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苏良嗣, 雍州武功人。祖振, 周宕州刺史, 建威县侯。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 王年少不法, 良嗣数谏王, 以法绳府官不职者, 甚见尊惮。帝异之, 选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 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暴, 还过荆州, 良嗣囚之, 因上疏切谏, 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 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 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 高宗下诏慰勉, 遽令弃竹于江中。徙雍州, 时韦安石举明经, 调乾封尉, 良嗣器之。关内饥, 人相食, 良嗣政上严, 每盗发, 三日内必擒, 号称神明。垂拱初, 迁工部尚书, 拜纳言, 封温国公, 留守西京, 赏遇尤渥。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 建言鬻果蔬, 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侯相, 拔葵去织, 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遇薛怀义于朝, 怀义偃蹇, 良嗣怒, 叱左右批其颊, 曳去。武后闻之, 戒曰:“第出入北门, 彼南衙宰相行来, 毋犯之。”永昌元年, 安石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 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 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 擢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 罢左相, 加特进, 仍知政事。与韦方质素不平, 方质坐事诛, 引逮之。后辨其非, 良嗣悸, 谢不能兴, 舆还第, 卒, 年八十五。诏百官往吊, 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在荆州时, 州有河东寺, 本萧詧为兄河东王所建, 良嗣曰:“江、汉间何与河东乎?”奏易之, 而当世恨其少学云。 (选自《新唐书·苏良嗣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B.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剌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C.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D.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苑, 又称上林苑, 是古代中国园林建筑, 始建于汉武帝时期, 后各朝代多有类似的皇家园林。 B.迁, 在古代指调动官职, 一般指升职。汉代贵右贱左, 故将升任官职称为右迁, 与上文“徙”字含意相同。 C.特进, 官名。始设于西汉末。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 位在三公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 无实职。 D.河东, 古地区名。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 因在黄河以东, 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良嗣为政严明, 治理有方。他严肃法纪, 维护社会秩序, 每次有盗贼出没, 必能三日破案, 被百姓称为神明;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 不与民争利。 B.苏良嗣扣押皇使, 直言切谏。宦官借采办竹木之机到处恣行暴虐, 后被苏良嗣扣押。苏良嗣上书言明�:�, 皇帝醒悟。 C.苏良嗣任人唯贤、爱憎分明。苏良嗣非常赏识韦安石, 认为他不应当久做地方官;对薛怀义的傲慢无礼, 苏良嗣则十分愤怒, 竟命令随从扇薛怀义的耳光。 D.苏良嗣更改寺名, 未加详考。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詧为纪念兄长所兴建, 而苏良嗣却不知其来历。他上奏皇帝, 将河东寺改名。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年少不法, 良嗣数谏王, 以法绳府官不职者, 甚见尊惮。 (2)疏奏, 高宗下诏慰勉, 遽令弃竹于江中。 11.苏良嗣认为从江南采集怪竹运往上苑有什么�:�?请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7.B 8.B 9.A 10.