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 罗隐, 字昭谏, 钱塘人也。少英敏, 善属文, 诗笔尤俊拔, 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 累不第。广明中, 遇乱归乡里, 时钱尚父镇东南, 节钺崇重, 隐欲依焉。进谒, 投素作《过夏口》云∶“一个祢衡容不得, 思量黄祖谩英雄。“镠得之大喜, 以书辟曰∶“仲宣远托刘荆州, 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 只为故乡。“隐曰∶“是不可去矣。“遂为掌书记。镠初授镇, 命沈崧草表谢, 盛言浙西富庶, 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 朝臣方切贿赂, 表奏, 将鹰犬我矣。“镠请隐为之, 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 日暮而牛羊不下。“作者称赏。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九) 罗隐在科�。巡虐廖�, 尤为公卿所恶, 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罗尊师者, 深于相术, 隐以貌陋, 恐为相术所弃, 每与尊师接谈, 常自大以沮之。及其累遭黜落, 不得已始往问焉。尊师笑曰∶“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 见隐曰∶“天下皆知罗隐, 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 则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 遂归钱塘。初, 隐费窘, 因谒邺王罗绍威, 贻书叙其家世, 邺王为径。幕府僚吏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 而经视太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 曰;“罗隐名振天下, 王公大夫多为所�。窕既豢瞎�, 其何以胜!得在侄行, 为幸多矣, 敢不致器, 诸公慎勿言。“于是拥旆郊迎, 一见即拜, 隐济不让。及将行, 绍成赠以百万, 他物称是。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附《五代史补·罗隐东归》)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B.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悟子宜自择之/ C.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D.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悟子宜自择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昭谏, 是罗隐的字, “昭“和“隐“意义相反, 这是古人常用的取字方式。 B.荆州, 是汉代十三州之一, 刘表曾任该州刺史, 所以用“荆州“称呼他。 C.家世, 指家族的世系, 罗隐排列罗姓世系, 意在拉近他与罗绍威的关系。 D.拥旆, 是古代出郊迎宾的礼节, 文中用来对人表示归顺或依附时的诚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隐想要投靠钱镠, 把自己之前写的一首诗给钱镠, 试探他是否能够容纳自己。 B.罗隐之所以科举不顺遂, 除了恃才傲物得罪人之外, 还因为他的相貌非常丑陋。 C.罗尊师和卖饭姐都劝罗隐回故乡, 只不过罗尊师说得委婉, 卖饭姐说得更直接。 D.罗绍威一向重视读书人, 他容忍了罗隐的做慢, 礼遇罗隐, 得到了世人的赞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浙西焚荡之余, 朝臣方切贿赂, 表奏, 将鹰犬我矣。 (2)罗隐一布衣尔, 而侄视大王, 其可乎! 14.两则材料同是记述罗隐事迹, 但各有侧重, 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0.B(3分) 句意:对于你一心参加科举一事, 从我的角度来看, 即使你技压群芳, 名列第一, 也不过做个主簿或县尉这样的小官罢了。你如果能放弃科举, 回到(投靠)东部有实力的诸侯来求得重用, 那么一定富贵。两条途径你自己应该好好选择。 “首冠群英”的意思是“技压群芳, 名列第一”, “群英”作“冠”的宾语, 共同构成动宾结构, 不可断开, 据此排除AC。 “则必富且贵矣”句意完整, 且“矣”一般作为句子结尾的标志, 故应在“矣”后断开, 据此排除D。 故选B。 11.D(3分).“拥旆”说法错误。应该是“郊迎”是古代出郊迎宾的礼节, 古代出郊迎宾, 以示隆重、尊敬。 故选D。 12.B(3分)“还因为他的相貌非常丑陋”说法错误。文中只说“罗隐在科�。巡虐廖�, 尤为公卿所恶, 故六举不第”, 并没有说是因为他的相貌非常丑陋而科举落第。 故选B。 13.(1)现在浙西刚经历战火劫乱, 朝臣正急切想着索取财物, 上奏这样一份表章, 他们会把我们当作(鹰犬追捕的)猎物一样搜刮掠夺的。(5分) (2)罗隐只是一个平民罢了, 却把大王您当侄子看待, 这怎么可以呢!(3分) 14.第一则材料重在体现罗隐的文才;第二则重在叙述《五代史》中未载的罗隐的生平际遇。(3分)
参考译文: 罗隐, 字昭谏, 是钱塘人, 少年时就非常出色机敏, 擅长写文章, 尤其是诗写得很好, 诗中充满浩然正气。乾符初年, 开始参加进士考试, 多年没有考中。广明年间, 因为避乱而回到家乡, 当时钱镠镇守东南, 身份非常尊贵。罗隐想要去投靠钱镠, 献上了自己平时写的《过夏口》, 其中写道:“一个你衡容不得, 思量黄祖谩英雄。”钱镠看后非常高兴, 用公文来征召他:“王璨原来投靠刘表, 是因为乱世的缘故;孔子乐于担任鲁国的司寇, 是因为鲁国是孔子的故乡。”罗隐就说:“这样我就不能离开(钱镠)了”, 于是就担任掌书记一职。钱镠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之初, 命令沈崧起草奏章以谢恩, 奏章上极力描述浙西的富饶。罗隐说:“如今浙西正当兵火战乱之后, 朝中大臣们正急迫地想索求贿赂, 这个奏章递上去, 他们看了就要把我们当成(鹰犬追捕的)猎物一样搜刮掠夺的。”钱镠就请罗隐来起草, 罗隐写道:“天寒而糜鹿曾游, 日暮而牛羊不下。”文人们称赞不已。(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九) 罗隐在参加科举考试时, 他倚仗自己的才能轻视他人, 很被达官贵人忌恨, 所以六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取。当时有一个罗尊师, 精通看相的方术。罗隐因为自己相貌丑陋, 担心被相术唾弃, 每次与尊师交谈, 常妄自尊大来堵住对方的口。到他多次遭受落第的命运, 才迫不得已前去请教罗尊师。尊师笑着说:“对于你一心参加科举一事, 从我的角度来看, 即使你技压群芳, 名列第一, 也不过做个主簿或县尉这样的小官罢了。你如果能放科举, 回到(投靠)东部有实力的诸候来求得重用, 那么一定富贵。两条途径你自己应该好好选择。”罗隐还是没有明白, 几天不知所措。有个卖饭的邻居老太, 见到罗隐说:“天下人都知道你的名声, 何必一定要考取功名才认为有得呢!不如马上求得富贵, 这也是我这老婆子的希望啊。”听了老太的话, 罗隐内心的疑虑顿时消失, 于是就回到了钱塘。开始, 罗隐缺少路费, 于是就去拜谒邺王罗绍威, 向邺王献上叙述自己家世的文章, 结果邺王(按辈分)成为(罗隐的)侄子。邺王府中的僚属都感到愤怒, 说:“罗隐只是一个平民罢了, 却把大王您当侄子看待, 这怎么可以呢!”罗绍威向来尊重文人, 说:“罗隐天下闻名, 王公大臣有很多都被他轻视, 今天他肯高兴地来到我这里, 实在是一件盛事。我能够被他当成侄辈, 感到非常荣幸, 怎么敢不向他表达恭敬, 各位不用多说了。”于是用隆重的礼节到城外去迎接罗隐, 见到罗隐就行了跪拜大礼, 罗隐也没有推辞。到罗隐要离开时, 罗绍威赠给罗隐一百万钱, 其他的礼物也差不多价值一百万。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附《五代史补·罗隐东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