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
        8.(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各题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巩顿首再拜, 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 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 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 义近于史, 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 无所不书, 而铭者, 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 惧后世之不知, 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 或存于墓, 一也。苟其人之恶, 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 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 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 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 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 义烈节士, 嘉言善状, 皆见于篇, 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 非近乎史, 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 为人之子孙者, 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 皆务勒铭, 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 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 书其恶焉, 则人情之所不得, 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 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 则书之非公与是, 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 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 莫不有铭, 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 托之非人, 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 则不受而铭之, 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 有情善而迹非, 有意奸而外淑, 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 有实大于名, 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 非畜道德者, 恶能辨之不惑, 议之不徇?不惑不徇, 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 则世犹不传, 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虽或并世而有, 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 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 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 至其所可感, 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 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 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 而先生进之, 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 而先生显之, 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 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 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 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 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 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 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 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 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 不宣。巩再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者得致其严         致:表达
        B.至于通材达识         通材:兼有多种才能的人。
        C.皆务勒铭           勒:刻。
        D.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      蹶:一蹶不振。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苟其人之恶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    吾其还也
        D.此数美者, 一归于先生      徘徊于斗牛之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在首段提出了中心论点, 然后比较了铭、史的异同, 借助铭、史对比展开文章, 深刻地阐述了铭志的“警劝之道”。
        B.曾巩以“舍人”旧称, 是因为欧阳修为他的祖父撰写了墓志铭, 以显示自己的敬意。写这封感谢信, 是为了表达鸣谢之忱。
        C.曾巩指出, “立言者”一方面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另一方面又要很有文采, 擅长写文章, 但立言者的素质并不是纠除今弊的根本条件。
        D.本文的写作特定是“纡徐”“简奥”, “纡徐”表现在外在内容安排和内在思想的含蓄上, 而“简奥”指言简意深, 意味深长。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史之于善恶, 无所不书, 而铭者, 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 惧后世之不知, 则必铭而见之。
        ②犹之用人, 非畜道德者, 恶能辨之不惑, 议之不徇?不惑不徇, 则公且是矣。
         
         
        答案: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8.【解答】(1)D.蹶:挫折。译为:我先祖这样命途多舛穷愁潦倒而死的人。
        (2)D(A.助词, 定语后置标志/结构助词“的”。B.介词, 引出对象/形容词词尾。C.代词, “我”/语气词,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D.介词, 在。)
        (3)C.“但立言者的素质并不是纠除今弊的根本条件”错, 原文“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 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 书其恶焉, 则人情之所不得, 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 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 则书之非公与是, 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今弊的根本条件。
        (4)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5)①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 而碑铭呢, 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 志气道义高尚的人, 怕后世人不知道, 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
        ②好比用人, 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 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能不受迷惑, 不徇私情, 就是公正和实事求是了。
         
        【参考译文】
              曾巩叩头再次拜上, 舍人先生:
              去年秋天, 我派去的人回来, 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我反复读诵, 真是感愧交并。
        说到铭志之所以能够著称后世, 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 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 而碑铭呢, 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 志气道义高尚的人, 怕后世人不知道, 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 有的置于家庙里, 有的放置在墓穴中, 其用意是一样的。如果那是个恶人, 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铭文的撰写, 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 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 就积极建立功业;恶人没有什么可记, 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至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 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 他们的美善言行, 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 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C木廊敖涞淖饔�, 不与史传相近, 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
                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 为人子孙的, 一味地只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顾事理。所以即使是恶人, 都一定要立碑刻铭, 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 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 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 就人情上过不去, 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辞。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者, 应当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 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 不正确, 就不能流行于世, 传之后代。所以千百年来, 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 但流传于世的很少。这里没有别的原因, 正是请托了不适当的人, 撰写的铭文不公正、不正确的缘故。
             照这样说来, 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与正确呢?我说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是做不到的。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 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别。而人们的品行, 有内心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 有内心奸恶而外表良善的, 有善行恶行相差悬殊而很难确指的, 有实际大于名望的, 有名过其实的。好比用人, 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 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能不受迷惑, 不徇私情, 就是公正和实事求是了。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 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 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 难道不是如此吗?
               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 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 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个。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像先生的道德文章, 真正算得上是几百年中才有的。我先祖的言行高尚, 有幸遇上先生为其撰写公正而又正确的碑铭, 它将流传当代和后世是毫无疑问的。世上的学者, 每每阅读传记所载古人事迹的时候, 看到感人之处, 就常常激动得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 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又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怀先祖的德行而想到碑铭所以能传之后世的原因, 就知道先生惠赐一篇碑铭将会恩泽及于我家祖孙三代。这感激与报答之情, 我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我又进一步想到象我这样学识浅薄、才能庸陋的人, 先生还提拔鼓励我, 我先祖这样命途多舛穷愁潦倒而死的人, 先生还写了碑铭来显扬他, 那么世上那些俊伟豪杰、世不经见之士, 他们谁不愿意拜倒在您的门下?那些潜居山林、穷居退隐之士, 他们谁不希望名声流播于世?好事谁不想做, 而做恶事谁不感到羞愧恐惧?当父亲、祖父的, 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做子孙的, 谁不想使自己的父祖荣耀显扬?这种种美德, 应当全归于先生。我荣幸地得到了您的恩赐, 并且冒昧地向您陈述自己所以感激的道理。来信所论及的我的家族世系, 我怎敢不听从您的教诲而加以研究审核呢?荣幸之至, 书不尽怀, 曾巩再拜上。
         



        相关文言文练习
        曾巩《道山亭记》(二)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曾巩《请减五路城堡札子》
        曾巩《喜似赠黄生序》曾巩《南齐书目录序》
        《赠黎安二生序》《迂书》曾巩《筠州学记》(二)
        曾巩《送蔡元振序》曾巩《清心亭记》
        曾巩《思政堂记》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曾巩《瀛洲兴造记》曾巩《道山亭记》
        曾巩《张久中墓志铭》曾巩《广德湖记》
        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曾巩《宜黄县县学记》
        曾巩《秃秃记》《越州鉴湖图》序
        《陈公神道碑铭》曾巩《戚元鲁墓志铭》
        曾巩《刑赏论》曾巩《菜园院佛殿记》
        曾巩《醒心亭记》曾巩《南轩记》
        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曾巩《谢杜相公书》
        曾巩《筠州学记》曾巩《与孙司封书》
        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曾巩《书魏郑公传后》
        曾巩《洪渥传》曾巩《邪正辨》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唐论》
        《送李材叔知柳州》曾巩《学舍记》
        《墨池记》(二)《墨池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