(1)周王年少不守法度, 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 并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绳之以法, (因此)苏良嗣很被尊重和忌惮。 (2)奏章献上后, 高宗下诏慰劳勉励他, 立即下令把竹子丢弃到江中。 11.①导致沿路百姓疲惫不堪, ②违背皇帝本人仁爱百姓的初心, ③还会被小人私下弄权作威而损害皇帝英明。 【分析】 7.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当初, 苏良嗣作为洛州长史, 曾因连襟贪赃被连累而被贬官为冀州刺史。妻妹前去道歉, 苏良嗣泰然自若, 道:“我不知道你们连累了我什么。” 句中, “始”译为“当初”, 一般放在句首或单独成句, 在这里应该在“始”后断开, 排除A项; “坐僚婿累”中的“坐”译为“因……获罪”, 是“连累”之意, 而“下徙”译为“向下调职”, 不能断开, 因而“累”后应断开, 排除C项; “谢”译为“道歉、谢罪”, “色泰定”的主语是“苏良嗣”, 因此应在“谢”后断开, 排除D项。 故选B。 8.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B项, “迁……与上文‘徙’字含意相同”错误, “迁”指升职或调职, 文中的“徙”是“下徙”, 指向下调职, 即贬官, 意思并不相同。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项, “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于文无据。文中“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 建言鬻果蔬, 储利佐公上”, 而苏良嗣“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 “遂止”, 表明苏良嗣是持反对意见的。 故选A。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不法”, 不守法度;“数”, 多次;“绳”, 木工用的墨线, 引申为标准、法则, 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府官不职者”, 定语后置句, 正确语序是“不职府官者”, 不称职的官员;“见”, 表被动;“尊惮”, 尊重和忌惮。 (2)“慰勉”, 慰劳勉励;遽:立即。 参考译文: 苏良嗣, 是京兆武功人。祖父苏振, 曾任后周宕州刺史, 被封为建威县侯。高宗时, (苏良嗣)任周王府司马, 周王年少不守法度, 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 并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绳之以法, (因此)苏良嗣很被尊重和忌惮。皇帝认为他与众不同, 选他为荆州长史。皇帝派遣宦官到江南采买怪竹, 将在上苑种植。宦官所经过的地方都骄纵残暴(地对待百姓), 返回的途中经过荆州, 苏良嗣把宦官囚禁了, 接着上奏恳切劝谏, 称道:“向远方求取珍贵奇异之物导致沿路百姓疲惫不堪, 这不是皇帝抑制自己仁爱他人的主张。又由于小人私下弄权作威作福, 而损害皇帝的英明。”言语非�?仪姓�。奏章献上后, 高宗下诏慰劳勉励他, 立即下令把竹子丢弃到江中。(苏良嗣)调任到雍州, 当时韦安石因明经被举荐, 调任雍州乾封县县尉, 苏良嗣非常器重他。关内闹饥荒, 百姓中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苏良嗣执政崇尚严罚, 每次有盗贼出没, 三日内一定被他所擒, 当时人都称他为神明。垂拱初年, 升任工部尚书, 授官为纳言, 被封为温国公, 作为西京留守, 待遇十分优厚。尚方监裴匪亲自督造各处园林, 提出要卖掉园中的水果、蔬菜, 储备钱财补贴王公大臣的建议。苏良嗣说:“公仪休是一个诸侯的相国, 却能拔除园中葵菜销毁织机, 我从未听说过天子要卖水果、蔬菜来和百姓争利的事情。”(这类事)就被制止了。(苏良嗣)升迁为文昌左相、同风阁鸾台三品。在朝堂遇到薛怀义, 薛怀义傲慢无礼, 苏良嗣大怒, 命随从扇薛怀义耳光, 拽他离开。武后得知后, 告诫(薛怀义)道:“你只管从北门出入, 南衙是丞相往来之地, 你不要去冒犯他。”永昌元年, 韦安石升任为雍州司兵参军。当时, 苏良嗣担任丞相, 对韦安石道:“大才须当大用, 怎么能在州县空耗力气呢?”他在武后面前举荐韦安石, 将其提拔为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 (苏良嗣)被罢去左相之职, 加官授予特进, 仍参与政事。因一向与韦方质不和, 韦方质因获罪被诛杀, 事件牵连到苏良嗣, 朝廷将其逮捕。后来辨明事情原委, 苏良嗣因受到惊吓, 惶恐不已, 拜谢时晕倒在金殿上, 被送回府�。比毡闳ナ�, 时年八十五岁。皇帝下诏命百官前往吊唁, 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当初, 苏良嗣作为洛州长史, 曾因连襟贪赃被连累而被贬官为冀州刺史。妻妹前去道歉, 苏良嗣泰然自若, 道:“我不知道你们连累了我什么。”在荆州时, 州中有一座河东寺, 是西梁皇帝萧警为纪念兄长河东王萧誉所建的, 苏良嗣(不知河东寺得名于河东王)道:“江、汉之间怎能称为河东?”他上奏皇帝, 将河东寺改名, 时人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