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后汉书·窦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窦宪, 字伯度。父勋被诛, 宪少孤。建初二年, 女弟立为皇后, 拜宪为郎, 稍迁侍中、虎贲中郎将;弟笃, 为黄门侍郎。兄弟亲幸, 并侍宫�。痛屠刍�, 宠贵日盛, 莫不畏惮。宪恃宫掖声势, 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 主逼畏, 不敢计。后肃宗驾出过园, 指以向宪, 宪阴喝不得对。后发觉, 帝大怒, 召宪切责。宪大震惧。后虽不绳其罪, 然亦不授以重任。和帝即位, 太后临朝, 宪以侍中, 内干机密, 出宣诰命。内外协附, 莫生疑异。
        宪性果急。初, 永平时, 谒者韩纡尝考劾父勋狱, 宪遂令客斩纡子, 以首祭勋�!:笄部痛躺逼腴渫踝佣枷绾畛�, 事发觉, 太后怒, 闭宪于内宫。宪惧诛, 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 乃拜宪车骑将军, 金印紫绶, 官属依司空, 以执金吾耿秉为副, 发十二郡骑士, 及羌胡兵出塞。明年, 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 大破之, 虏众崩溃, 单于遁走, 追击诸部。宪、秉遂登燕然山, 去塞三千余里, 刻石勒功, 纪汉威德, 令班固作铭。
        和帝水元元年九月, 诏使中郎将持节即五原拜宪大将军, 封武阳侯, 食邑二万户。宪固辞封, 赐策许焉。旧大将军位在三公下, 置官属依太尉。宪威权震朝庭, 公卿希旨, 奏宪位次太傅下, 三公上。振旅还京师。于是大开仓府, 劳赐士吏, 其所将诸郡二千石子弟从征者, 悉除太子舍人。兄弟四家竞修第宅, 穷极工匠。
        宪以北虏微弱, 遂欲灭之。明年, 遣耿夔等将兵击北虏于金微山, 大破之。宪既平匈奴, 威名大盛, 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 邓叠、郭璜为心腹, 班固、傅毅之徒, 皆置幕府, 以典文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由是朝臣震慑, 望风承旨。
        宪既负重劳, 陵肆滋甚。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等共图为杀害帝。帝阴知其谋, 乃与近幸中常侍郑众定议诛之。遣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 更封为冠军侯。帝以太后故, 不欲名诛宪, 为选严能相督察之。宪到国, 迫令自杀。
        论曰: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列其功庸, 兼茂于前多矣, 而后世莫称者, 章末衅以降其实也。
        (选自《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
        B.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
        C.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
        D.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诰命, 皇帝赐予爵位或授予官职的诏令, 有时也指受有封号的贵妇。
        B.羌胡, 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 如称匈奴为“胡”。
        C.三公, 官名合称。周代已有此称, 为最高辅政大臣, 后有多种说法。
        D.幕府, 军队出征, 施用帐幕, 指古代将军的府署, 也用以泛称幕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宪北征匈奴, 功绩高不可没。窦宪统率汉朝大军, 大破北匈奴, 登上燕然山, 刻石勒功, 奠定了中国北疆新格局, 功绩显赫。
        B.窦宪仗势横行, 不再被肃宗重用。窦宪仗势欺人, 竟至用低价强买沁水公主的园田, 肃宗闻知, 最终虽未治罪, 但不再授予重权。
        C.窦宪居功自傲, 终被逼自杀。窦宪平定匈奴, 以为有大功于汉, 愈加跋扈恣肆, 肃宗与中常侍郑众定计以除之, 最终窦宪被逼而自杀。
        D.窦宪目无法纪, 残忍报复父仇。谒者韩纡当年曾审判窦宪的父亲窦勋的案件, 窦宪令人将其子杀死, 割下首级在窦勋墓前祭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兄弟亲幸, 并侍宫�。痛屠刍�, 宠贵日盛, 莫不畏惮。
        (2)宪威权震朝庭, 公卿希旨, 奏宪位次太傅下, 三公上。
         
         
        答案:
        10.B(正确断句: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 连年以事匈奴, 国耗太半矣, 而猾虏未之胜, 所世犹传其良将, 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 一举而空朔庭)
        11.B(应该是指“西部和北部”)
        12.C(应该是“和帝”, 而非“肃宗”;且皇帝与中常侍郑众定计欲除掉的, 并非窦宪, 而是郭举等)
        13.(1)兄弟二人被君王亲近信任, 一同在宫中侍奉君王, 赏赐颇多, 恩宠尊贵日�。挥�人不畏惧忌惮。(“亲幸”“宫省”“畏惮”各1分, 句意2分。“亲幸”应体现被动关系;“宫省”意为皇宫、宫禁;“畏惮”意为畏惧、忌惮)
