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葛洪《匡衡凿壁借光》阅读练习及答案
        葛洪
        27.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①字稚圭(guī), 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问衡, 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 给以书, 遂成大学⑤。衡能说《诗》,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匡说《诗》, 解人颐⑥。”鼎, 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⑦。”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③大姓:大户。④文不识:姓文, 名不识。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⑥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⑦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文言知识]
            说“穷”。“穷”是个多义词。一、指“困窘”。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 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二、指“尽”、“极”。上文“穷矣”, 意为没什么可说了。成语有“无穷无尽”, 其中“穷”与“尽”为同义。三、指“贫困”。四、指“寻求到尽头”。《桃花源记》:“欲穷其林。”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邑    ②怪    ③资
        2.翻译:①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②时人畏服之如是
        ③衡从之与语质疑
        3.理解:“邑人挫服倒屐而去”中“倒屐而去”是用来形容“邑人”什么的?
         
         
        答案:
         
        27.匡衡凿壁借光
        1.①当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  2.①匡衡便给他做雇工而不求报酬;②当时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论理并追问。 3.临走时的狼狈相。
         
        译文:
            匡衡字稚圭, 勤奋好学, 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 光线却照不到他家, 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 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 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 问他, 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 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 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 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 能解除人们的疑问。”“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 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 匡衡前去听讲, 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 这个人辩论不过, 对他十分佩服, 倒穿着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 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 不再返回。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吕端传》《明史·熊廷弼传》
        《爱莲说》《芙蕖》《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
        《唐雎不辱使命》《丞相牛公应举》
        《愚公移山》《墨池记》
        《明史·刘基传》(二)《六一居士传》
        《司马穰苴列传》《西湖七月半》
        韩愈《马说》《桃花源记》
        《爱莲说》(四)《大道之行也》
        谢肇淛《五杂俎》《后汉书·樊英传》
        《湖南文征》序《梁书·范云传》
        《诸葛亮传略》《千轴不如一书》
        《宋史·王鼎传》《鸿门宴》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