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纪事本末·江南治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二十二年, 巡按吕光询疏修水利三事:“一曰广疏浚以备潴泄。盖三吴泽国, 西南受太湖、阳城诸水, 形势尤卑。昔人于下流疏为塘浦, 导诸湖之水, 由北以入于江, 由东以入于�!6诸耙�, 流行于冈陇之外, 是以潴泄有法, 而水早皆不为患。今惟二江颇通, 一曰黄浦, 一曰刘家河。然大河诸水, 源多势盛, 二江不足以泄之。而冈陇支河, 又多壅绝。治之之法, 宜治淀山等处菱芦之地, 导引太湖之水, 散入阳城、昆承、三泖等湖。权开吴淞江并太石、赵屯等浦, 泄淀山之水, 以达于�!?0总飧鄄Ⅵ佑憧诘却�, 泄昆承之水, 以注于江。开七浦、盐铁等塘, 泄阳城之水, 以达于江。又导田间之水, 悉入于大浦。使流者皆有所归, 而潴者皆有所泄, 则下流之地治, 而涝无所忧矣。于是乃浚臧村、第港以溉金坛, 浚澡港等河以溉武进, 浚艾祁通波以溉青浦, 浚顾浦、吴塘以溉嘉定, 浚大瓦等浦以溉昆山之东, 浚许浦等塘以溉常熟之北。二曰修圩岸以固横流。盖苏、松、�!⒄蜃罹佣舷铝�, 而苏、松又居�!⒄蛳铝�, 秋霖泛涨, 风涛相�。蚝悠种�, 逆行田间, 冲啮为患。宋转运使王纯臣常令苏、吴作田塍御水, 民甚便之。而司农丞郏亶亦云:‘治河以治田为本。盖惟田圩渐坏, 而岁多水灾也。三日复板闸以防淤淀。河浦之水, 皆自平原流入江�!K憾奔鄙乘胬擞科涫埔子俨皇昙染阡渤陕剿晁晷拗床皇て浞盐羧巳ㄆ浔阋巳ソJ嗬锘蚱甙死锛辛鞫⑵绞彼娉逼舯�, 以御淤沙。岁旱则闭而不启, 以蓄其流。岁涝则启而不闭, 以宣其溢。志称置闸有三利, 盖谓此也。”
        穆宗隆庆四年, 巡抚海瑞委松江府同知黄成乐上海知县张山顶、开浚王渡起至宋家港, 开河面一十五丈、底阔七丈五尺、深一丈五尺六寸。共享工银六万余两。是岁大饥, 畚锸云集, 不两月而河工告成, 民得仰食焉。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江南治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其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
        B.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其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
        C.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基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
        D.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其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吴, 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 一般意义上泛指江南吴地。
        B.转运使, 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C.志, 地方志, 是记述一个地方一个方面或各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
        D.穆宗, 皇帝谥号, 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吕光询对于治理水患提出了“广疏�!薄靶捋装丁薄案窗逭ⅰ比憬ㄒ�, 每点建议都是针对, 具体的水患而言的。
        B.吕光询在他的每一点建议中, 都会提到以前人们的好的做法或说法, 以佐证自己建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C.吕光询认为, 现在虽然有黄浦、刘家河两条河流可以泄洪, 但是因为河流众多, 水势盛, 两河远远不够。
        D.司农丞郏亶认为“治河以治田为本”, 吕光询认同他这种说法, 认为应该把治田放在比治河更重要的位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旱则闭而不启, 以蓄其流。岁涝则启而不闭, 以宣其溢。
        (2)是岁大饥, 畚锸云集, 不两月而河工告成, 民得仰食焉。
         
         
        答案:
        10.(3分)C【解析】解答此题, 可利用排除法。“昔人权其便宜”是一句完整的话, 意为“以前的人权衡它的方便合适(之法)”, 所以, “便宜”后应断开, 排除A、B两项。“十余里”后又跟了一个表并列的“或”字, 因此, “七八里”后应断开, 排除A、D两项。
        11.(3分)D【解析】“穆宗, 皇帝谥号”错误, 应是“穆宗, 皇帝庙号”。庙号与谥号不同。庙号是我国封建时代, 皇帝死后,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太宗等。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 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12.(3分)D【解析】“把治田放在比治河更重要的位置”错, 曲解文意, 原文的意思是治河是为了治田。
