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清史稿·姚文然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史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题。
        姚文然, 字弱侯, 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 改庶吉士。顺治三年, 以安庆巡抚李犹龙荐, 授国史院庶吉士。五年, 改礼科给事中。六年, 疏请“敕抚、按、道恩诏清理刑狱, 勿任有司稽玩。条赦之外, 有可矜疑原宥者, 许专疏上陈”。又请重定会试下第举人选用例, 以广任使。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诸疏皆下部议行。寻转工科。
        八年, 世祖亲政, 疏请令都察院甄别各省巡按, 下部院会议, 以六等考核, 黜陟有差。是岁, 江南、浙江被水, 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 视灾重轻定折多寡。既, 又言: “折漕例新定, 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徵耗银, 或先已徵米而又收折, 或折重运轻, 其弊不一。请敕漕臣密察严劾。”上并采纳。十年, 疏言大臣得罪不当锁禁, 得旨允行。迁兵科都给事中, 乞归养。
        康熙五年, 起补户科给事中。九年, 考满内升, 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 给事中内升, 还籍候补。留任自文然始。文然与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 号“姚魏”。十年, 两江总督麻勒吉坐事逮诣京师, 仍用锁系例。文然复上疏论之, 上谕:“自后命官赴质, 概免锁系, 著为令。”
        寻迁副都御史, 再迁刑部侍郎。十二年, 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 令文然往按, 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 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 中间阻隔, 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 熟习山川形势, 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 则广东势�!=骶秤敫=ā⒐愣�, 倘侵据赣州南安, 驿道中断, 饷阻邮�!R俗ぶ乇ㄉ�。”上嘉纳之。陕西提督王辅臣叛, 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 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 流言方甚, 凤彩得民心, 宜令力疾视事, 上为留凤彩。
        文然屡有论列, 尤推本君身, 请节慎起居。孝诚皇后崩, 权攒巩华城, 上数临视, 文然密疏谏, 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谏毁台事相拟, 上亦受之, 不怫也。十五年, 授刑部尚书。时方更定条例, 文然曰:“刃杀人一时, 例杀人万世, 可无慎乎?”乃推明律意, 钩稽揅讨, 必剂於宽平, 决狱有所平反, 归辄色喜。尝疑狱有枉, 争之不得, 退, 长跪自责。又以明季用刑惨酷, 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非刑。十七年, 卒, 赐祭葬, 谥端恪。
        (选自《清史稿》)
        4.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勿任有司稽玩 稽:拖延
        B.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 署:部署
        C.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 负:享有
        D.仍用锁系例 系:禁锢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B.“黜陟”指人才的进退, 官吏的升降。
        C.“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
        D.“视事”1日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文然直言敢谏。他上疏请求朝廷清理刑狱, 请求重定会试时落第举人的选用标准, 用六个等次考核各省巡抚, 大臣获罪不应用枷锁等, 多被皇帝采纳。
        B.姚文然关爱百姓。江南、浙江遭遇水灾时, 他请求根据灾情的轻重将漕米赋税削减并折换成银两, 以减轻灾区负�!>鲇兴椒�, 他就面带喜色;如果有冤案, 他就争辩, 不得时就很自责。
        C.姚文然重视法律。当朝廷要更定条例时, 他认为条例能杀人万世应慎而又慎, 务求刑律宽平, 以明末酷刑为戒, 上奏废除廷杖。
        D.姚文然通晓军务。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 查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 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 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条赦之外, 有可矜疑原宥者, 许专疏上陈。
        (2)考满内升, 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 给事中内升, 还籍候补。
         
        答案:
        【答案】

        4.B

        5.C

        6.D

        7.(1)(5分)颁发赦令之外, 有值得怜悯原谅的, 允许专门上疏陈述。(“矜”“宥”“陈”各一分, 大意二分)

        (2)(5分)考核期满升补京职, 敕命以正四品顶戴享受俸禄担当大事。按旧例, 给事中升补京职, 先要回到原籍待补缺额。(“考满”“故事”“候补”各一分, 大意二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 应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 C项, “乞归养”理解不正确, 由其具体语境可知, 正确的解释应为“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所以选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 作出判定。D项, “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 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 是在左都御史任上, 不是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 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矜”“宥”“陈” “考满”“故事”“候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姚文然, 字弱侯, 是江南桐城人。明朝崇祯十六年考中进士, 改为庶吉士。清顺治三年, 经由安庆巡抚李犹龙举荐, 被授予国史院庶吉士官职。顺治五年, 改任礼科给事中官职。顺治六年, 给朝廷上书请求“敕命巡抚、巡按、寻道各级御史根据皇上降恩的诏书清理各地刑事案件, 不要任由有司官员拖延轻视。颁发敕令之外, 有值得怜悯原谅的, 允许专门上疏陈述”。又请重新审定会试落第举人选用的方法, 来广泛地使用人才。又请求敕令各省督抚不要胡乱委托私人暂代州县的官职。每个建议都下到礼部商议施行。不久转任工科。

