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欧阳修《朋党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欧阳修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 自古有之, 惟幸人君排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 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战?小人所好者禄利也, 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 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 或利尽而交疏, 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 不能自�!9食嘉叫∪宋夼�, 其暂为朋者, 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 所行者忠信, 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 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 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 但当退小人之伪朋, 用君子之真朋, 则天下治失。
        尧之时, 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 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 退四凶小人之朋, 而进元、恺君子之朋, 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 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 更相称美, 更相推让, 凡二十二人为一朋, 而舜皆用之, 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 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 惟一心。”纣之时, 亿万人各异心, 可谓不为朋矣, 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 三千人为一大朋, 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 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 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 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 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 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 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超然客公众号推让而不自疑, 莫如舜之二十二臣, 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 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 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 自古为朋之多且大, 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 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迹, 为人君者, 可以鉴矣。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共工、驩兜(huān  dōu):帝尧时被称为“四凶”中的两个。后文中的“八元”, 是上古高辛氏的八个才子, “八恺”也是上古高阳氏的八个才子。②皋(gāo)、夔(kuí)、稷(jì)、契:都是帝舜时的贤臣。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教矣/唐之晚年/浙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而唐遂亡矣
        B.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而唐遂亡矣
        C.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而唐遂亡矣
        D.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而唐遂亡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朋党, 为私利而勾结在一起的集团、宗派。唐代朋党之争加剧了政治的黑暗。
        B. 亲戚, 内外亲属, 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与现代“亲戚”的含义相同。
        C. 天子, 是古代中国臣民对帝王的尊称, 古以君权为神所授, 故称帝王为天子。
        D. 《书》, 儒家经典之一, 为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不害怕被政敌斥为结为朋党, 作者开篇即明确表示“朋党”“自古有之”的观点, 从而夺取了政敌的武器, 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B. 在比较君子与小人结为朋党的不同原因和结果后, 作者指出, 作为人君如果斥退小人的假朋党, 进用君子的真朋党, 天下就会太平了。
        C. 作者在大量列举历史事实的基础上, 论证了古代国君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 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 可谓有理有据, 剖析透辟。
        D. 这篇政论文, 在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朋党时, 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用事实说话, 而且穿插使用排偶句式, 因而增加了文章议论的气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见利而争先, 或利尽而交疏, 则反相贼害。
        (2)然周用此以兴者, 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14. 文中作者为什么提及“尧之时”的共工、驩兜和“八元”“八恺”等人?
         
         
        答案:
        10. D
        11.B “亲戚……与现代‘亲戚’的含义相同”解说错误。现代“亲戚”的含义不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 而古代“亲戚”则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
        12. A “不害怕被政敌斥为结为朋党”于文无据。
        13. (1)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 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 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
        (2)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 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14.①这些人分为两组, 是作为对比论证的材料而出现的。②提及这些人, 是为了说明“退小人之伪朋, 用君子之真朋, 则天下治矣”的观点。
        参考译文:
        我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 是自古就有的, 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 而小人与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 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我认为小人并无朋党, 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 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 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 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 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 也不会互相�;�。所以臣认为小人并无朋党, 他们暂时结为朋党, 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君子坚持的是道义, 履行的是忠信, 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 那么志趣超然客公众号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 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 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 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 进用君子的真朋党, 那么天下就能大治。
        唐尧的时候, 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 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 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 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 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 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 他们互相推举, 互相谦让, 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 但是舜全都进用他们, 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
        《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 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 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 亿万人各存异心, 可以说不成朋党了, 可是商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 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 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 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 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来了, 汉王朝大乱, 然后才悔悟, 解除了党禁释放了他们, 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 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 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 有的竞被投入黄河, 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 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 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 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 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混乱以至灭亡。互相称道赞美、推举谦让而不疑忌的, 谁也不及舜的二十二位大臣, 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蒙骗, 却赞美舜是聪明的圣主, 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 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 自古以来作为朋党人数又多规模又大的, 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 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 为君主的可以作为借鉴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与荆南乐秀才书》《宋史·欧阳修传》《峡州至喜亭记》《妙赏亭》
        欧阳修《送曾巩秀才序》欧阳修《记旧本韩王后》(二)
        欧阳修《非非堂记》《廖氏文集》序
        欧阳修《送杨寘序》欧阳修《纵囚论》(二)
        欧阳修《纵囚论》欧阳修《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恭王公神道碑铭》
        欧阳修《偃虹堤记》(二)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二)
        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
        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有美堂记》(二)
        欧阳修《答李诩第二书》欧阳修《养鱼记》(二)
        欧阳修《桑怿传》欧阳修《本论》
        欧阳修《有美堂记》欧阳修《峡州至喜亭记》
        欧阳修《菱溪石记》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二)
        欧阳修《泗州先春亭记》(二)《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梅公墓志铭》
        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二)《朋党论》
        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
        《记旧本韩文后》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
        欧阳修《苏氏文集序》(二)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欧阳修《泷冈阡》欧阳修《送方希则序》(二)
        《卖油翁》《碎金鱼》欧阳修《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
        《答吴充秀才书》《答祖择之书》欧阳修《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
        《欧阳文忠公集》节选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欧阳修《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墓志铭》欧阳修《送陈经秀才序》
        《樊侯庙灾记》欧阳修《蔡君山墓铭》
        《伶官传》欧阳修《原弊》(二)
        《金部郎中赠兵部侍郎阎公神道碑铭并序》欧阳修《泗州先春亭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