        (2)窦宪威望权势震慑朝廷, 公卿们迎合旨意, 奏请朝廷, 使窦宪职位位居三公之上, 太傅之下。(“震”“�!薄按巍备�1分, 句意2分。“震”译为震慑、震动皆可;“�!币胛Α⒂�;“次”译为排列)
        【文言参考译文】
        窦宪, 字伯度。他的父亲窦勋被杀, 窦宪自小便成了孤儿。建初二年, 他的妹妹被册立为皇后, 任命窦宪为郎官, 后又升迁为侍中、虎贵中郎将;弟弟窦笃, 为黄门侍郎。兄弟二人都受到了皇帝的亲幸, 一起在宫中侍奉, 赏赐无数, 荣宠日盛, 自王侯、公主到阴、马各个皇后家族, 没有不畏惧忌惮的。窦宪仗着宫中的权势, 便以低贱的价格强行夺取了沁水公主的园田, 公主畏惧逼迫, 不敢计较。后来肃宗的车驾经过园子, 用手指着园子问窦宪, 窦宪语塞无法应对。后来事情被察觉, 皇帝大怒, 召见窦宪并责备他。此后虽然没有判定窦宪的罪过, 但也不再对他委以重任了。和帝即位, 太后掌管政权, 任命窦宪为侍中, 掌管宫内机密要事, 宣布诏令。内外协调依附, 没有产生嫌隙。
        窦宪性情比较暴躁。起初, 永平年间, 谒者韩纡曾经审理他父亲窦勋的案件, 于是窦宪便派遣刺客杀了韩纡的儿子, 以其儿子的头颅来祭祀窦勋的坟。后派遣刺客在屯兵宿卫的地方杀了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 事情真相被发觉, 太后震怒, 将窦宪幽禁在内宫。窦宪担心被杀, 便自行请求带兵攻打匈奴以此救赎自己的罪过。当时恰好南单于请求出兵北伐匈奴, 于是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 金官印紫绶带, 属官则依据司空的编制, 任命执金吾耿秉为副将, 征召北军五�!⒗柩簟⒂河⒃当叩仁さ钠锸�, 以及羌胡兵出塞。第二年, 和北单于在稽落山交战, 大破北单于的军队, 敌军阵营崩溃, 北单于逃走, 追击敌军各个营部。窦宪、耿秉便登上燕然山, 和边塞相距三千多里, 在石头上刻下此次的功劳, 记录下汉室的威德, 并命令班固为此作了铭文。
        和帝水元元年九月, 皇帝下诏让中郎将拿着符节前往五原任命窦宪为大将军, 封武阳侯, 食邑二万户。窦宪执意推辞, 朝廷又赏赐策书加以赞许。旧时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下, 设置属官时要依照太尉的编制。窦宪权震朝廷, 公卿们也都看着在上者的意思曲意迎合, 上奏窦宪的职位应该在太傅之下, 三公之上。窦宪休整军队返回京师。于是大开仓府, 慰劳赏赐将士, 他所带领的各个郡守的子弟, 全部得到了太子舍人的职位。兄弟四家竞相休整府�。罴そ�。
        窦宪因为北匈奴的势力薄弱, 便想要将它消灭。第二年, 派遣耿夔等人带兵在金微山攻打北匈奴, 并大破北匈奴军, 俘虏敌军众多。窦宪平定匈奴之后, 威名大盛, 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 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类的人, 都被安置在幕府, 主要掌管文章之类的工作。刺史、守令大多出于他的门下。由此朝臣震慑, 望风秉承他的旨意。
        窦宪依仗着自己功劳巨大, 骄横放纵得越来越厉害。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等图谋弑杀皇帝。皇帝私下里知道了他们的阴谋, 于是便和亲近的中常侍郑众商议诛杀他们的策略。后又派遣谒者仆射收回了窦宪的大将军印绶, 更改为冠军侯。皇帝又因为太后的原因, 不想以谋逆的罪名诛杀窦宪, 于是便挑选一些严厉出色的国相监督他们。窦宪回到封地, 被逼迫自杀。
        论说:卫青、霍去病依仗强大的汉朝军队, 连年和匈奴作战, 国家耗损过半, 却并没有战胜狡猾的敌军, 后世人犹且传颂他们为忠臣良将, 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终生俱付于此的缘故吗!窦宪带领羌胡军队以及边境地区聚集来的兵力, 一举攻破了北方匈奴的宫廷。列举他的功绩, 要比前代多得多, 而后世人却没有称颂的, 大多是因为放大了他之后的过失而抹去了他之前的功劳。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后汉书·寇恂传》(二)《后汉书·陆康传》
        《后汉书·耿弇传》(二)《后汉书·郭丹传》
        《后汉书·张禹列传》(二)《后汉书·寇恂传》
        《后汉书·郭躬传》《后汉书·冯勤传》
        《后汉书·孔融传》《后汉书·仇览传》
        《后汉书·陈忠传》《后汉书·窦固传》
        《后汉书·许劭传》《后汉书·徐璆传》
        《后汉书·爰延传》《后汉书·杨赐传》
        《后汉书·陈蕃传》(二)《后汉书·刘平传》(二)
        《后汉书·刘平传》《后汉书·徐稚传》(二)
        《后汉书·杨终传》《后汉书·乐恢传》(二)
        《后汉书·冯鲂列传》《后汉书·臧宫传》
        《后汉书·蔡茂传》(二)《后汉书·皇甫嵩传》
        《后汉书·吴汉传》(二)《后汉书·滕抚传》
        《后汉书·冯衍传》《后汉书·朱晖传》
        《后汉书·张霸传》《后汉书·范式列传》
        《后汉书·周举传》(二)《后汉书·江革传》
        《后汉书·杨震列传》(二)《后汉书·李业传》
        《后汉书·申屠刚传》(二)《后汉书·齐武王传》
        《后汉书·荀彧传》《后汉书·卢植传》
        《后汉书·朱浮传》《后汉书·吴汉传》
        《后汉书·范冉传》《后汉书·李郃传》
        《后汉书·陈禅传》《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后汉书·王梁传》《后汉书·曹褒传》
        《后汉书·马武传》《后汉·张衡传》(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