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宋]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 譬如医者之用药, 药虽进于医手, 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 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 才本王佐, 学为帝师, 论深切于事情, 言不离于道德, 智如子房而文则过, 辨如贾谊而术不疏, 上以格君心之非, 下以通天下之志, 但其不幸, 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 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忌为术, 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 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 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 治边御将之方, 罪己以收人心, 改过以应天道, 去小人以除民患, 惜名器以待有功, 如此之流, 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 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 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 即私相告, 以陛下圣明, 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 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 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 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 则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 诸子百家, 非无可观, 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 末学支离, 譬如山海之崇深, 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 开卷了然, 聚古今之精英, 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 稍加校正, 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 如见贽面, 反复熟读, 如与贽言, 必能发圣性之高明, 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 取进止。
        (选自《东坡七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B.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C.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D.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器, 标识等级的称号和车服仪制等, 常常用于表示官爵和封赏不可过多过滥。
        B.西阁, 宋朝皇帝听讲的地方, 有讲官专门为皇帝讲解经史要籍、有时皇帝自己也会讲。
        C.六经三史, 泛指古代典籍, 其中“六经”为六部儒家经典, 由孔子整理而传授。
        D.精英, 文中指从古至今的政见精华, 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精英”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进呈给哲宗的札子中, 不仅表现出对宰相陆贽所写奏议的推重, 也表现出对陆贽非凡的学养智辩、崇高的品德风范、卓越的政治才干的激赏与敬重。
        B.作者认为臣子进谏如同医生用药, 如果是为世人所验证的药方就可使用, 而不必拘泥于是否自创;陆贽的奏议就是这样的治国良药, 值得哲宗熟读借鉴。
        C.陆贽所写奏议, 论事切中要害, 言谈合乎圣贤之道, 堪比张良、贾谊;尽管唐德宗并非明君, 陆贽还是分析朝政时事, 剖明是非得失, 规劝国君改过求治。
        D.本文征引史实, 借助冯唐称赞廉颇、李牧之贤, 魏相列举晁错、董仲舒之对, 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皇上要做好治理天下的大业就应善于采纳谏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格君心之非, 下以通天下之志, 但其不幸, 仕不遇时。
        (2)但圣言幽远, 末学支离, 譬如山海之崇深, 难以一二而推择。

         
        答案:
        10.C
        11.D
        12.C
        13.(1)(陆贽)对上能够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 对下能够实现天下人的心愿, 只是他很不幸运, 做官时没有遇到好的时机。
        (2)只是圣人的言论精深奥秘, 肤浅无本之学的主张散乱而无条理, (这些言论和主张)都如山海一样高深, 难以从中选择一二。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臣等依凭空虚浅薄的才学, 在翰林院侍讲、侍读的职位上充个数目。皇上的聪明睿智是上天赋予的, 学问一天比一天深厚。臣等才学有限, 然而圣贤之道没有穷�。闹兴淙幌氡硎銮宄煽谕飞媳泶锊怀隼�, 因此自己感到很是惭愧, 不知道该怎么办。
        “学问”为“日新”的主语, 并非“纵“的宾语, “学问”前断开, 排除BD;
