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张四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张四维, 字子维, 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 授编修。隆庆初, 进右中允, 直经筵, 寻迁左谕德。四维倜傥有才智, 明习时事。杨博、王崇古久历边陲, 善谈兵。四维, 博同里而崇古姊子也, 以故亦习知边务。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四维为交关于拱, 款事遂成。拱益才四维, 四维亦干进不已, 朝士颇有疾之者。御史郜永春视盐河东, 言盐法之坏由势要横行, 大商专利, 指四维、崇古为势要, 四维父、崇古弟为大商。四维奏辫, 因乞去。拱力护之, 温诏慰留焉。
        初, 赵贞吉去位, 拱欲援四维入阁, 而殷士儋夤缘得之, 诸人遂相构。及御史赵应龙劾士儋, 士儋未去, 言路复有劾四维者。四维已进左侍郎, 不得已引去, 无何士儋亦去。东宫出阁, 召四维充侍班官。给事中曹大埜言四维贿拱得召, 四维驰疏辫, 求罢。帝不许, 趣入朝。未至而穆宗崩, 拱罢政, 张居正当国, 复移疾归。
        四维家素封。岁时馈问居正不绝。武清伯李伟, 慈圣太后父也, 故籍山西, 四维结为援。万历二年, 复召掌詹事府。明年三月, 居正请增置阁臣, 引荐四维, 冯保亦与善, 遂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赞机务。当是时, 政事一决居正。居正无所推让, 视同列蔑如也。四维由居正进, 谨事之, 不敢相可否, 随其后, 拜赐进官而已。居正卒, 四维始当国。累加至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初, 四维曲事居正, 积不能堪, 拟旨不尽如居正意, 居正亦渐恶之。既得政, 知中外积苦居正, 欲大收人心。于是四维稍汲引海内正人为居正所沉抑者。虽未即尽登用, 然力反前事, 时望颇属焉。
        寻以父丧归。服将阕, 卒。赠太师, 谧文毅。
        (选自《明史·张四维传》, 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
        B.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
        C.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
        D.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筵, 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代始称, 元、明、清沿袭此制。
        B.阁, 一般指类似楼房的建筑物, 文中是内阁的简称, 内阁在我国明代、清代是最高官署。
        C.崩, 在古代有多重含义, 但在本文是指帝王去世, 另外, 崩还可以指古代王后去世。
        D.同列, 指同一班列、同等地位, 亦指地位相同者;同列犹同僚。其在文中指同等地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四维熟悉边防事务。他的边防事务知识是从长期在边陲任职、擅长谈论兵事的同乡杨博和舅舅王崇古那里学习得来的。
        B.张四维明了时事, 深得高拱器重。高拱掌管吏部, 破格提拔他为翰林学士;他也与高拱勾结, 使通贡事成, 更得高拱认可。
        C.张四维能够直面指责。面对给事中曹大埜说他贿赂高拱, 他上奏辩解, 请求罢免官职;皇帝催他入朝, 可是他却因病回乡。
        D.张四维能屈能伸。与张居正关系不好, 却在岁时年节不断地向张居正馈赠礼物, 谨慎地侍奉、追随张居正, 以图拜官晋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拱益才四维, 四维亦干进不已, 朝上颇有疾之者。
        (2)既得政, 知中外积苦居正, 欲大收人心。
         
         
        答案:
        10.A
        11.D
        12.C
        13.略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刘基传》《明史·鲁穆传》
        《明史·赵彦传》《明史·后妃列传》
        《吴与弼, 字子传》《明史·张溥传》
        《熊鼎传》《况钟传》
        《明史·费宏传》《明史·郑赐传》
        《明史·熊廷弼传》《明史·刘基传》(二)
        《明史·杨瑄传》《明史·黄道周传》
        《明史·唐顺之传》《明史·王恕传》
        《明史·唐顺之传》(二)《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卓敬传》《明史·王宪传》
        《明史·归有光传》《明史·申时行传》
        《明史·姚夔传》《明史·马森传》
        《宋史·宋汝为传》《宋史·杨察传》
        《三国志·贾诩传》(二)苏洵《木假山记》
        《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宋书·傅弘之传》
        《汉书·车千秋传》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
        《资治通鉴·肥水之战》《新唐书·秦琼传》
        《宋书·萧惠开传》《周书·辛昂传》
        《北齐书·斛律光传》曾国藩《谕纪泽纪鸿》
        《汉书·盖宽饶传》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
        《明史·杨廷麟传》《清史稿·黄宗羲传》
        苏洵《仲兄字文甫说》《明史·廖永忠传》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晋书·郭舒传》
        《范文正公文集》序《三国志·蒋济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