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左良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左良玉, 字昆山, 临清人。少孤, 育于叔父。其贵也, 不知其母姓。长身赪面, 骁勇, 善左右射。目不知书, 多智谋, 抚士卒得其欢心, 以故战辄有功。时陕西贼入河南, 图怀庆。廷议令良玉将昌平兵往剿, 大指专办河南。会贼寇修武、清化者窜入平阳, 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 颇有斩获。时曹文诏将陕西兵, 帝令良玉受尚璟节制, 与文诏同心讨贼。
        良玉之起由侯恂。恂, 故东林也。马士英、阮大铖用事, 虑东林倚良玉为难, 谩语修好, 而阴忌之, 筑板矶城为西防。良玉叹曰:“今西何所防, 殆防我耳。”会朝事日非, 监军御史黄澍挟良玉势, 面触马、阮。既返, 遣缇骑逮澍, 良玉留澍不遣。澍与诸将日以清君侧为请, 良玉踌躇弗应。
        崇祯初, 屡迁四川副总兵, 与侯良柱共斩安邦彦。京师有警, 率六千人勤王, 共复遵、永四城。加署都督佥事, 世荫千户。寻擢总兵官, 镇守遵化。战喜峰口及洪山, 并有功, 进秩为真。五年春, 叛将乱登、莱, 王洪等无功。玘自请行, 命为援剿总兵官, 与洪及刘国柱御贼沙河, 战相当。已而遁走, 贼乘之, 大败。寻与诸将金国奇等复登、莱二城, 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十一年正月, 良玉与总兵陈洪范大破贼于郧西。张献忠假官旗号袭南阳, 屯于南关。良玉适至, 疑而急召之, 献忠逸去。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未几, 请降, 良玉知其伪, 力请击之, 文灿不许。
        十五年四月, 自成复围开封, 乃释故尚书初荐良玉者侯恂于狱, 起为督师, 犒良玉营将士, 激劝之。良玉及虎大威、杨德政会师朱仙镇, 贼营西, 官军营北。
        十七年三月, 诏封良玉为宁南伯, 畀其子梦庚平贼将军�。Τ墒朗匚洳�。命给事中左懋第便道督战, 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闻。疏入, 未奉旨, 闻京师被陷, 诸将汹汹, 以江南自立君, 请引兵东下。良玉恸哭, 誓不许。副将士秀奋曰:“有不奉公令复言东下者, 吾击之!”以巨舰置炮断江, 众乃定。
        选自《明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 檄:檄文
        B.良玉适至 适 :恰好
        C.贼营西 营:扎营
        D.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闻 闻:使……闻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B.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C.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D.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良玉少时多舛, 成年后显贵。他小时候父亲就死了, 连母亲的姓氏都不知道, 被
        叔父养育大。后被封为宁南伯, 父子世代得以把守武昌。
        B.左良玉受人提携, 能善待部下。他因侯恂的推荐而做官, 尤其是削职回乡后, 侯恂
        推举他做了副将。他善于安抚士兵, 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C.左良玉骁勇善战, 每战都建功。他作战勇猛, 屡建奇功, 曾以副将身份率军战于松
        山、杏山, 功劳评定排第一。在郧西与陈洪范也大败敌军。
        D.左良玉尽忠报国, 且很有智谋。他为朝廷尽心尽职, 常年在外征战, 京师沦陷后仍
        忠心不改。张献忠假装投降时是良玉识破了他的诡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朝事日非, 监军御史黄澍挟良玉势, 面触马、阮。
        译文:
        (2)乃释故尚书初荐良玉者侯恂于狱, 起为督师, 犒良玉营将士, 激劝之。
        译文:
         
        答案:
        4.A(檄:此处是动词, 诏令, 下诏命令。)
        5.D(据文意判断。)
        6.A(原文是“功成世守武昌”, 大功告成以后让他们父子世代把守武昌, “得以把守武昌”不对。)
        7.(1)适逢朝廷中的事情一天不如一天, 监军御史黄澍仗着良玉的势力, 当面顶撞马士英、阮大铖。(关键词: 会、非、触各1分, 句意2分)
        (2)(朝廷)于是从狱中释放当初推荐过良玉的原尚书侯恂, 起用他担任督师, 犒劳良玉军营的将士, 激励他 (奋勇作战)。(关键词:介词结构后置句、起、激劝各1分, 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左良玉, 字昆山, 临清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 被叔父带大。等到他显贵的时候, 连母亲的姓氏都不知

