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上朝罢, 从容谓刘基、章溢曰:“朕起淮右, 以有天下。战阵之际, 横罹锋镝者多, 常侧然于怀。夫丧乱之民思治安, 犹饥渴之望饮食。若更驱以法令, 譬以药疗疾, 而加之以鸩, 民何赖焉!”溢顿首曰:“陛下深知民隐, 天下苍生之福也。”上与儒臣论学术, 陶安对曰:“正道之不明, 邪说害之也。”上曰:“邪说之害道, 犹美味之悦口, 美色之眩目。战国之时, 纵横捭阖之徒, 肆其邪说。诸侯急于利者多从之, 往往事未就而国随以亡, 此诚何益?夫邪说不去, 则正道不兴, 天下焉得而治!”安对曰:“陛下所言, 深探其本。”上曰:“仁义, 治天下之本也。贾生论秦之亡, 不行仁义之道。夫秦袭战国之弊, 又安得知此!”天下府州县官来朝, 陛辞, 上谕之曰:“天下初定, 百姓财力俱困, 譬犹初飞之鸟, 不可拔其羽, 新植之木, 不可摇其根, 要在赡养生息之而已。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 贪者必朘人而厚己。有才敏者或尼于私, 善柔者或昧于欲, 此皆不廉致之也。尔等当深戒之!”甲申, 诏遣周铸等一百六十四人往浙西核实田亩, 谕中书省臣曰:“兵革之余郡县版籍多亡今欲经理以清其源无使过制以病吾民夫善政在于养民养民在于宽赋其遣周铸等往诸府县核实田亩, 以定赋税, 此外无令有所妄扰。”上谓刘基曰:“曩者群雄角逐, 生民涂炭。今天下次第已平, 思所以生息之道, 何如?”基对曰:“生民之道, 在于宽仁。”上曰:“不施实惠, 而概言宽仁, 亦无益耳。以朕观之, 宽民必当阜民之财, 息民之力。不节用则民财竭, 不省役则民力困, 不明教化则民不知礼义, 不禁贪暴则无以遂其生。”基顿首曰:“此所谓以仁心行仁政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革之余郡县/版籍多亡/今欲经理以清其源/无使过制以病/吾民夫善政在于养民/养民在于宽赋 B.兵革之余/郡县版籍多亡/今欲经理以清其源/无使过制以病/吾民夫善政在于养民/养民在于宽赋 C.兵革之余郡县/版籍多亡/今欲经理以清其源/无使过制以病吾民/夫善政在于养民/养民在于宽赋 D.兵革之余/郡县版籍多亡/今欲经理以清其源/无使过制以病吾民/夫善政在于养民/养民在于宽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顿首, 以头叩地而拜, 是古代交际礼仪九拜之一;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 表示恭敬。 B.诸侯, 指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 后来也用来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本文中取前者义。 C.陛辞, “陛”本意指宫殿的台阶, “陛辞”由此引申为朝官去宫殿面见皇帝后辞官, 本文即为此义。 D.谕, 作为诏书的一种, 其灵活性较大, 可以不是正规的文书, 而是皇帝口头指示或手书便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能理解百姓对太平盛世的渴求, 如用法令来驱役百姓, 就如同用药疗疾时加人毒酒, 会使百姓失去依靠。 B.太祖将仁义道德当作治国的根本, 他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在于沿袭了战国的弊端, 所以并不认可贾谊的观点。 C.太祖为了宽赋养民, 派遣周铸等人前往浙西核实田亩, 以制定合理的赋税标准, 此外不能随意影响百姓生活。 D.太祖认为宽待百姓应该让百姓富裕起来, 尽量少役使百姓;官府要节用度, 明教化, 禁贪暴, 百姓才能安心生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战阵之际, 横罹锋镝者多, 常侧然于怀(4分) (2)今天下次第已平, 思所以生息之道, 何如?