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高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高登, 字彦先, 漳浦人。少孤, 力学, 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 授富川主簿, 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 法罢, 归买马司, 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 然学校礼义由出, 一旦废, 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 礼义与法度尔, 既两弃之, 尚何言!”守不能夺, 卒从之。满秩, 士民丐留不获, 相率馈金五十万, 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 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 不可, 复无所归, 请置于学, 买书以谢士民。授静江府古县令, 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 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 持吏短长, 号“秦大虫”, 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 颇革, 而登喜其迁善, 补处学职。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之, 琥怒, 中之以危法。会有诉琥侵学钱者, 登呼至, 面数琥, 声气俱厉, 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忿而死, 一郡快之。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 秦太师父旧治, 实生太师于此, 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 祠不可立。”舜陟大怒, 摭秦琥事, 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 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 且诬以专杀之罪, 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 适登母死舟中, 草葬水次, 航海诣阙上书, 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 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 能一见, 终身事且, 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 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 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 事讫诣狱, 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B.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C.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D.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 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别名, 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
        B.衣冠, 衣和冠, 古代士以上戴冠, 故特指士以上的穿着, 代指缙绅、名门世族。
        C.秩, 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 “满秩”即秩满, 文中指高登贺州学事任期结束。
        D.太学, 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先买马还是先养士, 高登与太守争辩, 他认为学校是礼仪诞生的地方, 不能废弃, 他坚持治理天下依仗礼仪和法度之理。
        B.高登任静江府古县令时, 秦琥有改变, 高登增补他担任学职;秦琥侵占州学钱财, 高登声气严厉地喝令他, 并对他处以死刑。
        C.高登因不满秦桧的作为, 拒绝给秦桧立祠, 因而得罪了上司;他因处置秦琥一事遭受上司的诬陷, 遭受打击报复而终致入狱。
        D.高登求纳官赎罪, 担任右司的故人建议他拜见丞相, 而不要直接向朝廷上书, 可是他却只认君父, 不认权臣, 不肯媚附权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之, 琥怒, 中之以危法。
        (2)适登母死舟中, 草葬水次, 航海诣阙上书。
        14.高登重视教育, 他具体做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
        10.D
        11.A
        12.B
        13.(1)一日, 琥有私人请求, 高登拒绝了他, 秦琥心生怨愤, 企图通过�:Ψ衫粗猩烁叩�。
        (2)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 高等把她草草葬在水边, 航�;爻⑸鲜�。
        14.(1)高登主张恢复过去州学给田舍的制度(2)高登把百姓馈赠自己的钱币放到学府里, (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高登条列十余事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 今人奸诈, 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 说不能行, 是诚心不到罢了。”
        “条十余事”与“告之”是高登连续的动作行为,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BC;第二个“行”是动词, “蛮貊”是“行”的后置状语, 中间省略“于”, 不能断开, 排除A。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错, 古人在成年以后, 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 自称其名表示谦逊, 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以示相互尊重。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并对他处以死刑”错, 由原文“登呼至, 面数琥, 声气俱厉, 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忿而死”可知, 秦琥是气忿而死, 不是被高登处死的。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请属, 私人请托, “属”通“嘱”;谢, 拒绝;中, 中伤;中之以危法, 状语后置句。
        (2)适, 恰逢;水次, 水边;诣阙, 回到朝廷;“死舟中”, 状语后置。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学故有田舍, 法罢, 归买马司, 登请复其旧”可知, 他主张恢复过去州学给田舍的制度, 体现出重视教育;
        结合“满秩, 士民丐留不获, 相率馈金五十万, 不告姓名……登辞之, 不可, 复无所归, 请置于学, 买书以谢士民”可知, 高登把百姓馈赠的钱币五十万放到学府里, (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体现他重视教育。
        参考译文:
        高登, 字彦先, 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 致力学习, 用法度来约束自己。绍兴二年, 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 接着又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 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 交由买马司经管, 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 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 一旦废弃, 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 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 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 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最终听从了他。任期结束, 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 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 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 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 未被允许, 又无法归还, (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 (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 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 高登条列十余事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 今人奸诈, 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 说不能行, 是诚心不到罢了。”豪民秦琥雄霸乡里, 挟持官吏把柄, 号“秦大虫”, 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达, 他颇有改变, 高登也喜其变好, 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 琥有私人请求, 高登拒绝了他, 秦琥心生怨愤, 企图通过�:Ψ衫粗猩烁叩�。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 高登喊秦琥来到, 当面责备他, 声气严厉, 喝令他下去, 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处置他, 秦琥气忿而死, 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快意。驻军首领胡舜陟对登说:“古县, 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 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 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象样, 祠不可立。”舜陟大怒, 抓住秦琥一事, 调荔浦丞康宁以代替高登, 高登因母病离去。舜陟遂建起秦桧的祠堂并自己写了记, 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高登, 朝廷下诏押送高等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 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 高等把她草草葬在水边, 航�;爻⑸鲜�, 请求纳官赎罪。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 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 如果你能见一见他, 终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 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有君父, 不知有权臣。”不久中书衙门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纳官赎罪的, 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监狱。高登归葬其母, 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 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 冤情最终昭雪。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王遂传》《宋史·刘安世传》(二)
        《宋史·赵与欢传》《宋史·李昉传》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宋史·薛向传》
        《宋史·任中正传》(二)《宋史·孙行友传》
        《宋史·向子諲传》《宋史·狄青传》(三)
        《宋史·康保裔传》(二)《宋史·赵鼎传》(二)
        《宋史·沈伦传》(二)《宋史·慎从吉传》
        《宋史·苏元老传》《宋史·王琪传》
        《宋史·任中正传》《宋史·宋敏求传》
        《宋史·狄青传》(二)《宋史·詹体仁传》(二)
        《宋史·柴中行传》《宋史·陈瓘传》
        《宋史·赵开传》《宋史·尹洙传》
        《宋史·鲜于侁传》《宋史·洪迈传》
        《宋史·倪思传》《宋史·彭龟年传》(二)
        《宋史·李清臣传》(二)《宋史·刘珙传》(二)
        《宋史·王禹偁传》(三)《宋史·李允则传》
        《宋史·胡安国传》(二)《宋史·吕公弼传》
        《宋史·陈希亮传》(二)《宋史·李兑传》(二)
        《宋史·王化基传》《宋史·魏杞传》
        《宋史·陆秀夫传》《宋史·谭延美传》(二)
        《宋史·孙道夫传》《宋史·滕宗谅传》
        《宋史·周敦颐传》(二)《宋史·李建中传》
        《宋史·杜衍传》(二)《宋史·韩亿传》(二)
        《宋史·苏颂传》(二)《宋史·郑居中传》
        《宋史·张克戬传》(二)《宋史·谭延美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