        道。他身材修长, 面带红色, 矫健勇猛, 善于左右张弓射箭。他不大识字, 但很有智谋, 善于安抚士兵, 能得到他

        们的欢心, 因此每每打仗都能立功。当时陕西造反的农民进入河南, 妄图攻占怀庆。朝廷命令良玉率领昌平军

        前往剿除, 大体要他专门办理河南的军事。恰逢进攻修武、清化的乱军窜入平阳, 朝廷于是诏令他到山西去抵

        御, 杀伤、俘获了许多敌人。这时曹文诏率领着陕西的军队, 朝廷命令良玉接受尚景的节制, 与文诏齐心讨伐

        乱贼。

            良玉的做官曾得力于侯恂的推荐。侯恂, 原本是东林党人。马士英、阮大铖掌权后, 担心东林党人依靠良

        玉跟自己为难, 就说谎话跟良玉结交, 暗中忌恨他, 并修筑板矶城作为向西防御的屏障。良玉叹着气说:“现在

        西面有什么好防的, 大概是防我吧!”适逢朝廷中的各种事情一天不如一天, 监军御史黄澍仗着良玉的势力, 当

        面顶撞了马士英、阮大铖。黄澍返回后, 朝廷派遣锦衣官员来逮捕黄澍, 良玉把黄澍留下不肯交出。于是黄澍

        与其他一些将官天天请良玉出兵清除皇上身边的坏人, 良玉犹豫不决, 没有答应。

            崇祯元年, 宁远城发生兵变, 巡抚毕自肃自杀而死, 良玉因为此事丢官回了家乡。大凌河被围告急, 庄烈帝

        诏令昌平军赶去支援, 总兵尤世威因护守皇陵不能去, 就推荐良玉代他率兵前往。过后, 侯恂推举他做了副将,

        带队在松山、杏山下与敌作战, 经评定功劳排在第一名。

            十一年(1638)正月, 良玉与总兵陈洪范在郧西大败敌军。张献忠借官府的名义袭击南阳, 驻扎在南关。良

        玉正好赶到, 心中怀疑, 就召他们前来, 献忠逃跑而去。良玉追上去, 射了两箭, 射中他的肩膀, 又挥刀猛砍, 献

        忠血流满面。他的部下及时援救才得免一死, 于是逃到谷城。不多时, 张献忠请求投降。良玉知道他是假装投

        降, 竭力请求向他进攻, 文灿不允许。

            十五年四月, 李自成又围攻开封。朝廷于是从狱中释放当初推荐过良玉的原尚书侯恂, 起用他担任督师,

        犒劳良玉的将士, 来激励他奋勇作战。良玉与虎大威、杨德政在朱仙镇会师, 贼寇的军营扎在镇西, 官军在镇北

        扎下营寨。

            十七年三月, 朝廷下诏封良玉为宁南伯, 给他的儿子梦庚平贼将军的大�。蠊Ω娉梢院缶腿盟歉缸邮�

        代把守武昌。又命令给事中左懋第顺路经过时督促他出兵作战, 良玉于是按年月拟定了一份出兵计划交了上

        去。他的奏疏交上后还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 就听说京师被攻陷。良玉部下的将领人心惶惶, 因为江南拥立了

        新皇帝, 请求率兵东下。良玉痛哭失声, 发誓不许他们东下。副将马士秀说:“哪个不听左公命令要东下, 我杀

        了他!”并在大船上架起大炮截断长江航线, 大家这才平静下来。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刘基传》《明史·鲁穆传》
        《明史·赵彦传》《明史·后妃列传》
        《吴与弼, 字子传》《明史·张溥传》
        《熊鼎传》《况钟传》
        《明史·费宏传》《明史·郑赐传》
        《明史·熊廷弼传》《明史·刘基传》(二)
        《明史·杨瑄传》《明史·黄道周传》
        《明史·唐顺之传》《明史·王恕传》
        《明史·唐顺之传》(二)《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卓敬传》《明史·王宪传》
        《明史·归有光传》《明史·申时行传》
        《明史·姚夔传》《明史·马森传》
        《北史·韩褒传》《新唐书·欧阳询传》
        《三国志·刘晔传》《隋书·裴政传》
        《新唐书·李鄘传》《后汉书·孔僖传》
        《宋史·刘温叟传》《华阳国志·陈寿传》
        《宋史·陈禾传》《宋史·宋汝为传》
        《宋史·杨察传》《三国志·贾诩传》(二)
        苏洵《木假山记》《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宋书·傅弘之传》《汉书·车千秋传》
        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资治通鉴·肥水之战》
        《新唐书·秦琼传》《宋书·萧惠开传》
        《周书·辛昂传》《北齐书·斛律光传》
        曾国藩《谕纪泽纪鸿》《汉书·盖宽饶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