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后汉书·乐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后汉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乐恢字伯奇, 京兆长陵人也。其父, 为县吏, 得罪于令, 收将杀之。恢年十一, 常俯伏寺门, 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 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 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 恢随之官, 闭庐精诵, 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 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 恢曒不污于法, 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 太守坐法诛, 故人莫敢往, 恢独奔丧行服。归, 复为功曹, 选举不阿, 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 后举政子为孝廉, 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 会蜀郡太守第五伦①代融为司空, 恢以与伦同郡, 不肯留, 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 连辟之, 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 恢数上书谏争, 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 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 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 无所回避, 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 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 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 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 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 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 其极不测。方今之宜, 上以义自割, 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 和帝未亲万机, 恢以意不得行, 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 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 帝始亲事, 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 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注①第五伦, 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 东汉时期大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B.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C.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来#源:~%中教^网*]
        D.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11.对文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的判断,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疏是一种文体, 是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
        B. 古汉语中拜、授、除表示授予、担任官职, 擢、进、迁、乞骸骨都表示官员职务升迁。
        C. “劾”意为揭发罪状, 劾奏, 向皇帝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D. “万机”, 指当政者处理的各种重要事务, 现在仍在使用这个意思, 如“日理万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 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 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 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 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 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 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 坚决请退, 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C. 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 乐恢“不污于法”, 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 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 故不与他们交往。
        D. 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 为非作歹, 乐恢不畏权贵, 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 因窦太后的庇护, 劝谏不但没有成效, 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永为河东太守, 恢随之官, 闭庐精诵, 不交人物。
        (2)后仕本郡吏, 太守坐法诛, 故人莫敢往, 恢独奔丧行服。
         
        答案:
        10.A
        11.B
        12.C
        13.(1)焦永做了河东太守, 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 (他)闭门精心诵读, 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2)后来在本郡做官, 太守因犯法被杀, 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 只有乐恢为他服丧。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 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 得罪了县令, (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 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 非常同情他, 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 乐恢喜好经学, 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 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 (他) 闭门精心诵读, 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 焦永因事被劾查, 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 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 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性情廉洁正直, 孤高独立, 那些品行不与自己相投合的人, 即使尊贵也不肯与他们交往。信阳侯暗中接近乐恢, 多次送礼请乐恢, 乐恢拒绝他, 不予应答。
        后来在本郡做官, 太守因犯法被杀, 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 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 又做了功曹, 推选、举荐从不偏袒, 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 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 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 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 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 (乐恢)不肯留下来, 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 接连几次征辟他, 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 军窦宪要出征匈奴, 乐恢多次上书谏命, 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古代诗歌阅读 清平乐朱淑真古诗词鉴赏。这时, 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 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 令(他们)无法回答, 无从逃避, 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问候乐恢, 乐恢谢绝了他, 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 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 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 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 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 如果不加补救, 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下应该做的是, 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 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
        此时, 窦太后临朝, 和帝没有亲政, 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 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 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 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 窦氏被诛杀, 和帝即位, 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 (和帝)赐予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后汉书·逸民列传》
        《后汉书·陈蕃传》《后汉书·桓谭传》
        《后汉书·樊英传》《后汉书·盖勋传》
        《渤海鲍宣妻者》《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
        《后汉书·何敞传》《后汉书·梁统列传》
        《后汉书·孔奋传》《后汉书·王丹传》
        《后汉书·徐稚传》《后汉书·孔僖传》
        《后汉书·左雄传》《后汉书·李通列传》
        《后汉书·李云传》《后汉书·马援传》
        《后汉书·冯鲂传》《后汉书·阴兴传》
        《后汉书·刘般传》《后汉书·张鲁传》
        《后汉书·孙程传》《后汉书·朱祐传》
        《魏人范雎》《答李几仲书》
        《黄庭坚论书法》《梵天寺木塔》
        卢梅坡《雪梅》《浣花溪记》《小石潭记》
        《隆中对》《陈涉世家》《项羽本纪》
        孙樵《书何易于》《范雎说秦王》
        《大力将军》程启充《游千山记》
        《小石潭记》(二)归有光《沧浪亭记》
        《郑人买履》《宋史·辛弃疾列传》
        《重修棂星门移置瑞光楼记》《金石录》后序
        《三国志·司马朗传》《新唐书·王珪传》
        《歧路亡羊》《桃花源记》(二)
        元好问《市隐斋记》《宋史·郭浩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