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二、本大题共7小题, 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6-11题。(共20分) 公昔守颖上, 乐其风土, 因卜居焉。及归而居室未完, 处之怡然, 不以为意。公之在滁也, 自号醉翁, 作亭琅琊山, 以醉翁名之。晚年又字号六一居士, 曰:“吾《集古录》一千卷, 藏书一万卷, 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 吾老于其间, 是为六一。”自为传, 刻石, 亦名其文曰《居士集》。居颗一年而薨, 享年六十有六, 赠太子太师, 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 皆出涕相吊。后以诸子赠太师, 追封兖国公。 公之于文, 天材有余, 丰约中度, 雍容俯仰, 不大声色, 而义理自胜, 短章大论, 施无不可。有欲效之, 不诡则俗, 不淫则陋, 终不可及。是以独步当世, 求之古人, 亦不可多得。公于六经, 长于《易》《诗》《春秋》;其所发明, 多古人所未见。尝奉诏撰唐本纪表志, 撰《五代史》。二书本纪, 法严而词约, 多取《春秋》遗意, 其表、传、志、考, 与迁、固【注】相上下。 公笃于朋友, 不以贵贱生死易意。尹师鲁、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既没, 皆经理其家, 或言之朝廷, 官其子弟。尤奖进文士, 一有所长, 必极口称道, 惟恐人不知也。公前后历七郡守, 其政察而不苛, 宽而不弛, 吏民安之, 滁、扬之人, 至为立生祠。 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 其称曰:“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虽一时诸侯不能用, 功业不见于天下, 而其文卒不可掩。孔子既没, 诸弟子如子贡、子夏, 皆以文名于世, 数传之后, 子思、孟子、孙卿, 并为诸侯师。秦人虽以涂炭遇之, 不能废也。及汉祖以干戈定乱, 纷纭未已, 而叔孙通、陆贾之徒, 以《诗》《书》《礼》《乐》弥缝其阙矣。其后贾谊、董仲舒相继而起, 则西汉之文后世莫能仿佛。盖孔氏之遗烈, 其所及者如此。 自汉以来, 更魏晋历南北, 文弊极矣。虽唐正观、开元之盛, 而文气衰弱, 燕许之流, 倔强其间, 卒不能振。惟韩退之一变复古, 阏其颓波, 东注之海, 遂复西汉之旧。自退之以来, 五代相承, 天下不知所以为文。祖宗之治, 礼文法度, 追�:禾�, 而文章之士, 杨、刘而已。及公之文行于天下, 乃复无愧于古。於乎!自孔子至今, 千数百年, 文章废而复兴, 惟得二人焉。夫岂偶然也哉! (取材于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注】固:班固, 东汉史学家。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所发明发明:独到阐发 B.文不在兹乎兹:同“滋”, 生长 C.秦人虽以涂炭遇之遇:对待 D.倔强其间倔强:努力振作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公之在滁也或言之朝廷 B. 吾老于其间公笃于朋友 C. 皆出涕相吊与迁、固相上下 D. 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而文气衰弱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诡则俗, 不淫则陋 不是怪异就是俗气, 不是杂乱就是浅陋 B.以《诗》《书》《礼》《乐》弥缝其阙矣 用《诗》《书》《礼》《乐》补救政教的缺失 C.阏其颓波, 东注之海 阻挡那每况愈下的颓势, 使它像水人大海一样回归正途 D.天下不知所以为文 天下人不知道写文章的原因 9.根据文意,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因喜欢颍州而居住在那里, 去世后凭借儿子的显贵被追封为兖国公。 B.欧阳修行事从容不迫, 喜怒不形于色, 所写文章繁简得当, 当时无人能及。 C.欧阳修在经学、史学方面均有建树, 《五代史》的成就可与《史记》等媲美。 D.欧阳修先后做过七郡太守, 为官严明又不失宽厚, 在世时百姓就为其立祠。 10.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不以贵贱生死易意。 11.文章最后一段说“自孔子至今, 千数百年, 文章废而复兴”。请根据最后两段, 说明“文章废而复兴”的几次变化。(6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7小题, 共26分) 6.(3分)B 7.(3分)D 8.(3分)D 9.(3分)B 10.(2分)参考答案:不因地位贵贱或生死而改变态度 【评分说明】“以”“易意”各1分。 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 欧公过去做颍州太守, 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 于是想在那里筑屋定居。等到退休归颍, 住室还未修好。(他)住在这里怡然自乐, 不以为意。欧公在滁州, 自号“醉翁”, 在琅琊山建亭, 就用“醉翁”命名。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他说:“我有《集古录》一千卷, 藏书一万卷, 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 常置酒一壶, 我老在这些之中, 所以自号‘六一’”。自作了一篇《六一居士传》, 刻在石上, 又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居士集》。在颍州住了一年后去世, 享年六十六岁, 赠太子太师, 谥号“文忠”。天下学者闻此噩耗, 没有不流泪哀悼他的。后因诸子而赠太师, 追封兖国公。 欧公在文学上, 天才有余, 繁简得当, 从容不迫, 文字蕴藉, 以义理胜, 无论长短, 无所不能。有想效法的, 不是怪异就是俗气, 不是杂乱就是浅陋, 总是赶不上他, 所以独步当时。就是到古人中去寻找可相比的, 也是不可多得。欧公在“六经”中, 擅长《易经》《诗经》《春秋》, 他的见解, 多古人所未发。曾奉旨撰写《唐书》中的本纪、表、志, 自撰《五代史》。所写本纪, 法严辞简, 常用《春秋》笔法, 他的“表、传、志、考”和司马迁、班固的不相上下。 欧公对朋友诚笃, 不因地位贵贱或生死而改变态度。尹师鲁, 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死后, 欧公都照管他们的家庭, 或向朝廷上言, 让他们的子弟作官。尤其奖励文士, 一有长处, 必定极口称赞, 生怕别人不知道。欧公前后做过七郡太守, 他为官严明而不失宽厚, 宽简而不废弛, 吏民安定, 滁州、扬州的百姓甚至为欧公生前立庙。 过去孔子生于衰败的东周却懂文武之道, 他说:“文王死后, 文化就没有了吗?”虽说一时诸侯不用孔子, 他的功业未能在天下显现, 但他的文章终不可被掩盖。孔子去世后, 众弟子如子贡、子夏, 都因文学而闻名于世。传下几代后, 子思、孟子、荀子都成了诸侯之师。秦人虽使儒者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儒家也不能被废。等到汉高祖以武力平定天下, 动乱未停, 叔孙通、陆贾等人, 用《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来补救政教的缺失了。这以后贾谊、董仲舒相继起来, 西汉的文章, 后世不能比。大概孔子的遗风, 影响到了这种程度。 从汉朝以来, 经过魏晋南北朝, 文章写作的弊病达到极点。虽有唐代贞观、开元的盛世, 但文气(仍然)衰弱, 张说、苏颋之流, 力振衰风, 终不能振起。只有韩愈变革文风, 使之复古, 阻挡每况愈下的颓势, 使东流大海, 于是恢复了西汉旧观。从韩愈以来, 五代相承, 天下人不知道怎么写文章。宋开国皇帝治国, 在礼文法度方面, 直追汉唐, 但所谓文章之士不过杨亿、刘筠而已。等到欧公的文章流行天下, 才又无愧古人。呜呼!从孔子至今, 千百年间, 文章废而又兴, 只出了韩愈、欧阳修啊。这难道是偶然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