        “”“心”作“欲言”的主语, 之间不可断开, “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为对称结构, 排除A。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 “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精英’”意思相同”错误, 杜牧《阿房宫赋》中“齐楚之精英”的“精英”指金玉珍宝。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堪比张良、贾谊”错误, 文中是“智如子房而文则过, 辨如贾谊而术不疏”, 是说他在一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张良、贾谊。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格”, 纠正;“通”, 实现;“但”, 只是;“仕”, 做官。
        (2)“幽远”, 精深奥秘;“末学”, 肤浅无本之学;“支离”, 散乱而无条理;“推择”, 选择。
        参考译文:
        臣等依凭空虚浅薄的才学, 在翰林院侍讲、侍读的职位上充个数目。皇上的聪明睿智是上天赋予的, 学问一天比一天深厚。臣等才学有限, 然而圣贤之道没有穷�。闹兴淙幌氡硎銮宄煽谕飞媳泶锊怀隼�, 因此自己感到很是惭愧, 不知道该怎么办。臣等认为作为臣子向皇帝进献忠诚, 就像医生对准病症去用药一样, 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传过去, 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留下来的。如果药方在世间证明确实很灵验, 那么就不必一定要由医生自己创造出来才用。臣等听说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 才能本来就是帝王的辅佐, 学问足可成为帝王的老师。他的议论深刻而切合物事人情, 言语从不偏离圣贤的道德规范。才能与西汉的张良(张良字子房)齐肩而文才却要胜过他, 议论的才能像西汉的贾谊而方法却不粗疏。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 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但他不幸的是做官没能赶上良好的时机。唐德宗以严厉刻薄为能事, 陆贽就以忠诚敦厚去规谏;唐德宗以猜疑忌恨去对人, 陆贽就以推心置腹去劝说;唐德宗喜好用兵打仗, 陆贽则认为消除战事是当时首先要做到的;唐德宗喜好敛聚财物, 陆贽则认为散财于民最为迫切。至于任用人才、接受意见的方法, 整治边防、驾驭将帅的策略, 归罪于自身以收拢人心, 改正过错以顺应天道, 斥去小人以消除人民的祸患, 珍惜爵位、宝器以授予有功的人, 像这类合理的建议, 很难列举完。陆贽真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 去诊治�:ι硖宓闹夭�。假使唐德宗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 那么贞观之治的盛况便会再一次出现。臣等每次从皇帝听讲的西阁退出, 都私下相互议论, 认为您是圣明的天子, 一定喜欢陆贽的议论。只要使像您这样的圣明天子和像陆贽那样的贤能大臣意见相吻合, 那就像圣君和贤臣处于同一时代一样了。当初冯唐高度赞扬战国时廉颇、李牧的贤能, 汉文帝则为不能使用他们而深深叹息;魏相陈述了西汉晁错、董仲舒等应对当时皇帝的言语, 汉宣帝就按这些言语施政而成就了汉室中兴的业绩。如果陛下能自己寻求老师, 就不如从近一点的唐朝选取陆贽。再说那《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部史书, 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 并不是没有可以效法的, 而且依照这些史籍所阐述的道理都足以治理好国家。然而《六经》当中的圣贤言论精深奥秘, 而史书、子书中存留的圣贤学说却颇不完整, 犹如高山大海那样崇高深远, 很难从中选择出多少可以直接推广运用的东西。而陆贽的议论, 一打开书本就非常明了清楚, 汇聚了古往今来的学说精华, 确实是国家治乱的一面镜子。臣等想把他向皇帝的进言文章稍微加以整理校对, 重新抄好进呈给陛下。希望陛下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 就像亲眼见到陆贽之面一样;反复熟读它, 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这样, 一定能启发陛下天子之性的神明天资, 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成就强盛国家的功业。臣等说不尽愚陋的心意, 请陛下决定是否采用。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与王定国书》《北人学没》
        《屈到嗜芰》《屈到嗜芰论》《猪肉颂》《缹猪肉法》
        苏轼《凌虚台记》(二)《论书》两则
        苏轼《游士失职之祸》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苏轼《寻春》(二)苏轼《论范蠡》
        苏轼《钱塘勤上人诗集叙》苏轼《魏武帝论》
        苏轼《与章子厚书》《与王庠书》《又答王庠书》
        苏轼《天石砚铭》苏轼《宋襄公论》
        《贾谊论》《贾谊不至公卿论》苏轼《喜雨亭记》(三)
        苏轼《贾谊论》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滟滪堆赋(并序)》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苏轼《江瑶柱传》苏轼《喜雨亭记》(二)
        苏轼《喜雨亭记》苏轼《前赤壁赋》(二)
        苏轼《日喻》(二)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二)
        苏轼《记过合浦》苏轼《教战守策》
        苏轼《前赤壁赋》苏轼《庄子祠堂记》
        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苏轼《游兰溪》
        苏轼《论范增》苏轼《韩非论》
        苏轼《晁君成诗集叙》苏轼《记游松风亭》
        苏轼《答谢民师书》苏轼《决壅蔽》
        苏轼《上韩枢密书》《张文定公墓志铭》
        苏轼《墨宝堂记》苏轼《小儿不畏虎》
        苏轼《士燮论》苏轼《论特奏名》
        《赤壁赋》《武昌九曲亭记》苏轼《石钟山记》
        苏轼《书孟德传后》苏轼《超然台记》(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