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曾巩《饮归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饮归亭记
        曾巩
        金溪尉汪君名遘, 为尉之三月, 斥其四垣为射亭。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乃记之曰:
        射之用事已远, 其先之以礼乐以辨德, 《记》之所谓宾、燕、乡饮、大射之射是也;其贵力而尚技以立武, 《记》之所谓四时教士贯革之射是也。古者海内洽和, 则先礼射, 而弓矢以立武, 亦不废于有司。及三代衰, 王政缺, 礼乐之事相属而尽坏, 揖让之射滋亦熄。至其后, 天下尝集, 国家尝闲暇矣。先王之礼, 其节文皆在, 其行之不难。然自秦汉以来千有余岁, 衰微绌塞, 空见于六艺之文, 而莫有从事者, 由世之苟简者胜也。争夺兴而战禽攻取之党奋, 则强弓疾矢巧技之出不得而废, 其不以势哉?
        今尉之教射, 不比乎礼乐而贵乎技力。其众虽�。黄淦祆革�鼓, 五兵之器, 便习之利, 与夫行止步趋迟速之节, 皆宜有法, 则其所教亦非独射也。其幸而在乎无事之时, 则得以自休守境而填卫百姓;其不幸杀越剽攻, 骇惊闾巷, 而并逐于大山长谷之间, 则将犯晨夜, 蒙雾露, 蹈厄驰危, 不避矢石之患, 汤火之难, 出入千里, 而与之有事, 则士其可以不素教哉?今亭之作, 所以教士, 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 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 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 遂以名其亭。汪君之志, 与其职可谓协矣!
        或谓汪君儒生, 尉文吏, 以礼义禁盗宜可止, 顾乃习斗而喜胜, 其是与?夫治固不可以不兼文武, 而施泽于堂庑之上, 服冕搢笏, 使士民化、奸宄息者, 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从行〔恢味艽笠�。故汪君之汲汲于斯, 不忽乎任�。浞撬接兄菊咝�?
        (选自《曾巩文集》)
        【注】①滋:更加, 愈益。②集:同“辑”, 和睦。③绌塞:困厄, 闭塞。④镯:钟状的铃, 古代军中乐器。⑤填:同“镇”, 使安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B.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C.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D.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尉, 指县尉, 位在县令之下, 主管治安, 负责刑事侦查、缉捕罪犯等, 多由武将担任。
        B.《记》是指《礼记》, 古代礼学文献, 记载了宾、燕、乡饮、大射等跟习射有关的礼。
        C.三代, 指夏、商、周三代, 古人认为三代行王政, 礼乐制度相对健全, 后世则衰落了。
        D.饮至, 是古代征伐战胜归来祭告宗庙并饮酒庆祝的典礼, 后来泛指一般奏凯庆功之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射箭的活动分为两种, 一种是礼仪活动, 另一种是军事活动, 前者在后世渐渐衰落。
        B.先王关于射箭的礼仪都在, 实行起来并不困难, 但是从秦汉以后, 只见于记载未被实行。
        C.汪遘教人学习射箭, 看重的不是射箭的礼教功能, 而是将射箭作为一种军事技能的训练。
        D.治理天下应该兼用文武两种方法, 治理百姓、止息奸宄的, 本来在于武力而不在于礼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争夺兴而战禽攻取之党奋, 则强弓疾矢巧技之出不得而废。
        (2)以礼义禁盗宜可止, 顾乃习斗而喜胜, 其是与?
        14.在作者看来汪遘教士习射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10.B
        11.A
        12.D
        13.(1)争夺兴起, 而战胜擒敌、攻城取地之辈振奋起来, 那么, 强弓、快箭、巧技的出现就不能废弃了。(2)用礼义来禁止盗贼应该可以禁得�。ㄈ缃瘢┓炊罢蕉范檬�, 这事对吗?