(4分) 14.太祖用“初飞之鸟”“新植之木”的譬喻来说明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案: 10.D 11.C (陛辞:一是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二是指面见皇帝辞官。此处指前者。) 12.B (太祖认可贾谊的观点“秦之亡, 不行仁义之道”, 秦不“知此”才灭亡的。) 13.(1)交战对阵之际, 横遭杀害的百姓很多, (我)心中常为之悲伤。 (罹:遭受;锋镝:兵器, 引申为杀害;恻然:悲伤的样子;句意1分。) (2)如今天下依次平定, 思考使百姓生殖繁衍的办法, 应该怎么做? (次第:依次;所以:用来…的;生息:生殖繁衍;句意1分) 14.道理:天下初定, 民力衰弱;应休养生息, 减轻百姓负担,不伤民力。 目的:警戒官员们要廉洁自守, 不剥削百姓。 (道理2分, 目的1分) 参考译文: 太祖听朝结束, 随口对刘基、章溢说:“我起自淮西, 由此拥有天下。交战对阵之际, 横遭杀害的百姓很多, (我)心中常为之悲伤。经受天下动乱的百姓盼望社会安宁, 就像又饥又渴时盼望喝水吃饭。如果再用法令驱使他们(服役、纳税), 就好比用药物治�。醇咏揪�, 老百姓还能依靠谁呢!”章溢叩头说:“陛下深知民生疾苦, 这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啊。” 太祖与文臣讨论治国之术, 陶安回答说:“不明白正道, 是因为受到了歪理邪说的侵害。”太祖说:“邪说侵害正道, 犹如美味爽口、美色夺目。战国之时, 游说诸侯的纵横之士, 逞其口舌大肆宣扬歪理邪说。急功近利的诸侯大多听信他们的话, (结果)往往事情尚未成功而国家就已随之灭亡, 这到底有何益处呢?歪理邪说不清除, 正确的道理就不会兴起, 天下怎么能够太平!”陶安回答说:“陛下所言, 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国)之本。”太祖说:“仁义道德, 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贾生论述秦朝的灭亡, 在于不施行仁义。秦朝沿袭战国的弊端, 又哪里知道对百姓施行仁义(这个道理)呢!” 天下府、州、县官入京朝见, 离开朝廷时, 上殿辞别皇帝, 太祖告谕他们说:“天下刚刚平定, 百姓财力都困窘已极, 譬如初学飞的小鸟, 不能拔去它的羽毛, 刚栽种的树木, 不能摇动它的根部, 关键在于保养民力, 增殖人口, 恢复百姓的元气而已。唯有清官廉吏才能约束自己造福他人, 贪官污吏必定剥削民脂民膏中饱私囊。有的官员才思敏捷可能为私心所困, 有的官员软弱无能可能被欲望迷惑, 这些都是不廉洁导致的。你们应当深以为戒!” 甲申, 下诏派遣周铸等一百六十四人前往浙西, 考核田亩的实数, 告谕中书省大臣说:“战乱之后, 郡县户口、土地簿册大多丢失, 如今想要经营治理, 从根本上加以整顿, 不要超越法度以致祸害我的子民。清明政治在于养育人民, 养育人民在于减少赋税。派遣周铸等人前往各府各县核实田亩之数, 以此制定赋税, 此外不得随意扰民。” 太祖对刘基说:“从前群雄争夺天下, 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今天下依次平定, 思考使百姓生殖繁衍的办法, 应该怎么做?”刘基回答说:“让百姓人口繁殖的办法, 在于宽厚仁慈。”太祖说:“不施行实实在在的恩惠, 只笼统地说宽厚仁慈, 也是没有益处的。据我看来, 宽待百姓一定要让百姓富裕, 一定要使百姓休息。(官府)不节约用度百姓的财力就会困竭, 不减省劳役百姓的人力就会疲乏, 不讲明政教风化百姓就不知道礼义, 不禁止贪婪暴虐百姓就无法安心生活。”刘基叩头说道:“陛下所言, 就是所谓的本着仁爱之心施行仁义之政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