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沈炯, 字礼明, 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隽才, 为当时所重。景之难, 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京师, 以炯监郡。京城陷, 景将宋子仙据吴兴, 遣使召炯, 委以书记之任。炯固辞以疾, 子仙怒, 命斩之。炯解衣将就戮, 碍于路间桑树, 乃更牵往他所, 或遽救之, 仅而获免。子仙爱其才, 终逼之令掌书记。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 僧辩素闻其名, 于军中购得之, 酬所获者铁钱十万, 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及简文遇害, 四方岳牧皆上表于江陵劝进, 僧辩令炯制表, 其文甚工, 当时莫有逮者。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侯景平, 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 特封原乡县侯, 邑五百户。僧辩为司徒, 以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征为给事黄门侍郎, 领尚书左丞。荆州陷, 为西魏所虏, 魏人甚礼之, 授炯仪同三司。炯以母老在东, 恒思归国, 恐魏人爱其文才而留之, 恒闭门却扫, 无所交游。时有文章, 随即弃毁, 不令流布。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 为表奏之, 陈己思归之意。奏讫, 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 兵卫甚严, 炯便以情事陈诉, 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 几时可至。”少日, 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高祖受禅, 加通直散骑常侍, 中丞如故。以母老表请归养, 诏不许。文帝嗣位, 又表乞归。诏答曰:“寻敕所由, 相迎尊累, 使卿公私得所, 并无废也。”初, 高祖尝称炯宜居王佐, 军国大政, 多预谋谟, 文帝又重其才用, 欲宠贵之。会王琳入寇大雷, 留异拥据东境, 帝欲使炯因是立功, 乃解中丞, 加明威将军, 遣还乡里, 收合徒众。以疾卒于吴中, 时年五十九。文帝闻之, 即日举哀, 并遣吊祭, 赠侍中, 谥曰恭子。 (节选自《南史.沈炯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 B.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 C.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 D.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坛, 指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 用土和石筑的高台;也指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文中的“坛”为誓师的高台。 B.受禅, 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 也有以禅让之名, 行夺权之实的。 C.诏, 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 始于秦始皇, 终于清朝, 是一种命令文体。按内容分为即位诏、遗诏等, 按形式分为手诏、口诏等。 D.尊累, 古代对他人家属的敬称, 文中指沈炯的母亲。古代对他人母亲的敬称还有“令堂”“尊堂”“家慈”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炯一身正气, 视死如归。侯景之难时, 他不受宋子仙高官的利诱和死亡的威胁, 最终感动了宋子仙, 得以保全性命。 B.沈炯善写文章, 文才斐然。王僧辩打败宋子仙后悬赏重金寻找沈炯, 后来王僧辩所需文书都出自沈炯之手。 C.沈炯为人孝顺, 思念故土。他被西魏俘获期间, 曾经行经汉武帝通天台, 亲自写奏章启奏, 表达了自己希望回国的愿望。 D.沈炯深得陈文帝的信任, 为了解除王琳、留异的威胁, 文帝派沈炯回乡招募军队, 但事情没有结果, 沈炯便病故了。 1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恒闭门却扫, 无所交游。时有文章, 随即弃毁, 不令流布。(5分) (2)军国大政, 多预谋谟, 文帝又重其才用, 欲宠贵之。(5分) 答案: 10.B 11.D (古代对他人母亲的尊称中“家慈”有误, “家慈”是在别人前面对自己母亲的谦称。) 12.A (“最终感动了宋子仙, 得以保全性命”错, 沈炯得以活命是因为宋子仙准备在另一处杀他时, 有人救了他。) 13.(1)(沈炯)总是闭门谢客, (与外界)无任何交往。(沈炯)时常写些文章, 随即毁掉, 不让流传。 (2)军政大事, (沈炯)大多参与谋划, 文帝又重视他的才学, 想让他得到荣华富贵。 【参考译文】 沈炯少时才智出众, 为当世所推重。侯景发动叛乱, 吴郡太守袁君正援助京师, 让沈炯监郡, 京城陷落, 侯景将领宋子仙据守吴兴, 遣使臣召沈炯, 委以书记之职。沈炯称病坚决推辞, 子仙大怒, 下令斩他.沈炯脱衣就戮, 因路间桑树碍事, 便牵移他处, 有人及时救他, 沈炯才获免。子仙惜爱其才, 最后逼迫他任掌书记。子仙被王僧辩击败后, 僧辩素闻其名, 在军中悬赏找到他, 僧辩给找到他者铁钱十万, 从此军中有关征召、声讨等军用文书都出自沈炯之手。简文帝被杀后, 地方百官都上表江陵, 劝萧绎即位, 僧辩令沈炯写奏表, 表文辞精深, 当时没人与他匹敌。高祖率兵南下, 与僧辩在白茅湾会师, 于是登坛立盟誓, 沈炯撰写盟文, 侯景东逃至吴郡, 捉到沈炯的妻子虞氏, 儿子沈行简, 都被杀, 沈炯的弟弟带着老母出逃获救。侯景乱平, 梁元帝怜悯他妻儿都遭杀害, 特封为原乡县侯, 食邑五百户。僧辩任司徒时, 以沈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召他任给事黄门侍郎, 兼尚书左丞。荆州陷落, 沈炯被西魏虏获, 魏人以厚礼相待, 授炯仪同三司。沈炯因老母在东土, 常想归国, 又担心西魏人惜爱其才而挽留他, 总是闭门谢客, 无任何交往。沈炯时常写些文章, 随即毁掉, 不让流传。他曾独自行经汉武帝通天台, 写表奏启武帝, 陈述自己思母归国之心。奏毕, 当夜沈炯梦见皇上居所, 禁卫森严, 沈炯便讲述自己的真情, 听见有人说:“很舍不得放你回去, 不知何时可以再见。”不几天, 沈炯便同王克等人一道获免东归。高祖受禅称帝, 加任通直散骑常侍, 御史中丞职务不变。沈炯以母老上奏表请求回家侍养, 诏令不许。文帝继位, 沈炯又上表请求回家, 下诏答复:“不久敕令有司去迎取令堂, 让卿在公在私都得其所, 全都不必耽搁。”当初, 高祖曾称道沈炯宜辅佐朝政, 军政大事, 沈炯大多参与谋划, 文帝又重用他, 想让他得到荣华富贵。恰逢王琳寇掠大雷, 留异盘踞东境, 文帝想让沈炯因事立功, 便解除他中丞一职, 加任明威将军, 派回乡里, 招募徒众。沈炯因病于吴中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听到噩耗, 即日举朝哀悼, 并遣使祭吊, 追赠侍中, 谥曰恭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