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归有光
        宝界山居记
        【明】归有光
        ①太湖, 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 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 而重涯别坞, 幽谷曲隈, 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 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 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 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①, 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②, 沉浸诸山, 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 意唯海外绝岛胜是, 中州无有也。故凡屏列于湖之滨者, 皆挟湖以为胜。
        ②自锡山过五里湖, 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 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早岁弃官, 而其子鉴始登第, 亦告归。父子并中年失偶, 而皆不娶。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 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③余未至宝界也, 尝读书万峰山, 尽得湖滨诸山之景, 虽地势不同, 无不挟湖以为胜, 而马�!⒊ば�, 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 则所谓宝界者, 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 其诗画之妙, 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 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 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 出尘壒③之外, 而天宝之末, 顾不能自引决, 以濡羯胡④之腥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chǔ)有道, 一失足遂不可浣, 如摩诘, 令人千载有遗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⑤, 则其于一切世分若太空浮云, 曾不足入其胸次矣。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选自《归有光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卑稚:矮小。②漭淼澒洞(hòngtóng):水势广阔浩荡, 相连不断。③壒(aì):灰尘。④羯胡:匈奴人的别称, 此处代指安禄山。⑤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水或束隘迫狭或:如果
        B.不足以极水之趣极:穷尽
        C.顾不能自引决顾:转折, 却
        D.令人千载有遗恨也恨:痛恨
        2:根据文章, 下列句子全部直接写太湖的一组是( )(3分)
        ①广五百里 ②重涯别坞, 幽谷曲隈 ③天下之水, 得山而止
        ④山或孤孑卑稚 ⑤漭淼澒洞, 沉浸诸山 ⑥唯海外绝岛胜是, 中州无有也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①段写太湖的独特之美主要是为了衬托宝界山的美, 为下文写王氏父子作铺垫。
        B.第②段的主要内容是交代宝界山的地理位置、王仲山父子的概况及作者写记缘由。
        C.第③段写王维并说明“士大夫一失足遂不可浣”, 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失节之士的批判。
        D.“何可及哉!何可及哉!”作者用反复手法, 表达了作者对王氏父子退隐有道的赞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凡屏列于湖之滨者, 皆挟湖以为胜。
        (2)因长洲陆君, 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参考答案
        1:D 恨:动词, 遗憾。
        2:A :③④⑥不是直接写太湖, 答非所问, 可排除。
        3:C 不是为了批判, 而是为了衬托王氏父子退隐的“有道”。
        4:
        (1)因此凡是像屏风一样排列在湖水之滨的山, 全是依仗湖水而更加出奇。(屏、胜各1分, 语意通顺1分)
        (2)通过长洲的陆先生, 来请我写一篇山居的记(或:记述文章)。(因、记各1分, 语意通顺1分)

        二:
        24.作者在第①段描写太湖的用意是。(2分)
        25.第②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3分)
        26.第③段中的王右丞指的是诗人 , 作者写他的故事是为了说明“”。(3分)
        27.作者写王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 感叹“何可及哉!何可及哉!”的意图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4 . ( 2 分)写出太湖独特之美在山水相衬、相得益彰(1 分), 衬托宝界山的美(或为下文介绍宝界山作铺垫, 或间接交代下文王氏父子隐居宝界山的原因)( 1 分)。
        25 . ( 2 分)交代宝界山的地理位置、王仲山父子的概况及作者写记缘由。(三点各1 分)

        26 . ( 2 分)王维士大夫出处有道, 一失足遂不可院(用自己的话不得分)
        27 . ( 4 分)作者肯定(赞叹)王仲山父子在政治清明时退隐是有道(原则)的, 用反复的手法写出一般人难以做到;其实也在含蓄地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清高孤傲的情趣以及归隐山水的志向。(写出褒扬的态度和作者的情怀, 各2 分, 意思接近即可)

        【参考译文】
        太湖, 是东南的大湖, 占地五百里, 数以百计的山峦挺立在湖波之间。而且山崖重重叠叠, 山谷弯曲幽静, 没有一处不是神灵仙子居住的地方。天下的山, 因为有水而更加壮丽;水域如果拘束狭�。筒荒芡耆允境錾降男燮�。天下的水, 因为遇山而停止, 山如果孤零矮�。植荒芡耆韵殖鏊钠嫒�。太湖水势浩荡, 相连不断, 中间配以群山, 山多且湖水足以贮藏这些山峰。我觉得只有海外仙岛能与之媲美, 中原是没有这种景观的。因此凡是像屏风一样排列在湖水之滨的山, 全是依仗湖水而更加出奇。
        从锡山经过五里湖, 就到了宝界山。宝界山在洞庭湖北面, 矗立于夫椒山和湫水山之间, 仲山王先生就居住在这里。先生早年辞官, 他儿子科考中举之后也回到家乡。父子两人都是中年丧偶, 而且都没有再续弦。每日以吟诗作画为乐。通过长洲的陆先生, 来请我写一篇山居的记。
        我没有到宝界山, (但)曾经在万峰山读书, 看遍了周围湖滨山川之景, 所有的山峰都因为有湖水的环绕而更加美丽。而马�!⒊ば烁窃谙ρ袈渖街时煌硐加痴�, 而宝界山, 我马上就能看到了。当年王维曾经有辋川别墅, 而他的诗赋画工之精妙, 至今仍然能让我想象到其居所的胜�!V偕较壬木铀交匪�, 湖滨名胜异常绝妙;况且千里烟波又岂是内陆能够看到的景观?王维清思俊逸, 遗世独立, 远离尘嚣, 但仍然不能避开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的浑浊。因此不难看出, 士大夫出世入世都是有讲究的, 一旦进入尘世就很难再一尘不染了。就像王维, 至今今人仍有遗憾。如今仲山父子隐居于政治清明的时代, 尘世间一切事务对他们来讲都如浮云过眼, 从来没有扰过他们的心境。这种境界如何能达到啊!怎么能达到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雪竹轩记》《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
        归有光《沧浪亭记》归有光《张自新传》
        归有光《顾隐君传》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
        归有光《玄朗先生墓碣》归有光《洧南居士传》
        归有光《东园翁家传》归有光《容春堂记》
        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真义堂记》归有光《自生堂记》
        归有光《归氏二贤传》归有光《魏诚甫行状》
        归有光《家谱记》归有光《送狄承式青田教谕序》
        归有光《归钺传》归有光《先妣事略》
        归有光《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归有光《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
        归有光《悠然亭记》归有光《周封君传》
        《明史·张孟男传》《隋书·梁彦光传》
        《晋书·袁宏传》《宋史·陈师道传》
        辛文房《白居易传》《明史·孙承宗传》
        《北史·李苗传》《唐柳先生文集》后序
        《晋书·荀勖传》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苏洵《谏论》
        《隋书·李谔传》戴表元《送张叔夏西游序》
        《宋史·张宪传》姚鼐《朱竹君先生传》
        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苏轼《晁错论》《明史·顾佐传》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隋书·皇甫绩传》
        辛弃疾《审势》《后汉书·马援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