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曹辅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 4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小题(4小题, 19分)
        曹辅字载德, 南剑州人。第进士。政和二年, 以通仕郎中词学兼茂科, 历秘书省正字。
        自政和后, 帝多微行, 乘小轿子, 数内臣导从。置行幸局, 局中以帝出日谓之有排当, 次日未还, 则传旨称疮痍, 不坐朝。始, 民间犹未知。及蔡京谢表有“轻车小辇, 七赐临幸”, 自是邸报闻四方, 而臣僚阿顺, 莫敢言。
        辅上疏略曰:陛下厌居法宫, 时乘小舆, 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 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臣不意陛下当宗庙社稷付托之重, 玩安忽危, 一至于此。夫君之与民, 本以人合, 合则为腹心, 离则为楚越, 畔服之际在于斯须, 甚可畏也。昔者仁祖视民如子, 悯然惟恐其或伤。一旦宫闱不禁, 卫士辄逾禁城, 几触宝瑟。又况有臣子不忍言者, 可不戒哉!臣愿陛下深居高拱, 渊默雷声, 临之以穹昊至高之势, 行之以日月有常之度。及其出也, 太史择日, 有司除道, 三卫百官, 以前以后。若曰省烦约费, 以便公私, 则临时降旨, 存所不可阙, 损所未尝用。虽非祖宗旧制, 比诸微服晦迹, 下同臣庶, 堂陛陵夷, 民生奸望, 不犹愈乎?
        上得疏, 出示宰臣, 令赴都堂审问。太宰余深曰:“辅小官, 何敢论大事?”辅对曰:“大官不言, 故小官言之。官有大�。�, 则一也。”少宰王黼阳顾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曰:“有是事乎?”皆应以不知。辅曰:“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 相公当国, 独不知邪?曾此不知, 焉用彼相!”黼怒其侵已, 令吏从辅受辞。辅操笔曰:“区区之心, 一无所求, 爱君而已。”退, 待罪于家。黼奏不重责辅, 无以息浮言, 遂编管郴州。辅将言, 知必获罪, 召子绅来, 付以家事, 乃闭户草疏。夕有恶鸟鸣屋极, 声若纺轮, 心知其不祥, 弗恤也。处郴六年, 黼当国不得移, 辅亦怡然不介意。
        靖康元年, 召为监察御史, 守殿中侍御史, 除左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康王即位, 辅仍旧职。未几卒, 诏厚恤其家。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十一》, 有删改)
        10. 下列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B. 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C. 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D. 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邸报, 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等的抄本, 宋代起发展成类似报纸的手抄出版物。
        B. 社稷, 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后代指国家。
        C. 楚越, 指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土地相连, 关系交好, 后人常用楚越喻友好的近邻。
        D. 靖康, 北宋年号, 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掳走徽、钦二帝, 史称靖康之难, 也称靖康之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政和年以后, 皇帝常常便装出行, 皇帝出行那天官员就说是有宫中宴会, 如果次日未归, 则传旨称患疮痍, 不能坐朝。
        B. 曹辅认为皇上微服隐�;崾构鞘ソ�, 卫兵逾越禁城, 庙堂逐渐衰落, 百姓萌生邪念, 因此劝说皇帝放弃便装出行。
        C. 曹辅希望皇帝不要为了减少繁琐节约经费而微服隐迹, 如果出行都应由太史选择吉日, 官员清除道路, 百官前后簇拥。
        D. 曹辅官职较�。蠢砻挥凶矢褚槁鄢写笫�, 但曹辅却认为不论官大官�。加Ω帽咀虐�, 向皇上直言进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合则为腹心, 离则为楚越, 畔服之际在于斯须, 甚可畏也。(5分)
        (2) 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 相公当国, 独不知邪?曾此不知, 焉用彼相!(5分)

         

         

         

        答案:

        10. A
        11. C 【解析】(楚越, 虽土地相连, 但关系不好。后人常用楚越比喻相距遥远。“肝胆楚越”用为有密切关系的双方, 却互不关心, 互相敌对的典故)
        12. C 【解析】(错在不要为了减省繁琐节约经费而微服隐迹, 因果关系错误)
        13. (1) 合拍了就如同肝胆相照, 离散了就如同楚越相隔, 背叛或者归服就在片刻之间, 这是非�?膳碌难�。(“畔服”“斯须”“甚可畏也”各1分, 句意2分, 共5分)
        (2) 这事情即使连巷陌小民都知道, 相公掌管国家(主持国事), 难道不知道吗?(如果)竟然不知道, 那要相公有什么用?(每句1分, 共5分)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马仁瑀传》(二)《宋史·曹彬传》(二)
        《宋史·赵振传》《宋史·李道传》
        《宋史·张观传》《宋史·曹辅传》
        《宋史·杨察传》(二)《宋史·韩琦传》(二)
        《宋史·蔡抗传》《宋史·张昭传》
        《宋史·曹修古传》(二)《宋史·沈括传》(二)
        《宋史·曹翰传》(二)《宋史·沈伦传》
        《宋史·赵师民传》《宋史·文天祥传》(二)
        《宋史·郭永传》(二)《宋史·欧阳修传》(三)
        《宋史·辛弃疾传》(四)《宋史·赵逢传》
        《宋史·孟珙传》(二)《宋史·朱熹传》(三)
        《宋史·徐鹿卿传》(三)《宋史·乐黄目传》
        《宋史·廖刚传》(二)《宋史·何灌传》(二)
        《宋史·王举正传》(二)《宋史·辛弃疾传》(三)
        《宋史·富弼传》(二)《宋史·李沆传》(二)
        《宋史·王安石传》(四)《宋史·宋湜传》
        《宋史·曹翰传》《宋史·白守素传》
        《宋史·邵晔传》(二)《宋史·欧阳修传》(二)
        《宋史·张田传》(二)《宋史·镇王赵元偓传》
        《宋史·王安石传》(三)《宋史·陈尧佐传》(二)
        《宋史·张秉传》《宋史·滕元发传》(二)
        《宋史·吕希哲传》《宋史·高若讷传》(二)
        《宋史·向敏中传》《宋史·萧燧传》
        《宋史·吕公著传》(二)《宋史·李处耘传》
        《宋史·郭劝传》《宋史·袁燮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