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记游松风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 6-10 题。(16 分)

        记游松风亭  苏    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 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 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 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 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进则死敌, 退则死法, 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惠州:今属广东, 苏轼被贬后的一安置处。 ②木末:树林远处。 ③死法:死于军法。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2)思欲就亭止息(   )
        (3)当恁时也不妨熟歇(  )
        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2 分)若 人悟 此 虽 兵 阵 相 接 鼓 声 如 雷 霆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虽”与“虽兵阵相接”中的“虽”意义不的一项是(     )(3 分)
        A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B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不足
        C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D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9翻译下列句子。(5 分)
        (1)意谓是如何得到?(2 分)
        (2)由是如挂钩之鱼, 忽得解脱。(3 分)
        10本文与《记承天寺夜游》都是作者被贬时所作。虽场景不同, 却情怀共通。请简要分析概括。(3 分)
         
        答案:
        (二)(16分)
        6.(3分)(1)曾经 (2)接近, 靠近 (2)如此, 这样
        7.(2分,每处  1分)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8.(3分)C(C项中的“虽”是转折连词, “虽然”的意思;例句和   A、B、D选项中的“虽”都是表假设的连词, “即使”的意思)
        9.(5分)(1)心里想(说), 怎样才能走到呢?(2分。评分说明:“意谓”1分, 句意正确1分。)(2)因此(我)就像挂在钩上的鱼, 一下子获得了解脱。(3分, 评分说明:“由是”、“忽得”各 1分, 句意正确  1分。)
        10. (答对 1点得   1分, 共  3分)要点:乐观、旷达(或   “豁达、洒脱  ”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  ”、“善于自我排遣 ”等)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答谢民师书》苏轼《决壅蔽》
        苏轼《上韩枢密书》《张文定公墓志铭》
        苏轼《墨宝堂记》苏轼《小儿不畏虎》
        苏轼《士燮论》苏轼《论特奏名》
        《赤壁赋》《武昌九曲亭记》苏轼《石钟山记》
        苏轼《书孟德传后》苏轼《超然台记》(二)
        苏轼《孟轲论》苏轼《盖公堂记》(二)
        苏轼《跋钱君倚书〈遗教经〉》《书唐氏六家书后》苏轼《论子胥种蠡》
        苏轼《论项羽范增》苏轼《凫绎先生诗集叙》
        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苏轼《乐毅论》
        苏轼《凌虚台记》苏轼《万石君罗文传》
        苏轼《留侯论》苏轼《黄州安国寺记》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秦废封建》
        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苏轼《刚说》
        苏轼《答李琮书》苏轼《中和胜相院记》
        苏轼《荀卿论》苏轼《养生》
        苏轼《上王兵部书》苏轼《王定国诗集叙》
        苏轼《密州通判厅题名记》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苏轼《醉翁操》(含赏析)苏轼《醉白堂记》
        苏轼《子思论》苏轼《宝绘堂记》
        苏轼《稼说送张琥》苏轼《伊尹论》阅读读练习及答案
        《答毕仲举书》苏轼《盖公堂记》
        苏轼《超然台记》苏轼《牧童评画》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苏轼《范增论》
        苏轼《答秦太虚书》苏轼《晁错论》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