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奚康生, 河南阳翟人也。本姓达奚, 其先居代, 世为部落大人。祖真, 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 赐爵长进侯。卒, 赠幽州刺史, 谥曰简。康生少骁武, 弯弓十石, 矢异常箭, 为当时所服。太和初, 蠕蠕频寇, 康生为前驱军主, 壮气有闻, 由是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 驾旋济淮, 五将未度, 齐将据渚断津路。孝文募破中渚贼者, 以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募, 缚筏积柴, 因风放火, 烧其船舰, 依烟直过, 飞刀乱斫, 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阁将军。后以勋除太子三�!⑽魈ㄖ焙�。吐京胡反, 自号辛支王, 康生为军主, 从章武王彬讨之。分为五军, 四军俱败, 康生军独全。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 诈为坠马, 胡皆谓死, 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 杀伤数十人, 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 招诱边人, 康生复为统军, 从王肃讨之。齐将张伏护自升城楼, 言辞不逊。肃令康生射之, 望楼射窗, 扉开即入, 应箭而毙。彼人见箭, 皆以为狂弩。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 欲解义阳之急, 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 并败退。帝乃遣康生驰往, 一战大破之。及寿春来降, 遣康生领羽林千人, 给龙厩马两匹, 驰赴之。破走齐将桓和、陈伯之。以功除征虏将军, 封安武县男。出为南青州刺史。 后梁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 康生破禽之。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康生便集文武, 用之平射, 犹有余力。观者以为绝伦。弓即表送, 置之武库。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规寇徐州, 诏授康生武卫将军, 一战败之。还京, 召见宴会, 赏帛千匹, 赐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为华州刺史, 颇有声绩。 (选自《北史》)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B.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C.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D.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赐爵, 即赐予爵位, 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 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 谥, 即谥号, 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 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 如文中的“简”。 C. 胡, 指胡人, 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历史上的胡人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蒙古、契丹、女真等民族。 D. 卒, “死”之义, 中国古代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身份地位严加区别, 《礼记》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奚康生出身北方少数民族。奚康生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部落的首领, 他的祖父奚真担任过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 B. 奚康生功勋卓著。奚康生一生征战无数, 不仅立下了无数战功, 自己也多次受到封赏, 而且治理地方也很有声誉政绩。 C. 奚康生箭法超群。南齐的将领张伏护出言不逊, 奚康生奉王肃之命, 在城下用强弓一箭就射杀了站在城楼内的张伏护。 D. 奚康生作战勇敢。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 使得皇帝的车驾不能渡过淮河, 奚康生顺风点火, 杀入敌阵, 使敌人投河淹死的很多。 13. 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 诈为坠马, 胡皆谓死, 争欲取之。 (2)肃令康生射之, 望楼射窗, 扉开即入, 应箭而毙。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他率领一千精兵追赶吐京胡到达车突谷, 假装落马, 吐京胡人都认为他已死了, 争着来取他的人头。 (2)王肃命令康生射张伏护, 他望着楼向窗户射去, 窗户开处箭矢飞入, 张伏护应箭而死。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 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 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 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 根据名词“梁(人名)”“康生”“弓”“把(把手)”“箭”“长笛”, 虚词“之”“与”, 再结合本句意思:当时梁听说康生能拉开硬弓, 所以特地做了两张大弓, 每张八尺长, 把手的中围一尺二寸, 箭的粗细和现在的长笛差不多, 送给康生。句子可以断开为: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故选C。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 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 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 “士曰死”说法错误, 应该是: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故选D。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 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 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 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D项, “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 使得皇帝的车驾不能渡过淮河”说法错误, 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时, 皇帝的车驾已经渡过了淮河。故选D。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 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 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达到词达句顺, 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 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精骑一千”, 一千精兵;“诈”, 假装;“坠马”, 落马;“谓”, 认为。(2)句中:“令”, 命令;“扉”, 窗户;“毙”, 死;并补齐句子省略部分, 如“望楼射窗”的主语“他”, “应箭而毙”的主语“张伏护”。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 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 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奚康生, 是河南阳翟人, 本来姓达奚, 他的祖先居住在代郡, 世世代代都是部落头人。祖父奚真, 任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 赐给他爵位长进侯。去世, 追赠幽州刺史, 谥号为简。康生少年时骁勇有力, 能拉开十石的弓, 箭和普通的箭不同, 被当时的人们佩服。太和初年, 蠕蠕经常来侵犯, 康生为前锋部队的首领, 他的勇气早已为人所知, 因此担任宗子队首领。随从皇帝出征钟离, 皇帝的车驾很快渡过淮水, 各路大将还没有渡淮河。南齐的将士占据江边的小洲想截断渡口。孝文帝招募打败洲上齐军的勇士, 取胜的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召前往, 捆绑木筏堆上柴草, 借助风势点燃大火, 烧着了南齐的船舰, 靠烟雾直冲过去, 举起刀乱砍, 敌人投河淹死的很多。于是让康生代理直阁将军。后来因为功勋任命为太子三�!⑽魈ㄖ焙�。吐京胡谋反, 自称辛支王, 康生担任军主, 随章武王元彬前往讨伐。魏军分为五支, 四支军队都被打败了, 只有康生的那支军队得以保全。他率领一千精兵追赶吐京胡到达车突谷, 假装落马, 吐京胡人都认为他已死了, 争着来取他的人头。康生突然跃上战马, 举起长矛, 杀伤数十名敌人, 射死了辛支王。 南齐设置义阳郡, 招诱北魏的边民, 康生又任统军, 跟随王肃前往征讨。南齐的将领张伏护自己登上城楼, 出言不逊。王肃命令康生射张伏护, 他望着楼向窗户射去, 窗户开处箭矢飞入, 张伏护应箭而死。南齐的将士看到箭, 都认为是强弩所射。南齐的将领裴叔业率领士兵围攻涡阳, 想通过围魏救赵的办法解救义阳之急, 朝廷下诏派高聪、元衍等人援救, 敌军都失败撤走。皇帝就派康生飞奔前往, 一战就把南齐军打得大败。等到寿春的齐军来投降, 朝廷派遣康生带领一千羽林军, 并给他两匹御厩马, 飞驰寿春。打败并赶走了南齐的大将桓和、陈伯之。因为军功被任命为征虏将军, 封爵号安武县男。外任南青州刺史。 后来梁郁州派军事首领徐济侵犯边界, 康生打败活捉了他。当时梁听说康生能拉开硬弓, 所以特地做了两张大弓, 每张八尺长, 把手的中围一尺二寸, 箭的粗细和现在的长笛差不多, 送给康生。康生就召集身边的文武臣僚, 用大弓平射, 拉开还绰绰有余。看的人都不由叫绝。弓箭很快被表奏送往朝廷, 存放在武器库里。后来梁派都督临川王萧宏指挥十万大军侵犯徐州, 朝廷下诏任命康生为武卫将军, 一交战就将萧宏打败。回到京城, 被召见参加宴会, 赏给他帛一千匹, 赐给他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京任华州刺史, 很有声誉政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