        顺治八年, 世祖亲政, 姚文然上疏请求让都察院甄别各省的巡按御史, 与下属部院会同商议, 按照六个等次考核, 罢黜或晋升有所不同。这一年, 江南、浙江遭遇水灾, 姚文然请求将受灾地区所应缴纳的漕运粮食折成银两, 视灾情的轻重定折多少。皇上一并采纳。顺治十年, 姚文然上疏说大臣获罪不应当用枷锁禁锢, 得到圣旨允许施行。后来姚文然升任兵科给事中, 请求告老怀乡。

        康熙五年, 起用补任户科给事中。康熙九年, 考核期满升补京职, 敕令以正四品顶戴享受俸禄担当大事。按旧例, 给事中升补京职, 先要回到原籍待补缺额。留下直接任命从姚文然开始。姚文然和魏象枢都凭借给事中敢于直言享有美好的声望, 号称“姚魏”。康熙十年, 两江总督麻勒吉因为犯法被逮捕送到京师, 仍然采用枷锁禁锢旧例。姚文然又上疏论及此事, 皇上晓谕:“从此以后朝廷命官回京接受审察, 一概免除枷锁禁锢, 并且写入法令。”

        不久升任副都御史, 再提升为刑部侍郎。十二年, 调任兵部都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弹劾将军柯永蓁为了私情肆意放纵, 让姚文然前往查究, 柯永蓁因此被罢免。姚文然升任左都御史。十三年, 上疏说:“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背叛朝廷顺应吴三桂, 中间有所阻隔, 依赖广东。耿精忠的将士过去曾驻守过广东, 熟悉广东的山川形势, 如果与孙延龄合谋形成犄角之势, 那么广东的局势就很危险了。江西边境与福建、广东接壤, 如果他们入侵占据赣州南安, 那么驿道就会中断, 粮草和通讯就会受阻。应当在江西驻扎重兵来声援广东。”皇上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陕西提督王辅臣叛乱, 河南巡抚佟凤彩托病辞官, 皇上已经答应了他;姚文然说河南靠近陕西, 流言正盛, 佟凤彩深得民心, 应该让他留取治事, 皇上因此留下了佟凤彩。

        姚文然多有上书, 尤其以皇上身心健康为本, 请求皇上注意起居休息。孝城皇后驾崩, 暂且停殡在巩华城, 皇上多次去看, 姚文然上疏劝谏, 并且引用唐太宗造台望昭陵后听取了魏徵的建议拆毁望台的事情比拟, 皇上也接受了, 没有生气。十五年, 姚文然被授予刑部尚书。当时正在更定法律, 姚文然说:“刀杀人一时, 法令杀人万世, 怎能不慎重呢?”于是阐明法律的意图, 查考研讨, 务必使法律达到宽大公平。判决诉讼的案件有所平反, 回去就面有喜色;曾经怀疑有冤案, 力争而没有成功, 退下后, 长跪自责。又因为明末用刑残酷, 上奏朝廷废除廷杖之刑以及镇抚司各项严酷的刑�!J吣�, 去世, 赐予祭葬仪式, 谥号“端恪”。




        相关文言文练习
        《清史稿·郝浴传》《清史稿·盖方泌传》
        《清史稿·陶元淳》《吴汝纶传》
        《清史稿·黄宗羲传》《清史稿·李文耕传》
        《清史稿·李清时传》《清史稿·李之芳传》
        《清史稿·王士祯传》《清史稿·汤斌传》
        《清史稿·张伯行传》《清史稿·童华传》
        《清史稿·冯子材传》《清史稿·曹锡宝传》
        《清史稿·于敏中传》《清史稿·陈廷敬传》
        《清史稿·黄贞麟传》《清史稿·杨雍建传》
        《清史稿·李世熊传》《清史稿·孙嘉淦传》
        《清史稿·金顺传》《清史稿·百龄传》
        《清史稿·陈德荣传》《清史稿·邹炳泰传》
        《三国志·许褚传》《宋史·钱惟演传》
        苏轼《诸葛亮论》《陶庵梦忆序》
        《明史·费宏传》《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宋史·薛居正传》《黄生借书说》(二)
        《周节妇传》《明史·郑赐传》
        《游沙湖》刘基《苦斋记》(一)
        《爱莲说》(三)《晏殊初仕》
        《宋史·吕端传》《明史·熊廷弼传》
        《爱莲说》《芙蕖》《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
        《唐雎不辱使命》《丞相牛公应举》
        《愚公移山》《墨池记》
        《明史·刘基传》(二)《六一居士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