        14.(1)没事的时候安定保卫百姓。(2)有事的时候执行捉拿盗匪等战斗任务。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一经修成以后, 教军士在其中学射, 而为它起名叫“饮归之亭”。把书信送到临川, 请我写篇记。请求的书信几次往返不�!N业幕昂巫闳。客艟装椎囟晕壹耐泻裢�。既然推辞不掉。
        “于其间”做“教”的状语, 状语后置, 所以“间”后断句, 排除选项AC;
        “汪君”为“徒深望予也”的主语,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选项D。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多由武将担任”错误。从隋唐实行科举制以来, 县尉多由文人担任, 末段提到“汪君儒生, 尉文吏”。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本来在于武力而不在于礼义”错误。由原文“夫治固不可以不兼文武, 而施泽于堂庑之上, 服冕搢笏, 使士民化、奸宄息者, 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可知, 说到治本来不可以不兼用文武, 而施恩泽于堂屋之上, 戴着礼帽, 腰插朝板, 使士民受到教化、作奸犯科的人停息的, 固然在那个礼义而不在这个武力。由此可知, 应该是“本来在于礼义而不在于武力”。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赋分点:“禽”, 擒敌;“奋”, 奋起;“疾矢”, 快箭。
        (2)赋分点:“顾乃”, 反而、却;“其……与”, 表反问, 这……吗;“是”, 对、正确。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由原文“其幸而在乎无事之时, 则得以自休守境而填卫百姓”可知, 如果幸而在没有战事的时候, 就能够自得闲逸, 保守边境而安定保卫百姓。由此可知, 没事的时候安定保卫百姓。
        由原文“其不幸杀越剽攻, 骇惊闾巷, 而并逐于大山长谷之间, 则将犯晨夜, 蒙雾露, 蹈厄驰危, 不避矢石之患, 汤火之难, 出入千里, 而与之有事, 则士其可以不素教哉”可知, 若不幸而遇到杀人越货、抢掠攻�。缋�, 而竞相追逐于大山长谷之间的时期, 就将要冒着早晚, 蒙受雾露, 踏奔险途, 不避弓箭礌石之灾, 赴汤蹈火之难, 往来千里, 而相与在战争环境之中, 那么, 士岂可不在平素教射吗?由此可知, 有事的时候执行捉拿盗匪等战斗任务。
        参考译文:
        金溪县尉汪遘君, 做了县尉的三个月, 扩大他四边的墙垣做了射亭。一经修成以后, 教军士在其中学射, 而为它起名叫“饮归之亭”。把书信送到临川, 请我写篇记。请求的书信几次往返不�!N业幕昂巫闳。客艟装椎囟晕壹耐泻裢�。既然推辞不掉, 才写记说:
        从事于射的时代已经很远了, 它最先用礼乐来辨别德行, 《礼记》所说的宾射、燕射、乡饮射、大射的射就是;它重视力量而推崇技巧用来建立武备, 《礼记》所说的春夏秋冬四季教军士穿透射靶的射就是。古代国内和顺, 就把礼射放在首位, 而用来建立武备的弓箭, 有关官府也不废弃。等到夏、商、周三代以后政治衰乱, 王道政治缺损, 礼乐之事相继都被破坏, 彰显揖让之礼的射箭活动日益消亡。到这以后, 天下曾经和顺过, 国家曾经闲暇过, 先王的礼, 它的礼节仪文都在, 实行它并不困难。然而从秦汉以来千余年, 国家衰微, 政治困厄闭塞, 空见于六经的文字, 而没有能实行的, 是由于世上苟且简略的人太多了。争夺兴起, 而战胜擒敌、攻城取地之辈振奋起来, 那么, 强弓、快箭、巧技的出现就不能废弃了, 这不是因为时势吗?
        如今县尉教射, 不能比于礼乐之射, 而重视技巧力量。参加的人数虽少, 然而它的战旗军鼓, 各类兵器, 训练熟习以后的便利, 和那些行止步趋、迟速的节拍, 都应该有法度, 那么, 他所教的也不仅仅是射了。如果幸而在没有战事的时候, 就能够自得闲逸, 保守边境而安定保卫百姓;若不幸而遇到杀人越货、抢掠攻�。缋�, 而竞相追逐于大山长谷之间的时期, 就将要冒着早晚, 蒙受雾露, 踏奔险途, 不避弓箭礌石之灾, 赴汤蹈火之难, 往来千里, 而相与在战争环境之中, 那么, 士岂可不在平素教射吗?如今射亭的修建所以用来教士, 汪君又说古代军队回师一定在庙中饮酒, 用来纪念军队的实绩。如今庙已废弃不设, 也想使军士胜利回来在此饮酒, 就用“饮归亭”来称呼这个亭子了。汪君的志向, 跟他的职务可说是协调的。
        有人说汪君是读书人, 尉也是文官, 用礼义来禁盗应该可以禁得�。缃穹炊罢蕉范檬�, 这事对吗?说到治本来不可以不兼用文武, 而施恩泽于堂屋之上, 戴着礼帽, 腰插朝板, 使士民受到教化、作奸犯科的人停息的, 固然在那个礼义而不在这个武力。然而天下的事情能做大的固然可以兼做小的, 但没有小事不能治理而能治理大事的。所以汪君急匆匆地办这件事, 是不忽略承担小的, 难道不是所谓有志向的人吗?
         



        相关文言文练习
        《曾巩文集·李白诗集后序》曾巩《南轩记》(二)
        曾巩《襄州宜城县长渠记》曾巩《拟岘台记》
        曾巩《与王介甫第二书》曾巩《论习》
        曾巩《说宫》曾巩《苏明允哀辞并序》
        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二)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二)曾巩《尹公亭记》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曾巩《道山亭记》(二)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曾巩《请减五路城堡札子》曾巩《喜似赠黄生序》
        曾巩《南齐书目录序》《赠黎安二生序》《迂书》
        曾巩《筠州学记》(二)曾巩《送蔡元振序》
        曾巩《清心亭记》曾巩《思政堂记》
        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曾巩《瀛洲兴造记》
        曾巩《道山亭记》曾巩《张久中墓志铭》
        曾巩《广德湖记》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曾巩《秃秃记》
        《越州鉴湖图》序《陈公神道碑铭》
        曾巩《戚元鲁墓志铭》曾巩《刑赏论》
        曾巩《菜园院佛殿记》曾巩《醒心亭记》
        曾巩《南轩记》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
        曾巩《谢杜相公书》曾巩《筠州学记》
        曾巩《与孙司封书》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曾巩《书魏郑公传后》曾巩《洪渥传》
        曾巩《邪正辨》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唐论》《送李材叔知柳州》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