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乔执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乔执中, 字希圣, 高邮人。入太学, 补《五经》讲书, 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 见而器之, 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 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 部役者不得人。一夕, 噪而溃, 因致大狱。执中往代, 终帖然。富民赂吏, 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 执中疏其害, 使者入吏言使成之, 执中曰:“官可去, 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 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 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 期迫, 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 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 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官, 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 民耕岁久, 议者将取之, 当夷丘墓, 伐桑柘, 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 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 埽危甚, 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 立其上, 众随之如蚁附, 不日埽成。
        元祐初, 为吏部郎中, 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 升朝籍, 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 迁起居舍人、起居郎, 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 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 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 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 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 执中言:“恕深结蔡确, 鼓唱扇�。窀雌涔�, 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 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 屡典刑狱, 雪活以百数。明年, 谈笑而逝, 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 有删改)
        【注】出入, 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 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C.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D.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 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 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B. 致仕, 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 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 元祐, 年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 可能会更改年号。
        D. 刑部, 古代官署名, 六部之一, 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 部长为刑部尚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乔执中工作勤奋, 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 五年没请假;有人不胜任官职, 导致劳工混乱, 他前去治理, 稳定了局面。
        B. 乔执中嫉恶如仇, 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 想借造桥取利, 他不怕丢官, 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 认为这会引起疑心。
        C. 乔执中为民请利, 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 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 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 给众人做榜样。
        D. 乔执中反对滥刑, 宽厚为怀。有人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 他认为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安石为群牧判官, 见而器之, 命子弟与之游。
        (2)峒路险绝, 期迫, 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 即相率归命。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王安石任群牧判官, 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 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2)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 时间临近, 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 就一个个来归顺。
        【解析】
        10. 试题分析:原文标点:宋之人才, 自祖宗涵养, 至于中叶, 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 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 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 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 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 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浯巫⒁舛暇涮獯蠖嗉性诙匀顺频淖缓驮诰渲谐涞钡某煞值目己�, 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 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 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 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 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句子中的“岂”“然”。
        11. 试题分析:“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错, 科举制度产生前已有太学。
        12. 试题分析:“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错, 乔执中认为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做法。
        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为”译为“任”、“器”译为“器重”、“游”译为“交往”、“迫”译为“临近、迫近”、“走”译为“排遣”、“相率”译为“接连”。
        参考译文:
        乔执中, 字希圣, 高邮人。进入太学, 补为《五经》讲书, 五年没有请过假。王安石任群牧判官, 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 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选取为进士, 调任须城主簿。当时大举兴起黄河劳役, 管劳役的人不能胜任, 一天晚上, 劳工混乱溃散, 就造成大案。乔执中前去代替管劳役的人, 终于安定下来。富人贿赂官吏, 打算在居住区建桥来骗取利益, 乔执中上奏疏陈述这事的害处, 使者上奏官吏的意见同意建桥, 乔执中说:“我的官职可以去掉, 桥不能建。”最终没有建桥。
        王安石掌管政事, 引荐乔执中编辑修改《熙宁条例》。章惇讨伐五溪, 发文命令乔执中攻取大田、离子二峒。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 时间临近, 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 就一个个来归顺。记录乔执中的功劳应当升官, 把恩惠转给父母。
        就地任转运判官, 征召担任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各县的牧地, 百姓长期耕作, 有人提议要收回, 要铲平坟墓, 砍掉桑木、拓木, 众多人家聚在一起哭泣。乔执中向朝廷请求, 神宗下诏(把牧地)重新给百姓。改任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 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 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 站在堤坝上, 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 不到一天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
        元祐初年, 担任吏部郎中, 请求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 升为朝官, 得以加封他们的父母。兼任徐王府侍讲、翊善, 升为起居舍人、起居郎, 代理给事中。有官员把审判案件, 判重了的和判轻了的, 判同等罪, 乔执中驳斥他们说:“先王从重处罚把人重判的, 从轻处罚把人轻判的, 这是慎重使用刑法的极至。现在一旦同等判罪, 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 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升为中书舍人。邢恕碰上赦免, 经审查后复职, 乔执中说:“邢恕和蔡确实交接很深, 摇旗呐喊, 现在恢复他的官职, 担心会使朝廷内外疑心。”升为刑部侍郎。
        绍圣初年, 乔执中凭宝文阁特制的身份出任郓州知州。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 多次掌管刑法案件, 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第二年, 谈笑着去世, 享年六十三岁。
        评论说:宋朝的人才, 从祖宗培养, 到了中期, 很兴旺。乔执中始终不改变他的操守, 真是难得啊。章衡想恢复山后八州, 给国家打开了灾祸。但是瑕不掩瑜, 其他的好的地方也有可以称赞的。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杨业传》《苏轼徙知徐州》
        《程门立雪》《宋史·宋绶传》
        《宋史·钱惟演传》《宋史·薛居正传》
        《宋史·吕端传》《宋史·王鼎传》
        《宋史·叶清臣传》《宋史·李允正传》
        《宋史·辛弃疾列传》《宋史·郭浩传》
        《宋史·侯可传》《宋史·洪咨夔传》
        《宋史·康保裔传》《宋史·刘汲传》
        《宋史·刘珙传》《宋史·吕公著传》
        《宋史·苏轼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宋史·富弼传》《宋史·杨邦乂传》
        《宋史·莫濛传》《宋史·张洞传》
        《宋史·刘温叟传》《华阳国志·陈寿传》
        《宋史·陈禾传》《宋史·宋汝为传》
        《宋史·杨察传》《三国志·贾诩传》(二)
        苏洵《木假山记》《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宋书·傅弘之传》《汉书·车千秋传》
        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资治通鉴·肥水之战》
        《新唐书·秦琼传》《宋书·萧惠开传》
        《周书·辛昂传》《北齐书·斛律光传》
        曾国藩《谕纪泽纪鸿》《汉书·盖宽饶传》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明史·杨廷麟传》
        《清史稿·黄宗羲传》苏洵《仲兄字文甫说》
        《明史·廖永忠传》《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