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申屠刚字巨卿, 扶风茂陵人也。刚质性方直, 常慕史䲡、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平帝时, 王莽专政, 朝多猜忌, 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 不得交宦, 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 因对策曰:“臣闻王者承天顺地, 典爵主刑, 不敢以天官私其宗, 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昭然觉悟, 内和亲戚, 外绝邪谋。”书奏, 莽令元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 违背大义。其罢归田里。” 后莽篡位, 刚遂避地河西, 转入巴、蜀, 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 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 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躬圣德, 举义兵, 龚行天罚, 所当必摧, 诚天之所福, 非人力也。将军宜上应天心, 下酬人望, 为国立功, 可以永年。嫌疑之事, 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 远在千里, 动作举措, 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 委国归信, 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 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 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 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 上负忠孝, 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 固常为虚, 及其已至, 又无所及, 是以忠言至谏, 希得为用。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 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 诏书微刚。刚将归, 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 逆人者亡, 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 素以忠孝显闻, 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 慕德乐义。今苟欲决意徼幸, 此何如哉?”嚣不纳。刚到, 拜侍御史, 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 刚以陇蜀未平, 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 遂以头轫乘舆轮, 帝遂为止。时内外群官, 多帝自选举, 加以法理严察, 职事过苦, 尚书近臣, 至廼捶扑牵曳于前, 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 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 简任贤保, 以成其德, 帝并不纳。以数切谏失旨, 数年, 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 以病去官, 卒于家。 (摘编自《后汉书·卷二十九第十九 申屠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B.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C.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D.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贤良方正:贤良, 才能德行好;方正, 正直。和孝廉一样, 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B.尚书令: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 宰相职。 C.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 D.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 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文中指平帝母亲家的冯、卫两族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屠刚性格刚直, 直言敢谏。王莽专政之时, 对皇亲国戚也施行暴政, 而申屠刚不顾个人安危, 向朝廷上书, 建议皇上不要受王莽胁迫, 要遵守五常之教, 接纳至亲。最终被王莽罢官归田。 B. 申屠刚宁折不弯、一生无悔。申屠刚每每极力劝谏, 宁死不屈。他多次提出让皇太子进入东宫, 但光武帝都不同意, 最终因为他的直谏而被外放。 C.申屠刚执著韧性, 不屈不挠。在王莽篡位后, 申屠刚为了免遭其祸害, 就躲避到河西、巴蜀之地, 长达二十多年。终于到建武七年, 他被朝廷征召为侍御史, 后升为尚书令。 D.申屠刚深谋远虑, 锲而不舍。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 对他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在其已经投降公孙述之后, 还反复劝说其要顺应天命, 顺应民心, 归顺汉帝, 不要一意孤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夫未至豫言, 固常为虚, 及其已至, 又无所及, 是以忠言至谏, 希得为用。 (2)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 素以忠孝显闻, 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 慕德乐义。 答案: 10.【答案】A 11.【答案】D(外家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皇族的外戚, 一般指皇帝外祖母、母亲和妻子的家族。文中的冯指冯昭仪, 平帝祖母;卫指卫姬, 平帝母亲。) 12.【答案】D(第二次没有当面, 只是写信。) 13.【答案】 (1) 预言没有到达时, 当然是虚语, 但一旦到达, 又来不及了, 所以我用忠言极力劝谏您, 希望得到接纳。(得分点:豫, 固, 用各1分, 基本句意2分。) (2) 将军是在布衣平民之时被乡人所推选出来的, 一直以来都是凭借忠孝闻名, 因此士大夫不远千里而来, 就是因为仰慕欣赏您的高德大义。(为……所, 素, 乐各1分, 基本句意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