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王士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 | 周书 王士良, 字君明, 其先太原晋阳人也, 后因晋乱, 避地凉州。魏太武平沮渠氏, 曾祖景仁归魏, 为敦煌镇将。祖公礼, 平城镇司马, 因家于代。父延, 兰陵郡守。士良少修谨, 不妄交游。孝庄末, 尔朱仲远启为府参军事。历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 封石门县男。后与纥豆陵步藩交战, 军败, 为藩所禽, 遂居河右。行台纥豆陵伊利钦其才, 擢授右丞, 妻以孙女。士良既为姻好, 便得尽言, 遂晓以祸福, 伊利等即归附。朝廷嘉之, 进爵晋阳县子, 寻进爵琅王牙县侯, 授太中大夫、右将军, 出为殷州车骑府司马。东魏徙邺之后, 置京畿府, 专典兵马。时齐文襄为大都督, 以士良为司马, 领外兵参军。
寻迁长史, 加安西将军, 徙封符垒县侯。齐文宣即位, 入为给事黄门侍郎, 领中书舍人, 仍总知并州兵马事。俄除骠骑将军、尚书吏部郎中。未几, 入为侍中, 转殿中尚书。顷之, 复为侍中、吏部尚书。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乃许之。因此卧疾历年, 文宣每自临视。疾愈, 除沧州刺史。孝昭即位, 遣三道使搜扬人物。士良与尚书令王高�!⑻G浯薨悍中锌す�, 但有一介之善者, 无不以闻。及武成帝初, 除太子少傅、少师, 复除侍中, 转太常卿, 寻加开府仪同三司, 出为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北周保定四年, 宇文护联突厥伐北齐, 权景宣以兵围豫州, 士良举城降。授大将军、小司徒, 赐爵广昌郡公。寻除荆州总管, 行荆州刺史, 复入为小司徒, 俄除鄜州史。士良去乡既久, 得临本乡, 耆老故人犹有存者, 远近成以为荣。加授上大将军, 以老病乞骸骨, 优诏许之。开皇元年卒, 时年八十二。
(节选自《周书•王士良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
B.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
C.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
D.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 指有身份的古人在成年时, 在本名之外另外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B.河右, 泛指黄河以东地区, 与“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的“河东”所指相同。
C.京畿, 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唐代有京畿道, 宋代有京畿路, 如今指北京及周边地区。
D.乞骸骨,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与之类似的词还有“乞身”“请骸骨”“致仕”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士良出身官宦, 从小行事谨慎。他的曾祖父曾任武将, 祖父为官时举家迁居代郡,
父亲曾任地方行政长官;他少时就行事谨慎, 不胡乱结交朋友;
B.王士良审时度势, 劝谏敌军首领。他与纥豆陵步藩交战时被擒, 才华受到敌军首领赏
识, 被授官赐婚, 后来他晓以利害, 成功说服敌军首领归附朝廷。
C.王士良双亲早逝, 侍奉继母至孝。继母去世后, 他为继母守孝, 多次上书谢绝齐文宣
帝的征召, 他还因守丧哀伤过度长期卧病在床, 皇帝亲白探望他。
D.王士良忠心事主, 行事认真细致。孝昭帝即位后重视选拔人才, 王士良受到皇帝的委
派, 和同僚到民间为皇帝悉心访求人才, 还被派到地方担任长官。
13.把下列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良与尚书令王高�!⑻G浯薨悍中锌す�, 但有一介之善者, 无不以闻。(5分)
