律, 尽尽善, 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之句, 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 况不逮杜者乎?
        (选自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 有删改)
        【注】①刓:磨平, 被削弱。 ②覙缕:愿意为“详尽地查看”, 这里指“纯熟地运用”。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皆所以古今歌诗之义     陈:陈述                              
        B. 心所者                 蓄:积存
        C. 及豚鱼                 微:小
        D. 尽尽善                 工:擅长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在信的开头, 白居易陈述了自己久未回复元九的原因以及写这封信的目的。
        B. 白居易认为天、地、人皆各有其文, 并将具有抒情性的《诗经》看作六经之首。
        C. 信中引用“余霞散成绮”等若干诗句, 意在赞美这些诗作缘情而发, 用语新奇。
        D. 白居易认为李白合乎“风雅比兴”的作品不多, 推崇杜甫的《新安吏》等名篇。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 遂追就前志, 勉为此书, 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于是乎孕大含深, 贯微洞密, 上下通而一气泰, 忧乐合而百志熙。(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主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D    (“工”应解释为“精巧, 精致”)
        6.C.  (信中引用“余霞散成绮”意在批评六朝以来绮靡颓废的文风)
        7.(1)没过多久, 我心里郁结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 于是追想起此前的心愿, 勉力地写了这封信, 希望有幸让您试着为我用心看一看。(“愤悱”、“志”、“勉”、“省”各1分, 句子顺畅1分)
        (2)这样一来, 其中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 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 上下沟通而使气息顺畅, 人们忧乐相同而心意和悦。(“孕”、“洞”、“通”、“熙”各1分, 句子顺畅1分)
        8.认为诗歌应感化人心, 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 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 肯定对格律的遵循。(每点1分, 共4分)
         
         
         
        【参考译文】
        自从足下被贬到江陵府到现在, 你赠送和酬答我的诗已近一百首了。每逢寄诗来, 你还不辞辛苦, 有时作序, 有时写信, 都冠在卷头。这都是用来阐述古今诗歌的意义, 并且说明自己做文章的缘由和年月的先后的。我既然接受了你的诗, 又理解了你这番意图, 也就常常想要回答来信, 概略地谈谈诗歌的基本道理, 并陈述自己做文章的意图, 总起来写一封信, 送到足下面前。但是, 几年以来, 为事故拖累, 很少空睱。偶然有了空闲, 有时想做这件事, 又想到我所说的并没有超出足下的见解, 所以有好几次都是铺开信纸又做罢了的。最终没能实现过去的心愿, 直到如今。
        现在被贬调到浔阳任职, 除去起居饮食之外, 没有别的事可做, 于是就浏览你到通州去时留下的二十六轴新旧文章, 开卷阅读领会其中的含意, 真好象和你会面谈心一样。我长时蓄积于内心的想法, 便想一吐为快, 恍恍惚惚感觉你还在面前, 竟忘记了你是在遥远的通州。没过多久, 我心里郁结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 于是追想起此前的心愿, 勉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有幸让您试着为我用心看一看。
        所谓文, 起源真是太久远了。三才都有自己的文:上天的文, 以三光为首;大地的文, 以五材为首;人间的文, 以六经为首。就拿六经来说, 《诗经》又是为首的。为什么呢?因为圣人就是用诗感化人心, 而使天下和平的。上自圣贤, 下至愚人, 微小如豚鱼, 幽隐如鬼神, 种类有别而气质相同, 形体各异而感情一致。接受声音的刺激而不产生反响, 接触到情感的影响而内心不感应, 这样的事是没有的。圣人懂得这个道理, 就根据言语的状况, 把它纳入六义, 按照声音的形态, 把它镕入五音, 使之合于规范。这样一来, 其中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 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 上下沟通而使气息顺畅, 人们忧乐相同而心意和悦。三皇五帝所以按正确的道理去办事, 垂衣拱手就把国家治理很好, 原因就在于掌握了诗的义和音, 把这作为主要的权衡标准;也辨明了诗的义和言, 把这作为主要的法宝。
        到了东周衰落秦国兴起的时候, 采诗之官就废除了。天子不以采诗观风的办法补救并考察政事的缺失, 平民也不以诗歌宣泄疏导自己的感情。于是颂扬成绩的风气兴起来, 补救政事缺失的道理遭到破坏。这时候, 六义就不完整了。“余霞散成绮, 澄江净如练”, “归花先委露, 别叶乍辞风”这类篇章, 辞确实华丽, 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竟是什么。因此, 我说这些诗仅仅是玩弄风雪花草罢了。这时候, 六义就完全消失了。大唐已经兴盛两百年了, 其间的诗人不可胜数。值得一提的, 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 鲍防有《感兴诗》十五首。还有诗中的豪杰, 世人把他们并称称为“李杜”。李白的作品, 才华出群, 不同凡响, 普通人没办法与之相比!但是, 合乎风雅比兴的, 在十首之中连一首也不具备。杜甫的作品最多, 可以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多首。至于贯通古今, 格律运用纯熟, 做到了尽善尽美, 又超过了李白。但是举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这样的篇章,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 也不过三四十首。杜甫尚且如此, 何况不如杜甫的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白居易《李陵论》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太湖石记》白居易《养竹记》
        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白居易《与元九书》
        《金石录》后序《三国志·司马朗传》
        《新唐书·王珪传》《歧路亡羊》
        《桃花源记》(二)元好问《市隐斋记》
        《宋史·郭浩传》《南史·张稷传》
        陈玄祐《离魂记》《北史·源贺传》
        《汉书·张安世传》《清史稿·盖方泌传》
        《明史·王恕传》《曹公有马鞍在库》
        《宋史·侯可传》《旧唐书·唐临传》
        《游爱莲亭记》《明史·唐顺之传》(二)
        《南唐书·常梦锡传》《史记·管晏列传》
        《晋书·刘殷传》《王粲字仲宣》
        韩愈《马说》(二)《新唐书·马周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