        13.(10分)(1)旱年就关闭它不开启, 来储蓄水流。水涝之年就开启它不关闭, 来分散多余的水量。[5分;“以”(连词, 来, 用来)、“蓄”(蓄积、储蓄)、“宣”(宣泄、疏散、分散)三处各1分, 大意2分]
        (2)这一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人们拿着挖运泥土的用具像云一样聚集到一起, 不到两个月的工夫治理河道工作宣告完成, 人民得以靠它吃上了饭。[5分;“是岁”(这一年)、“云集”(像云一样聚集)、“仰”(依靠、依赖、仰仗)三处各1分, 大意2分]
         
        译文:
        (世宗嘉靖)二十二年, 巡按吕光询上疏修水利三事:“第一是广为疏�:拥烙美丛け感购�。江南水乡, 西南有太湖、阳城这些河流湖泊, 地势尤其低下。以前的人在水流下游疏浚成池塘, 疏导湖水, 向北流入长江, 向东流入大�!S钟眯×魉狄冀�, 流到山岗之外, 因此泄洪有法, 不管是涝是旱都不成为祸患。现在只有两条河流还相通, 一条是黄浦, 一条是刘家河。然而这些大河, 水源大多水势大, 这两条河不足以泄洪。并且山岗上的支流, 又大多阻塞断绝。治理他们的方法, 应该治理淀山等处遍生菱芦之地, 引导太湖里的水, 分散流入阳城、昆承、三泖等湖。再开吴淞江并太石、赵屯等浦, 泄淀山的水, 流于大�!J杩0总飧酆亡佑憧诘却�, 泄昆承的水, 注入长江。开七浦、盐铁等塘, 泄阳城的水, 注入长江。再引导田间的水, 都进入大浦。让流水都有地方流走, 积聚的水都能够有地方排泄, 那么下游的地方(的水患)就得到了治理, 水涝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于是就疏浚臧村、第港来灌溉金坛, 疏浚澡港等河来灌溉武进, 疏浚艾祁、通波来灌溉青浦, 疏浚顾浦、吴塘来灌溉嘉定, 疏浚大瓦等浦来灌溉昆山之东, 疏浚许浦等塘来灌溉常熟之北。第二是筑堤岸不让水乱流。苏、松、�!⒄蛘庑┑胤轿挥诙系南铝�, 而苏、松这些地方又位于�!⒄虻南铝�, 秋天大雨河水泛涨时, 风水搏击, 河浦中的水, 就会逆流进入田间, 冲刷田地为患。宋朝的转运使王纯臣经常让苏、吴的人民筑田塍来防御水患, 人民认为很好。而司农丞郏也说过:‘治河以治田为本。’现在只是田中的堤岸渐渐毁坏, 而又多水灾。第三是恢复板闸来防止淤积沉淀。河浦中的水, 都是在平原流入江�!K骰郝彼芗�, 沙子随着水浪奔涌, 很容易形成淤积, 不到几年就会淤积成为陆地。年年修复它, 就无法承受费用。以前的人权衡它的方便合适(之法), 在距离江海十余里或者七八里的地方, 夹流设置水闸, 平时随着水量多少开启或关闭, 来抵御泥沙淤积。旱年就关闭它不开启, 来储蓄水流。水涝之年就开启它不关闭, 来分散多余的水量。地方志称水闸有三利,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穆宗隆庆四年, 巡抚海瑞让松江府的副知府黄成乐、上海知县张山顶, 开浚王渡起至宋家港, 开河面一十五丈、底宽七丈五尺、深一丈五尺六寸。共花费工银六万余两。这一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人们拿着挖运泥土的用具像云一样聚集到一起, 不到两个月的工夫治理河道工作宣告完成, 人民得以靠它吃上了饭。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纪事本末·景帝登极守御》《明史纪事本末·高煦之叛》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罚ǘ�《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
        《援朝鲜神宗万历二十年五月, 倭酋平秀吉寇朝鲜》《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二)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明史·本纪九》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三)《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滇》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三)《明史纪事本末·太子监国》
        《明史纪事本末·开设贵州》《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二)
        《明史纪事本末·崇祯治乱》《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二)
        《明史纪事本末·成祖永乐元年三月》《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明史纪事本末·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