(2)士良去乡既久, 得临本乡, 耆老故人犹有存者, 远近咸以为荣。(5分)
[答案]
10.D(该断句题注意以下几点:“事”为“侍奉”之意, 王世良侍奉继母梁氏, 应在“事”前断开, 排除A项;“再三不许”的主语是文宣帝, 且与后文“乃许之”相照应, 因而“再三”前应断开, 排除B项;“见其毁瘠”的主语是“文宣”, 因而在“文宣”前断开, 排除C项。)
11.B(河右, 河西的别称, 古代泛指黄河以西的地区。)
12.D(“孝昭帝即位后……还被派到地方担任长官”, 张冠李戴, 从后文“及武成帝初, ……出为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可知, 王士良出京担任地方官是在武成帝初年。)
13.(1)王士良同尚书令王高�!⑻G浯揸姆直鸬降胤剑ㄋ逊萌瞬牛�, 只要是有微小善行的
人, 没有不让皇帝知晓的。(“但”, 只要;“一介”常见的意思是“一个”, 但在“一介之善者”的语境中意为“微小”;“闻”使动用法, 每点1分, 句意2分。)
(2)王士良离开故乡已经很久, (此次任职)能够回到故乡, 还健在的老人和过去的朋友,
远近的人都以他为荣。(“临”意为“到”“回到”;“耆老”意为“老人”;“耆老故人犹有存者”为定语后置句。每点1分, 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士良, 字君明, 他的祖先是太原晋阳人, 后因西晋八王之乱, 避难到了凉州。北魏太武帝平定沮渠氏, 他的曾祖王景仁归附魏朝, 担任敦煌镇将。祖父王公礼, (担任)平城镇司马, 于是全家在代郡安家。父亲王延, 官至兰陵郡守。王士良少年时就行事谨慎, 不胡乱结交朋友。北魏孝庄帝末年, 尔朱仲远启奏让(王士良)担任府参军事。(王士良)先后任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 封爵石门县男。后来(尔朱仲远)与纥豆陵步藩交战, 战败, (王士良)被纥豆陵步藩俘获, 于是就留在河西。(纥豆陵步藩战死后, 纥豆陵伊利做了河西统帅。)纥豆陵伊利钦佩王士良的才气, 提拔他做右丞, 并把孙女嫁给他。王士良已经婚配, 便能够尽力谏言, 他于是对(纥豆陵伊利)晓以利害祸福(劝其投降), 伊利等随即归附北魏。朝廷嘉奖王士良, 给他进爵为晋阳县子, 不久又进爵为琅琊县侯, 授太中大夫、右将军的官职, 外派担任殷州车骑府司马。东魏迁徙到邺后, (在邺)设置京畿府, 王士良专门掌管兵马。当时齐文襄为大都督, 任命王士良为司马, 兼任外兵参军。
不久升迁为长史, 加任安西将军, 封爵位为符垒县侯。齐文宣登上王位, 王士良入朝担任给事黄门侍郎, 兼任中书舍人, 仍然掌管并州兵马事务。不久(朝廷)授予他骠骑将军、尚书吏部郎中的职位。不久, 入朝廷担任侍中, 转任殿中尚书。不久, 又担任侍中、吏部尚书。王士良年少的时候父母双亡, 侍奉继母梁氏以孝闻名于天下。到他继母死时, 在家守丧合乎礼数。齐文宣帝不久起用他让他就职, 王士良多次上表陈说自己诚心守孝(不愿做官), (齐文宣帝)一次又一次不答应, (王士良)才去赴命。齐文宣帝见他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 才答应他(不做官)。王士良因此卧病在床多年, 齐文宣帝常常亲自前去看望他。王士良病好后, 授予他沧州刺史的官职。孝昭帝即位, 派遣三路使者访求举拔人才。王士良同尚书令王高�!⑻G浯揸姆直鸬降胤剑ㄋ逊萌瞬牛�, 只要是有微小善行的人, 没有不让皇帝知晓的。到齐武成帝初年, 王士良被授职为太子太傅、少师, 又拜为侍中, 转任太常卿, 不久加任开府仪同三司, 又调出京为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北周保定四年, 宇文护联合突厥讨伐北齐, 权景宣用军队包围豫州, 王士良带领全城投降。(周武帝)授予他大将军、小司徒的官职, 赐爵广昌郡公。不久担任荆州总管, 行使荆州刺史之职权, 又入朝担任小司徒, 不久又授予廓州刺史。王士良离开故乡已经很久, (此次任职)能够回到故乡, 还健在的老人和过去的朋友, 远近的人都以他为荣。(朝廷)加封他为上大将军, (王士良)以老病为由请求退休, 皇帝发褒美嘉奖的诏书准许了他的请求。王士良于隋开皇元年去世, 时年八十二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