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兄弟争雁》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元卿寓言故事
        昔人有睹雁翔者, 将援弓射之, 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 烹燔半焉。已而索雁, 则凌空远矣。
        (1)解释加线的词。
        ①将援引射之 拉 
        ②宜燔 适宜 
        ③烹燔半焉 烤 
        ④已而索雁 找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 则凌空远也。
        翻译: 完了之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 这才发现大雁已经在高空中飞得很远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竞斗而讼于社伯”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B.一丝而累, 以至于寸。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朝而往, 暮而归。
        (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 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 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准备拿弓箭射它。援, 拉。
        ②句意为:(不善飞的)鹅煮(着吃才比较)适宜。宜, 适宜。
        ③句意为:把雁剖成两半一半煮着吃, 一半烤着吃。燔, 烤。
        ④句意为:完了之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索, 找。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已而, 完了以后。句意:完了之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 这才发现大雁已经在高空中飞得很远了。
        (3)本题考查“而”字的用法。例句中的“而”表示顺承, 不译。
        A.表示转折, 却。
        B.表示修饰, 不译。
        C.表示顺承, 不译。
        D.表示修饰, 不译。
        故�。篊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 文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人:兄弟二人和社伯。这三个人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因为他们因为无谓的争论, 而贻误了机会, 最终让这只雁飞走了。

        答案:
        (1)①拉②适宜③烤④找
        (2)完了之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 这才发现大雁已经在高空中飞得很远了。
        (3)C
        (4)三个人, 他们的观点都不正确, 不能因为无谓的争论而贻误机会。

        【翻译】
          从前, 有个人看见一只正在飞翔的大雁, 准备拉弓把它射下来, 并说道:“一射下就煮来吃。” 弟弟表示反对, 争着说:“栖息的大雁适合煮着吃, 飞鸿的大雁适合烤着吃。” 两人一直吵到社伯那儿。社伯建议把大雁剖开, 一半煮食, 一半烤食。 等到兄弟两个再次去射大雁时, 大雁早就飞远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后汉书·李云传》《清史稿·李清时传》
        欧阳修《吉州学记》张岱《余若水先生传》
        《旧唐书·裴耀卿传》《明史·张孟男传》
        《隋书·梁彦光传》《晋书·袁宏传》
        《宋史·陈师道传》辛文房《白居易传》
        《明史·孙承宗传》《北史·李苗传》
        《唐柳先生文集》后序《晋书·荀勖传》
        欧阳修《浮槎山水记》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
        苏洵《谏论》《隋书·李谔传》
        戴表元《送张叔夏西游序》《宋史·张宪传》
        姚鼐《朱竹君先生传》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苏轼《晁错论》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