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游江阴三山记 (元)朱德润 余尝游名山, 未尝不稿记其胜。江阴去吴百八十里, 不闻佳山秀水之名。至正丁亥冬, 十一月既望, 因永嘉通守余公德汇, 约为京口之行。 余公递舟行速, 仆舟迟不能追也, 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村渔浦, 野田荒墅, 草木枯谢。舟行六十余里, 至青阳镇, 始见酒帘村市, 客舟骈集。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明日西回, 登览高丘, 则东瞰长江, 南连吴会, 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 皆美田沃壤, 斥堠相望, 迤逦青山迎棹, 樵歌牧唱, 相与应答, 舟人回牵, 沿山前小河而行。村墟相接, 岸柳交映。两山之间, 浦溆萦带, 北通江口, 地名石堰。既而舟转岸曲, 板桥为梁, 即三山坞。其间民居辏集, 屋瓦参差, 稻秸堆委, 连衢比巷, 如墉如栉;风俗熙熙, 翁呼儿荛, 妇饷姑汲;牛羊在山, 犬豕在圈, 鸟噪于林, 鸡登于屋, 蔼然太平丰稔之象, 若古朱陈村①焉。其山皆不甚高峻, 而松篁苍翠, 石磴丹垩, 或颇然如屋, 或顽然如虎;洼然而湫, 林然而壁;少焉, 却出山坞, 有横山在前, 野田开豁, 水港渐宽, 询其地, 则常之晋陵县界。于是舟人鼓棹, 稚子扣舷, 风帆二十里, 抵官塘漆市桥而泊焉。 嗟夫!一元之气, 融融于亘古, 归气于山泽, 而有孕灵育秀;僻在荒陬, 不经名贤游览, 遂寂寥无闻, 江阴诸山是矣。余不识温之雁荡, 若吴之灵岩, 常之惠山, 殆不过是, 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且舟中傲仉②, 览之未详, 姑书以识岁月。 (注)①朱陈村:在今江苏丰县东南, 传说村中仅朱陈两姓, 世为婚姻, 男耕女织, 风俗淳朴。②傲仉:动摇不安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B.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C.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D.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正, 元惠宗的年号, “至正”意思为“最中正之道”。年号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 各有寓意, 如贞观、庆历、武帝、太祖等。 B.丁亥, 中国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4年称“丁亥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相配, 六十为一周, 周而复始, 循环记录。 C.既望, 古代纪日法的特定名称, 阴历每月十六。“望”即“望日”, 一般指阴历每月十五, “既望”即“过了十五”为“十六”。 D.一元, 指宇宙开始前的混沌状态。一, 万物开始;元, 本义是头, 引申为开始、根本、根源等, 道家学派用以指万物之本——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清新明快的语言, 绘制了一幅江南的山村水乡图, 河渠交错, 岸柳掩映;丘冈连绵, 屋瓦参差。 B.作者以闲适的目光摄取了一幅农家乐图景, 翁儿妇姑各操其业, 鸡犬豕牛各得其所, 村庄和顺太平, 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C.第3段的描写以行舟为立足点, 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一一展现所见景物;而且句式上也富有特色, 骈散结合, 错落有致。 D.文章起结处呼应紧密, 开头说自己有游山记稿的习惯, 结尾说由于未能仔细游览, 只好暂时记下这次游历做个时间的记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舟人鼓棹, 稚子扣舷, 风帆二十里, 抵官塘漆市桥而泊焉。 (2)若吴之灵岩, 常之惠山, 殆不过是, 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 答案: 10.B 11.A 12.C 13.(1)于是, 船夫奋力摇桨, 童子敲击船舷, 一帆风顺疾行二十里, 到达官塘漆市桥停泊下来。 (2)像苏州的灵岩山, 常州的惠山, 恐怕超不过江阴三山。可惜不能与德汇等好友们一同作寻幽探胜的文章来赏玩, 暂且记录下来。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佗村”为“至”的宾语,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A、D两项; “晚”是“谒”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 因此“晚”不能跟在前句后, 应与下句相连, 排除C项。 句意:又行十里, 到佗村, 堤岸一丈多高, 河流弯弯曲曲, 像蛇屈伸爬行的形态, 这才到达江阴州治所在地。晚上拜访了州尹翟仲直, 夜里停宿在桥边堤岸下。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年号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 各有寓意, 如贞观、庆历、武帝、太祖等”解说错误, 其中“武帝”是谥号, “太祖”是庙号。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第3段的描写以行舟为立足点”分析错误, 第3段的前半部分并非以行舟为立足点, 如“登览高丘, 则东瞰长江, 南连吴会”, 应为“以游踪为立足点”。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鼓棹”, 奋力摇桨;“抵”, 到达;“泊”, 停泊。 (2)“若”, 像;“殆”, 表推测语气, 恐怕;“幽”, 幽静的地方;“胜”, 美丽的地方;“题”, 记录。 参考译文: 我曾经游历过许多名山, 从来没有过不写文章记下它们美丽的景色。江阴离苏州一百八十里, 没有听到有什么佳山秀水的名胜。(至正丁亥年)冬天的十一月十六日, 我同永嘉通守余德汇, 相约进行京口之行。 余公的递舟行驶速度很快, 随从们的船被落下很远, 追不上他, 于是由无锡的北门外几里的大石桥穿入。经过水滨渔村, 看到广阔的田畴, 荒远的房屋, 草木枯萎, 树叶凋零。船行驶了六十多里, 到达青阳镇, 才见到挂着酒帘的村庄集市, 客船并排聚集在一起。又行十里, 到佗村, 堤岸一丈多高, 河流弯弯曲曲, 像蛇屈伸爬行的形态, 这才到达江阴州治所在地。晚上拜访了州尹翟仲直, 夜里停宿在桥边堤岸下。 第二天朝西兜回, 登临高丘, 东面俯瞰长江, 南面与吴越通连, 又从湾河经过佗村向北, 看到的都是美丽的田野, 肥沃的土壤, 一路上都可看到有斥堠在守卫, 两岸绵延的青山迎送着舟船, 樵夫牧童的山歌, 此唱彼和。人在船上, 准备返回, 顺着山前的一条小河行驶。村落一个接着一个, 岸上的杨柳交相掩映。两座大山之间, 这条小河犹如一条长长的绸带, 向北通到江口, 这里的地名叫石堰。不久, 船转过弯曲的河岸, 向前穿过一座木板桥, 到达三山坞。这里民居集聚, 房屋瓦缝参差, 草垛一个接着一个, 水路通畅, 街巷众多, 犹如城墙, 又如梳篦;这里民风习俗淳朴, 老人呼唤孙子应答, 妇女到田头送饭, 姑娘在水井打水;牛羊在山上吃草, 猪狗在圈内奔跑, 鸟儿在林间鸣叫, 鸡飞上了屋顶, 一片和睦友好太平丰收的景象, 像古时候的朱陈村。这里山都不太高大险峻, 但松林竹丛苍翠欲滴, 有石头的岩壁红色的峰峦, 有的平坦如屋面, 有的突兀如猛虎;有的低洼如水潭, 有的林立如峭壁;不一会儿, 退出山坞, 有一横山在前面, 田野开阔, 水道港湾渐趋宽广, 询问是什么地方, 得知是常州的晋陵县地界。于是, 船夫奋力摇桨, 童子敲击船舷, 一帆风顺疾行二十里, 到达官塘漆市桥停泊下来。 �。〈笞匀坏牧槠�, 自亘古而来, 归集于大山与湖泊, 孕育着秀美的山水;处在荒僻的角落, 不经过著名的贤士游览, 便默默无闻, 江阴的一些山就是如此。我不知道温州的雁荡山, 像苏州的灵岩山, 常州的惠山, 恐怕超不过江阴三山。可惜不能与德汇等好友们一同作寻幽探胜的文章来赏玩, 暂且记录下来。况且在船上动摇不安, 观察得不详细, 姑且写下来作为岁月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